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6年的八九月,宋太宗两次派人去辽国求和。辽国都没有答应,理由是宋朝没有递交正式的求和国书。宋太宗也没有其他表示,这件事无疾而终。
这是宋朝意向上的和平建议,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但是宋朝君臣并未因此有胜利的喜悦,反倒生出无尽的耻辱感。因为大宋自建立以来,一直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不断对辽国进行强硬打压,以强硬之势疯狂进攻,并不断取得胜利,甚至曾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雄心。如今,这些愿望都不能实现了。宋朝已经明显衰弱,至少从兵力上说,被大大地削弱了。
当年九月,宋太宗把寇准从青州召回,在宫中掀起了自己的裤腿,让寇准看自己的伤。宋太宗这么做的目的是告诉寇准,也许自己时日无多,希望他归朝帮助自己稳定朝局。
寇准少年得志,性格强悍,注定了他起伏跌宕的命运。他素来以直谏闻名,史料记载,寇准在大殿中上奏,皇帝震怒而站起来,他居然拉着皇帝的黄袍,硬要他坐下,继续上奏完事情才算结束。王夫之也曾感慨,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只不过是一个侍从的人却能够不畏惧天子震怒,这种勇气可以和魏征相媲美。
一年春天大旱。宋太宗向群臣询问原因,大臣都说是自然规律,但是寇准说,天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此时天旱,是因为刑法上不够公正。
宋太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觉得自己如此勤政,寇准居然还当众说自己不公正。待平静下来后,宋太宗想到寇准是话里有话,于是立刻追问寇准说的是什么案子。
寇准就让宋太宗把中书、枢密两府的官员都找来,然后指出,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和祖吉都是贪赃,祖吉贪污得少,却被杀了;王淮贪了上千万银两,不过受了杖刑,最后还官复原职,这就是不公。王沔当场认罪,寇准当场升官,当年他31岁,升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同知院事,这是前所未有的。
寇准的性子一直刚正不阿,他与枢密正使张逊不和。一次,寇准和温仲书一起骑马,一个疯子拦住了寇准的马,然后高呼了三声万岁,张逊知道以后就向宋太宗告密,说寇准有谋逆之心。寇准和张逊在皇帝面前激烈争吵,宋太宗大怒,他们都被贬官流放。然而,宋太宗虽然外放了寇准,却深知寇准的才干和秉性,心怀牵挂,常打听他在青州过得怎么样。
当年九月,宋太宗就把寇准急召回京城,让他看了自己的伤势之后,直接问寇准,谁可以托付神器。宋太宗在北伐时被辽军射伤,如今伤病缠身,他一直在想继承人的问题,这次更直接问寇准自己选哪个儿子做皇帝。
寇准的回答是,皇上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避免向三种人咨询,一是皇帝的女人,二是宦官,三是近臣。寇准说的近臣指的就是自己。从古至今,只要近臣参与立新皇帝,总没有好事。他想明哲保身,告诉宋太宗自己不便多说。这种睿智,足以证明寇准不是只懂直言犯上的莽夫。这时宋太宗低头沉思了很久,屏退左右,问道:“襄王行吗?”寇准于是说,知子莫若父,您既然觉得他行,那就马上决定。
于是宋太宗的三儿子,襄王赵元侃从皇子中脱颖而出,被封为开封府尹,改封为寿王,成为准皇储。宋太宗因此了却一桩心事,拜寇准为参知政事(副丞相)。
而这一年的九月,宋太宗的生命有了转机。峨眉山的僧人茂贞及河南道士王得一,用独门秘方把赵光义的箭伤控制住,宋太宗又重新振作,处理天下繁杂纷乱的大事了。
但命运是注定的,宋太宗的生命快到尽头了,这是任谁也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就在宋太宗死前的最后两年,他还是一如往常处理政事家事,精明而强悍。
先是西南方面,他奖励了镇压起义军有功的太监王继恩一个宣政使头衔,而不是“宣徽使”。从而使王继恩无法接触政事;再派张咏进成都,他到成都没多长时间,就上报朝廷,说不用从陕西向成都运送军粮了,四川方面已经囤积了两年左右的军粮。宋太宗非常高兴,对张咏大加赞赏,因为皇帝的忧虑之一被解除了。
此后,宋太宗因为蜀川之乱下了罪己诏。诏书中他坦诚自责自己用人不当,那些人在蜀川刻薄剥削,把好好的百姓逼成了强盗。此罪己诏为宋太宗赢得了民心。
淳化五年的十月,宋太宗开始为新任开封府长官三儿子赵元侃寻访贤臣。所用者都为正直贤良之士,宋太宗希望他们能辅佐三儿子将来的帝业。
而在西北方面,宋太宗对党项采取了怀柔政策,双方和平往来,党项人仍不时来大宋朝进贡。宋太宗在党项使者张浦面前炫耀武力,并直入主题,说希望李继迁归顺宋朝,永保富贵。
对内,宋太宗则罢了刚正固执的吕蒙正的宰相之位,取而代之的是吕端,其为人秉性善良而软弱,自然这也是宋太宗为三儿子以后登基执政铺路。吕蒙正太固执,宋太宗尚且管制不了,何况自己刚出道的儿子?
吕端出身高贵,他的父亲吕崎曾经在后晋时当过兵部侍郎,他的大哥就是宋初时的参知政事副宰相吕余庆,但吕端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与开封府尹、秦王赵廷美的关系而被宋太宗发配;又因与准皇储许王赵元的关联而被贬。然而,宋太宗明察秋毫,能够知人用事,不久之后吕端官复原职。宋太宗要升吕端为首相,有人认为吕端糊涂,宋太宗却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还把他比作姜子牙,吕端和姜子牙一样大器晚成,这一年吕端已经60岁了,但是宋太宗无比信任他。“从现在开始,所有的中书府的事情都要经过吕端的详细斟酌之后,才由我再看。”这是宋太宗给吕端的特权。
公元995年的阴历八月十八日,宋朝至道元年,宋太宗昭告天下子民,立襄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为“恒”。同时大赦天下,诏令赵恒兼判开封府(官位在开封府尹之上)。
不久宋太宗病倒,无法料理国事,最后他死在了万岁殿。万岁殿,是宋太宗的起点也是终点,22年前,就在那个风雪交集的夜里,在斧声烛影中他夺得皇位;而22年后,宋太宗竟在这里驾崩。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