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如果宋太祖赵匡胤活到75岁,能把宋朝经营成比肩汉唐的朝代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8:16:44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在写下这首《满江红·写怀》时,内心的愤恨情绪,可谓是跃然纸上。

宋朝是一个开国皇帝死的不明不白的王朝,也是一个赵匡胤之后,历届皇帝都把“骨头泡在醋里”的王朝。

那场悲壮的崖山海战,成为了宋朝最后的绝唱。若是赵匡胤不出意外,活到75岁,宋朝能够成为汉唐那样的盛世之朝嘛?

(岳飞剧照)

一、核心问题

想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将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解,也就是赵匡胤在75岁前,能做到些什么。并且他的领导,会个带给我们印象中的宋朝,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变化要涉及各个方面,分别是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民族气节这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想到太过于单纯。赵匡胤在建立宋朝时,已经是34岁了,若是75岁以英明的状态挂掉,也就只有41年的时间

南北宋加在一起,时间为391年,41年的时间占据了10%多的时间,还是在王朝开端,所造成的影响力是非常深远的。所以时间角度以及之后的影响,我们也要考虑到。接下来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赵匡胤画像)

二、这41年发生了什么事

人的行为是以事件发生而产生变化的,作为一个军事方面表现英明凶猛,政治方面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展现中央集权思想的赵匡胤,在这41年的时间里,会经历什么事情

赵匡胤在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去世,此时的他已经决定,发兵进攻北汉。之后41年的事情,总结下来就是两场战争,第一场是宋太宗赵光义在979年,也就是赵匡胤去世3年后发动的灭北汉的战争。

这场战争本来赵匡胤就是要打的,谁知道出了意外,大概率被弟弟背刺了。宋太宗在灭了北汉后,有了自信,开始想着要北上讨伐辽国,将益州和涿州收复。但是这场战争,不光战败了,赵光义还没有吸收教训,在986年发动了第二次北伐,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而上

(赵匡胤剧照)

国内经济还出了问题,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从而导致了全国各地多次起义爆发。其实说到这里就够了,并不需要将时间推到41年后的1017年。因为这场战争才是直接导致宋国走向军事没落,开始不断避战,签署了“檀渊之盟”的原因。

对北汉的战争,赵匡胤本身就要做,对辽国的战争,按照赵匡胤的军事能力和思想,大概率也会去做。赵光义的军事能力强嘛?笔者认为并不是那么强,和他的大哥赵匡胤比起来差远了。如果让赵匡胤面对这两场战争,会有什么变化?

(赵光义剧照)

三、兄弟两的军事差距

赵光义在军事方面的高光时刻,就是灭北汉。北汉乃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的汉族政权的独苗。赵光义为什么要发起这场战争,不光是因为自己哥哥身前要做,也是因为在此之前,赵光义还没有任何的军功!

他想要用一场军功,堵住怀疑他杀死自己亲哥的大臣的嘴巴,谁做皇帝不是做?有能力就行。这场战争,赵光义赢了,那么赢得光彩嘛?实际上,当时的北汉被夹在中间,一边要给钱讨好辽国,一边要殚心竭虑,注意宋朝的进攻。

加上自家的土地是比较贫瘠的,所以北汉的灭亡实际上是必然的,早打下来早发展。赵光义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导致这个计划晚了3年的时间。就算是面对如此优势,赵光义打北汉花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赵光义剧照)

要知道这场战争并不需要长途跋涉,是邻国之战,这也确实是赵光义的军功,但从此之后他的高光时刻便停留在此。

后面的两次对辽国契丹的战争,输的简直不要太惨,电视剧中杨家将的原型杨业将军,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惨死的。赵光义需要为自己当时不信任手下将士,派遣监督官王侁限制了杨业的计策,导致杨业只能委屈赴死

赵匡胤就不同了,在赵光义北伐前,柴荣和赵匡胤就已经发动了两次北伐战争。当时的北汉还是一个强势的国家,而且北汉还联合的辽国,所以并不是一个好惹的对手。

(柴荣剧照)

所以赵匡胤和赵光义面对的北汉,压根不是同一个对手。哪怕如此,赵匡胤都能将北汉打得节节败退,一直到辽国大军出现支援,宋军才被打退。之后赵匡胤继续进攻,把北汉逼到只能选择投不投降的地步,辽国无奈再次出手。若不是天气酷热,说不定就一举拿下了。

