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年间,后金攻克辽东以后,毛文龙率明军残部退守到皮岛,与关外的明军呈掎角之势牵制八旗兵。对于满人来说,皮岛就像一块顽疾,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后金统治者始终在谋划攻占皮岛。
崇德二年,武英郡王阿济格制订了战略,将主力分为两路,夹击皮岛。少量后金舰队佯攻,主力八旗兵乘坐轻舟绕后主攻。在这场战役中,从军未久的鳌拜毛遂自荐,主动要求率领主力直插要害。为了取得阿济格的信任,鳌拜还立下军令状,称“不得皮岛不得见王”。
鳌拜未曾想到的是,驻扎在皮岛的毛文龙部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早已严阵以待。鳌拜的主力军渡海时,遭到明军的火炮轰击,一时间清军攻势受阻,情况十万火急。鳌拜冒着炮火,率众登陆,与明军进行白刃战。鳌拜部牵制了大量明军,最终一举攻克了皮岛。
拔掉了皮岛这颗钉子后,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写下祭文告慰努尔哈赤,向已亡故的父亲传达喜讯。对于皇太极而言,皮岛虽然只是一块海外飞地,但它的战略意义却丝毫不逊于其他陆地上的军事要地。所以,皇太极大幅度的嘉奖了参与皮岛之战的八旗将士。
在这场战役中,鳌拜表现突出,获封三等男爵,还被赐予“巴图鲁”的称号。
四年后,鳌拜追随郑亲王济尔哈朗进攻锦州城。明总督洪承畴听闻后金军动向后,立即调遣十三万明军驰援锦州,于同年八月驻入松山,策应锦州守将祖大寿。由于明军火力猛烈,济尔哈朗所辖的主力军损失惨重。不过,当时鳌拜所率领的镶黄旗精锐接连打了五场胜仗,一时稳住了辽东战况。
锦州难攻不落,皇太极不得不御驾亲征。面对汹汹来袭的清军,洪承畴指挥军队兵分多路突破包围圈。值此之际,皇太极等多路清军从锦州大路进发,沿途截杀明军。鳌拜、阿济格、尼堪等部沿海截击明军,连续告捷。这场松锦会战奠定了清军胜利的基础,从这以后,明朝一蹶不振,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色,鳌拜被任命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入关以后,鳌拜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追击明军,而是追击大顺军。顺治元年,鳌拜继续追随老上司阿济格,向陕北进发,进攻已退守到西安的大顺军。鳌拜取道内蒙,南下陕北,连续打下四座城池。
连战连捷的鳌拜震慑了大顺军,一时间陕西诸城纷纷闻讯投降,鳌拜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三十八城。鳌拜乘胜追击,联合赶来的多铎军,两军合为一路进攻西安。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李自成不得不放弃西安,向湖广退兵。阿济格等部奉命对大顺军进行追剿,鳌拜兵分水陆两路,先后与大顺军进行了十三场追击战,全部得胜。顺治二年,李自成于九宫山一命呜呼,农民军土崩瓦解。在与大顺军作战期间,清军总共打下了六十三座城池。
击败了大顺军后,鳌拜奉命追随豪格亲王讨伐大西军。在与大西军的首战中,鳌拜再次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与大西军于西充交战。在这场战役中,大西军节节败退,张献忠也战死沙场。在鳌拜的率领下,清军接连拔营夺寨,先后攻破一百余座大西军营垒,杀敌万余名,缴获牲畜一万两千头。击溃了大西军主力后,鳌拜继续率主力深入,将川陕一带的农民军清扫殆尽。在这场战役中,鳌拜再次居功至伟。
鳌拜一生战功赫赫,这些功劳足以让他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武将。正因如此,在幼帝玄烨登基时,鳌拜才会被任命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在这四位大臣中,索尼是个典型的“老油条”,随遇而安的索尼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而是采取明哲保身的战术保全自己,从不主动出头;遏必隆则是一棵“墙头草”,他的性格非常怯懦,能力平平,并未明确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十分油滑。对于鳌拜而言,唯有苏克萨哈能与其抗衡。在老谋深算的索尼生前,鳌拜尚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在索尼过世后,鳌拜立即反攻倒算,除掉了苏克萨哈。从这以后,鳌拜在朝堂上一家独大,成为权倾朝野的“土皇帝”。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