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司马光揭宋太祖赵匡胤暴毙之谜,晋王毒师助其上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7 08:31:54    

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深夜,晋王赵光义府门前,一个医官打扮的人正在焦急地来回踱步,他好像在等待什么,时不时的朝街口望去。王府门前明灯高悬,让他非常显眼,但他已不在乎这些了,只想快点见到那个人,快点知道答案。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急速奔到了晋王府前,马上的人虽然在尽力压低声音,但也难掩惊慌,“晋王准备好了么,快进宫!再晚就来不及了!”大内宦官王继恩没等下马就朝门前那人低吼,医官迅速转身,急忙奔向府内。晋王赵光义,也在等那个答案,此刻,消息终于来了。

上面的文字是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的总编辑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留下的一段话,在翻译中虽然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但基本还原了司马光想隐晦表达的东西。

宋太祖赵匡胤,死了。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在正史《太祖本纪》中,记录赵匡胤的死只有短短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而在《太宗本纪》中,也是九个字:“太祖崩,帝(赵光义)遂即皇帝位。”一个堂堂的宋朝开国皇帝,在《宋史》两本的记录中竟然只有这短短十八字,十分诡异。赵匡胤戎马一生,身强体壮,怎就这么突然死了,甚至在死之前和之后没有任何医学记录,太医都死哪去了?

这个一千多年前皇室命案的实质证据,肯定是没有了。赵匡胤的离奇死亡不光我们感到困惑,各朝各代的史学家一样想知道真相,大家抽丝剥茧,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渐渐接近了答案。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晋王府门前的那个医官,指向了赵光义和赵匡胤死前的那场酒宴。

程德元,晋王赵光义的私人医生,十九日夜在府门前等消息的就是他,除了擅长医术,他还有个特长,使毒。后来当了皇帝的赵光义总喜欢用毒杀人,就是因为身边有他,最著名的莫过于毒死南唐后主李煜。赵光义登基后,程德元更是平步青云,坐火箭般的由一个普通私人医生升职为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种种迹象表面,那天他在门口没白着急。

司马光画像

司马光在史料中还记载,当赵光义,王继恩,程德元赶到皇宫门口的时候,赵光义和王继恩还有点犹豫,是程医官一句“便应直前,何待之有!”喊醒了那两人,于是赵光义闯进皇宫,这才有了后面的宋太宗。司马光作为一个北宋负责任的历史学家,写这么多已经足以表明了事件的蹊跷,一个普通的医官,在皇帝赵匡胤离奇死亡当晚,先是未卜先知的在府门口等太监的消息,然后竟然还一起跟进了皇宫,帮赵光义去验尸么?


赵匡胤暴毙

其实在当夜,赵光义并没有一直在自己的王府中,就在几个时辰前,他还在宫中与哥哥一起喝酒,赵匡胤就是在酒后很短的时间内离奇死亡的。基于以上,历朝史学家们便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也是最接近真相的猜测,赵光义是在酒局中,用程德元特制的毒药,把赵匡胤给毒死了!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而且从遗留的史料记录来看,宦官能第一时间去汇报消息,皇子健在的情况下能顺利继位,说明赵光义已经完全渗透进了整个大宋皇宫,他完全有胆量有底气去做那件事情。而在他登基之后实施的一系列斩草除根计划也足以说明他得位不正,心中有鬼。六年之内,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一个弟弟,以及一系列开国功臣相继惨死,所有对赵光义皇位有威胁的人被一一铲除。

斧声烛影

除了赵光义毒死赵匡胤这种证据稍多的说法之外,其实还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赵匡胤是因为酒后心脑血管疾病死的,另一种是被赵光义在酒局上用斧头砍死了,也就是广为流传的“斧声烛影”。首先赵匡胤身体非常好,经常出游打猎,并且他曾对大臣说过,“沉溺于酒,何以为人?”说明他对喝酒非常克制,不会喝太多,在生前死后也没有什么头痛胸口痛传太医的医疗记录,所以第一种说法很站不住脚。而第二种说法就更离谱,先不说赵光义是怎么把斧子带进酒局的,在《湘山野录》中曾记录,“引近臣环衣以瞻圣体,玉色温莹如出汤沐。”也就是说,当时看赵匡胤尸体的不光是赵光义几个人,还有一众大臣,尸体“温莹如出汤沐”,这说明尸体没有外伤,怎么可能是被砍死的。

靖康之变

但不管事实怎样,赵匡胤的暴毙让宋朝皇位归向了赵光义一脉。可世事有轮回,“靖康之变”后,宋朝皇室被金人掳掠殆尽,当时的宋高宗又膝下无子,便从民间接回了赵匡胤第七代孙赵眘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自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这应该就是天意吧。

相关文章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三国中,东吴领袖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是一位举足轻重且影响深远的英主。他将父兄创立的江东基业推向了无与伦比的巅峰,成为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故而史籍与民间都有许多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但在史家和民间艺人笔下,孙权形象呈现出来的却是两幅截然不同的面目: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孙权是具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的雄略之主;在民间艺

2025-08-21 01:19:11

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大唐战神薛仁贵为何沦为常败将军?

唐初名将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龙门县修存人,为河东王薛安都的六十孙。贞观末年之际,薛仁贵投军征高丽。相关战役之中,凭借极其出色的表现让唐太宗李世民欣赏不已,并自此进入了唐朝名将行列。随后数十年时间里面,薛仁贵为大唐王朝四处征战,立下不世之功。然而纵观薛仁贵的一生就会发现,自李世明提拔,薛仁贵每

2025-08-20 02:55:0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