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自古以来就有红颜祸水这么一说,女子长得漂亮对于他的国家来说可能并非幸事,但是对于这个女子本人来说,难道就是幸事吗?对于隋文帝皇后萧氏来说过人的美貌可能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萧皇后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野史传闻中说她美艳无双曾经被六位帝王争抢,那萧皇后真的令六位帝王如此痴迷吗?她被六位皇帝争抢又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吗?
现在的影视剧中萧皇后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她在乱世中为了活命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仿佛在人们眼中只有不守妇道的女子才会被人争夺。但实际上,乱世中真实的萧皇后人生凄惨,只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她的一生只得在政治的洪流中起伏。
萧皇后原本是西梁孝明帝萧岿的女儿生母是皇后张氏,本来她应该是正儿八经的嫡公主,但因为她出生在二月就被视为不详。那时候古人认为二月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日子,在二月出生的女孩更是灾祸就算是皇家公主也不例外,于是刚出生的萧皇后就直接被父亲送给了东平王,但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萧皇后真的是灾星,东平王收留他没多久全家竟然接连病死。随后,萧皇后又被转送给了舅舅张轲,好在舅舅真心待她,虽说不是精致的宫廷生活但是读书识字、礼仪教养一样也没落下。然而萧皇后没有享受到真正公主的待遇但却要履行当公主的义务,即是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有心跟西梁联姻,便计划让儿子杨广娶一位公主,孝明帝也很赞同联姻,于是便找来相术师给公主们测算八字。但遗憾的是公主们都算了个遍,却没有一个跟杨广合八字,这可怎么办?这时孝明帝才想起来在乡下还有个女儿,于是萧皇后就这样回了宫。测算八字之后这位相术师给了一句极高的评价“母仪天下”,也正是因为这一句“母仪天下”萧皇后的人生自此再也不见安稳。
这四个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分量,只因为说出这句话的人是历史上著名的相术师袁天罡,作为《推背图》的作者袁天罡声名在外,即使是现代也有不少人相信风水命数一说,更何况古人呢?这样一句评论不就暗示了谁娶了萧皇后谁就能称帝吗?萧皇后转眼间从一个无名的公主成为了无上皇权的象征,人人争抢的香饽饽,隋文帝杨坚十分满意,于是比杨广大了三岁的萧皇后就这样嫁进了大隋。两人成婚时萧氏不过才是个15岁的小姑娘,正好情窦初开,温柔贤惠;杨广也还是个稚嫩孩童,为人孝顺,兄友弟恭,这对少年夫妻的确度过了一段甜蜜幸福的时光。
其实萧皇后是个十足的贤内助,萧皇后出身于西梁皇家,又是兰陵张皇后的独女,于是萧皇后在和杨广成婚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帮助杨广拉拢了大量江南士族,一举帮杨广坐上了太子之位直至成为皇帝,杨广也正式册立她成为了皇后。萧皇后确实是母仪天下了,但这样一来不也侧面证明了谁娶了西梁萧氏谁就可以成为帝王吗?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暴政不断,尽管萧皇后也曾作《述志赋》劝诫但都收效甚微,民间四处爆发起义,其中除了李渊还属从扬州起兵造反的宇文化及势力最强。大业十四年(618)宇文化及带兵直冲皇宫,隋文帝杨广被杀,萧皇后带着幼童及女眷被俘,但宇文化及对萧皇后觊觎已久,不久后宇文化及在魏县登基把萧皇后封为了淑妃。
但隋唐末年乱世群雄并起,这头沉浸在美人乡中无法自拔的宇文化及一不留神,另一头山东的窦建德就开始逐步蚕食宇文化及的地盘。不过他跟宇文化及半斤八两,打败宇文化及之后窦建德也放松了警惕,在俘获了萧皇后等若干美人之后窦建德也开始沉浸在温柔乡中彻底不问国事。幸好杨坚的女儿义成公主出现了,当初义成公主远嫁突厥和亲,萧皇后算是她的亲嫂嫂,虽说杨家已经覆灭但是萧皇后也算是她在这世上为数不多的亲人,不忍心看嫂嫂受尽折辱的义成公主决定救萧皇后水火。义成公主派人找到窦建德让他交出嫂嫂萧皇后,窦建德不愿得罪突厥只能乖乖把萧皇后交了出来,于是萧皇后就跟着义成公主派来的马车去了突厥。
根据史料记载萧皇后带着自己的孙儿一起去了突厥随后在突厥安定了下来,处罗可汗是当时的突厥王,处罗可汗对萧皇后礼待有加,还将她的孙儿杨政道封为了隋王,跟随着萧皇后前去突厥的中原的人也都被分配了部落跟住所。那时候的萧皇后已经快年过半百了,经过了这乱世的纷争,神形憔悴,所幸可汗尚且尊重她,如此萧皇后逐渐融入了突厥的生活。
若是故事到这里结尾也不算传奇,贞观四年(630)唐太宗李世民率兵攻下了突厥,萧皇后在李世民的亲点之下被迎回了长安。其实按照辈份李渊原本是隋文帝的侄子,而李世民还娶了杨广的大女儿,这样说起来萧皇后其实是李世民的长辈;更重要的是萧皇后毕竟曾是中原皇族,被突厥一直霸占着也不是个道理,基于这些原因李世民亲自将萧皇后接回了宫中。在后世的许多传言中说萧皇后与李世民关系暧昧,甚至在清代的《隋唐演义》中说萧皇后被封为了昭仪,野史中也有许多关于萧皇后的艳史流言,其实现代史学界根据考古挖掘的证据显示在扬州曹庄发现的隋唐古墓被证实为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史料也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萧皇后去世,享年81岁,唐太宗李世民将萧皇后与隋炀帝合葬。
萧皇后一生坎坷的确在几位帝王中流转,虽然可以说是贪图她的美貌,但更多的时候萧皇后是作为丈夫战败后的俘虏被胜利者接收,而她的出身和政治地位更像是胜利者炫耀自己功绩的一种战利品,所幸李世民出于对她的怜悯和敬重让她最后重回故土。萧皇后的一生承载着封建王朝女子的命不由己,她颠沛流离一生不过是乱世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在争夺她的时候有谁问过她的想法呢?后世者在污名化她的同时和这些争抢她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