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古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创造者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这在古籍上多次提到,在汉代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说:“昔者仓颉作书”。尔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 也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为……是也。”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明确地写道:“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书”是书写,“契”是契刻,均指文字而言。这就是说,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受到启迪,才发明和创造了文字。由于刘安、司马迁、许慎等人都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的著作有极大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许慎,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研究中国文字的专家,所以书中的一些话常为后人所信。受他们影响所及,“仓颉发明和创造文字”之说就渐渐地传开了,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一提到文字,总是会想起仓颉来的。可以说,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仓颉成了我国文字的始祖。为了纪念他,据说奴隶社会就有人在他创造文字的陕西省长安县昌里村为他造了“仓颉造字台”, 清代嘉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还亲书这五个字立石碑于道旁。还有,解放前一些学堂,又往往设有他的牌位,初入学的学生,入学时,先要对着牌位磕头,然后才启蒙识字。解放后自然不兴这一套了,但仓颉与文字的关系,却并未到此中断。《辞海》虽然没有肯定他是文字的发明和创始人,可是根据《荀子·解蔽》篇所说“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的无根无由的话,还是作了“可能只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的释义,仍旧把仓颉和文字拉上了关系。
除了仓颉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吴作鹜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人书,帝尧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等,不一而足,也全是说的文字的创造。
上面说的一些人,均为上古时期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虽然神话是历史的影子,但毕竟不能与历史等同起来看,因为历史上有无这些人,一直是在争论不休的,信者说其有,不信者说其无,尤其是仓颉,人们考证、研究了2000多年,也仍然是各说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上每一进步的变动,都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文字从无到有也绝不会例外。这一点,鲁迅说: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一圣”是“凭臆之说”,并提出“文字在人民间萌芽”的观点。
《易经·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文字是在继结绳而后出现的。曾有人根据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研究,发现了在这些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笔画简单,形体规则,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稍晚于此,在山东章丘县出土的黑陶上,也发现有刻画符号,但为数不多,距今约4000来年。这些刻画符号,有人推断可能就是中国最早期的原始文字,可惜人们无法辨识,有人虽然作过某些猜测,但意义至今也不为人所知。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些刻画不过是生产者刻上去的一种记号而已,与文字是毫无关系的。
直到商代甲骨文的出现,才有了中国早期文字的实物资料,它同尔后出现的金文,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方块字。
这样看来,仓颉不可能在5000多年前创造出方块字。同时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仓颉创造甲骨文和金文。但是系统总结半坡猿人以后的刻画和记号,创造出当时的人们能够公认和明白的原始文字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仓颉把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创造的支离破碎的表达意思不相统一的刻画和记号进行总结归类,并分别赋予规范化的意义,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文字的雏形,并为后来逐步形成的甲骨文和金文奠定了基础。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仓颉作为华夏文字造字鼻祖是受之无愧的。是否真是这样,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