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曾经先后封司徒周宗的两个女儿为后,其中周宗的长女961年被立为皇后,964年病逝,而次女则是在968年被封为皇后,死于978年。后人为了加以区分,就分别称她们为大周后和小周后。
李煜虽然作为皇帝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的诗词很有名,和大周后、小周后的两段爱情也很浪漫,因此后世也有不少关于他和大小周后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说北宋王铚在《默记》中就提到,南唐灭亡时,李煜和小周后被宋军带到开封。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以后,曾经以各种名义召小周后入宫,让她留在宫中几天才能回去。为此小周后每次一回去都要大骂李煜,在宫中发生了什么事不言而喻。
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
而明朝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果报·胜国之女致祸》中也提及,他曾经在朋友那里看到宋朝人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图中描绘了赵光义临幸小周后的场景。
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
由于这个说法极为八卦,因此后世也流传很广,不少民间文集都加以引用。不过仔细推敲的话,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存在很大的问题。
按照《默记》的记载,赵光义临幸小周后一说源自龙衮所著的《江南录》。然而《宋史》中写得很清楚,《江南录》的作者是徐铉、汤悦,龙衮写的是《江南野史》。王铚把两本书的书名和作者完全搞错了。
更重要的是,《江南录》又名《江表事迹》,是赵光义命人编纂而成。《江南录》后来散佚,其中到底写了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不过按照常理来推论,赵光义就算真的曾经临幸过小周后,也不至于这么光明正大地让人写在史书之中。而且《江南录》的作者徐铉、汤悦原本都是南唐官员,在记述李煜生平时,描述也较为正面,更不大可能写下如此丑事。
而《江南野史》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赵光义强幸小周后的记载。唯一一段和《默记》中叙述比较接近的,是李煜的弟弟李从谦也被带到开封,并有几次因故被留在宫中。他的妻子担心会有意外,来找李煜哭诉。李煜自身难保,当然帮不上忙,所以对这事极为头大,每次都想方设法避开。不过这显然和小周后没什么关系了。
初从谦奉使宫口,质而不反其妃每哭诣,后主无以计,每闻使至,必避之而已
因此王铚的说法在《江南录》和《江南野史》中都无法得到验证,成了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至于所谓的《熙陵幸小周后图》问题就更多了。
按照沈德符的说法,《熙陵幸小周后图》画于宋代,可是宋代和元代的文人笔记中,却从来没有人提到过有这么一幅画,一直到沈德符提起才为人所知。这幅画到底诞生于什么时候非常让人怀疑。
更何况赵光义虽然因为得位过程有争议、两个侄子赵德昭赵德芳死得不明不白和高粱河战败这几件事,导致后人对他评价不一,有褒有贬。但是他在个人作风方面并没有什么恶名,不是贪花好色之徒。加上李煜夫妻死的时候,赵光义刚刚继位不久,应该正忙于巩固帝位,不大可能急着去临幸小周后,更不可能还在临幸的时候让人在一旁作画,给自己制造绯闻,留下恶名。
所以《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幅画,应该只是后人根据《默记》的传说伪造出来的。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