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义灭亲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左传中将主人公石碏,记录成因国家大义杀子石厚的故事,不过仔细读一下,还有一种别样的意味。
左传原文中对很多事情语焉不详,也可以说是道听途说,我们尝试补充一下,使得整个事件更具有逻辑性。
卫庄公宠爱州吁,导致其权势变得很大,上卿石碏之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甚密,但州吁不是合法继承人,于是石碏就和庄公说,如果您想立州吁为太子,这样放任没问题,但如果不想,以后可能成为祸患,卫庄公不听。转年卫庄公死了,他的儿子桓公继位,看州吁不爽,流放了州吁,同年,石碏辞职。
从石碏这个动作来看,是一个老牌政治家基本操作,这样做有两个结果
结果一:如果卫庄公同意了他的建议立州吁,他的儿子石厚凭借和州吁的关系同样可以让家族兴旺发达。
结果二:卫庄公不同意他的建议,他也尽到了人臣的义务。
最后通过新君上任辞职自证清白,表明和石厚不是一路人,至少不是州吁的支持者,这也为以后处置石厚埋下了伏笔。
我们再来说州吁,州吁被流放的次年,他偷偷回国杀死了兄长卫桓公自立为国君,这个事件在左传中轻描淡写,但实施起来是个相当复杂的操作,试想一下,杀了国君,自己还做了国君,结果不言而喻,那就是州吁在卫国有相当多的拥护者,卫桓公的死本身就是谋划后的必然结果。
左传中写州吁继位后为了和睦百姓安定君位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这其实和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完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国际声望,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由于两次战争都没有捡到什么便宜,州吁很失落。于是州吁问计他的宠臣石厚,石厚这小子和州吁一样没政治头脑,自己也搞不明白怎么处理这类事情。
石厚请教他的父亲石碏,石碏看他俩二百五纯粹不是人君和人臣的材料,于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俩去觐见周天子获取天子敕封,这样就能名正言顺了,哦,顺便你们去一下陈国,陈侯和周天子关系不错,让他给引荐一下,成功率杠杠滴。
这两个倒霉蛋前脚刚出发,石碏就给陈侯写了信,请陈侯帮忙抓捕杀死这两个杀害国君的贼人,但陈侯只敢抓可不敢杀。
于是卫国派右宰丑杀了州吁,石碏派自己的家臣杀了儿子石厚,这种行为得到了史学家的认可,被大赞为纯臣。
看到这我不禁好奇,卫国从州吁出发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政治风暴,是谁稳定了局面?这条杀州吁的命令又是谁发出去的?我们不得而知,左传也未记载,但是从后续的史书中,我们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
州吁死后,石碏从刑国迎公子晋回国继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卫宣公。
看完这样的大义灭亲以后,我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感慨石碏的精明残忍,我一度都怀疑整个事件背后的总导演可能就是石碏,这两个人被杀都可能是杀人灭口。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河南,瓦岗寨。一盏油灯在静静地燃烧着,照亮简陋房间里的草莽气息,裴仁基低着头在来回踱步,好像还没适应身份的转变。昨天是隋王朝的高级干部,今天变成农民军的堂口老大,身体在跳槽之后来去自如,内心却时不时地前后对比。去!把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喊来!一众部将说说笑笑走进来,他们有些本是被收编的义军,加入瓦
2025-08-15 00:01:48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