可见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军事能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从这一点看,北汉的灭亡是必然的,赵匡胤或者,这件事落实只会更早

四、军事能力、骨气和未来

赵匡胤若是或者,宋军至少在之后的41年以及更长时间内,会拥有更强大的战斗力。说不定,第一次北伐战争,能够获得胜利。赵匡胤对自己人态度并不凶猛,但是上了战场,那真是个活阎王。

(赵匡胤剧照)

所以笔者认为,赵匡胤给宋军带来军事能力的提升,将会改变很多事情,但是时间有限!若是赵匡胤活到75岁,我们就假设他现实中死去的那年就已经灭了北汉,41年的时间最多支持他进行3次北伐战争。

有朋友会认为,打仗实在是太费钱了,若是赵匡胤去打仗,宋朝就不会有未来经济上的繁荣了。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大错特错。一个国家想要安安稳稳的发育,军事能力是重中之重。若是赵匡胤第一次成功击败辽国,先不说能不能灭了辽国,这场战斗至少会带来收益。

再怎么损失惨重,也要比赵光义输掉这场战争要好。拿到了更多的地盘,就可以将边境驻军向外扩张。若是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那就等同于卡主了北方向南方进军的咽喉

(赵匡胤剧照)

请问,是不断给敌人交钱赔款,低三下四的发育舒服,还是我们收着其他国家的赔款,并且舒舒服服的发育要好?我想这个问题傻子都知道。有了军事的底气,政治才能以更加稳定的体系运行。

一个硬气的皇帝,带动的是硬气的大臣,硬气的后代!就如同明朝一样,朱棣做皇帝真不好?至少因为他的精神属性,让明朝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称臣、不赔款”的强硬民族属性!

军事能力的提升,能够给国家带来的利益和精神属性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说法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适用的。赵光义打输的战争,也许赵匡胤能打赢,就算是打不赢,那么战争的结局大概率也不会比赵匡义时期更惨。

(朱棣剧照)

最关键的是赵匡胤带来的精神属性,41年的时间虽短,但能够造成的影响源远流长。宋朝从来不缺在战场上能够展现强大战斗力的将士和百姓,杨业、狄青、曹彬、岳飞,百姓们拼命维护民族尊严,而参与的崖山海战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个对军事感到敏感的皇帝,往往能够让国家处在一个军事方面内部团结,极为和睦,极有底气的环境中。换言之,一个在朝堂稳定时期,面对英明的皇帝大哥都能私下杀手的弟弟能有多英明

唐朝和汉朝多面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国家军事能力作为凶猛的时期。赵匡胤若是活到75岁,大概率是无法建立一个盛世,毕竟打仗要花的钱实在是太多了。但若是灭辽成功,赵匡胤一定给了宋朝成为盛世王朝的完美舞台

相关文章

浅析武则天生平功与过,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唐朝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她的生平和在位期间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曌,字则天,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家族在唐朝时期一直担任官员。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2025-04-19 04:13:18

信陵君是怎么窃符救赵的?

导语:公元前260年,赵国45万大军,在赵括的错误战略下,悉数在长平被杀。两年之后,秦军在王陵的率领下,兵临邯郸城下并加以重重围困。可是,经过两年的对峙,秦军不断地增添人马,却始终难以攻克邯郸。而镇守邯郸的,就是赵国名将之一的廉颇。只因为白起不忿范雎,所以坚决不出征,秦王只能用王龁替代王陵。所谓千金

2025-04-19 02:43:49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信陵君毁废而亡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

2025-04-19 02:00:42

中国首位有杰出贡献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卓越成就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于盛唐时期改国号唐为周,开启了长达15年的武周政权,后又还权利于李唐后人。武则天住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弼,

2025-04-19 01:45:28

信陵君窃符救赵,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到底是怎么偷得虎符?

信陵君身为皇家子弟,魏安釐王的兄弟,绝对是魏国的核心高层。但是为了打败侵略赵国的秦国人,反倒巧妙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魏安釐王妃子,取得调兵虎符,救援赵国。或许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魏国人要对赵国这么上心,事实上,早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就一直注意着和邻国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并建立了三晋联盟,只是后来的魏国君主

2025-04-19 00:56:17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