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
这件事主要见于《墨子·鲁问》和《吕氏春秋·高义》。
具体来说,墨家弟子公尚过游历至越国时,向越王讲解了墨家的学说与理念。
越王听后十分高兴,许诺道:
“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
于是公尚过带着束车五十乘,大张旗鼓地回了中原。
按照道理,越国给出的条件看上去确实是很有诚意了,礼节上也十分隆重到位。
可是墨子听完事情的原委后,态度却十分冷淡。批评道:
“不唯越王不知翟之意,虽子亦不知翟之意。”
这种话讲出来,越国之行当然也就没希望了。
当时视频发出来后,有人向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墨子生平事迹一向比较模糊。
比如这段记载,只有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却没有时间。
你凭什么说,当时在位的就是越王朱勾?
第二,墨家不是一向讲究“兼爱”、“非攻”吗?越国虽然偏远了些,应该不至于被歧视吧?
别人诚意满满,不去就算了,言语上何至于如此不客气?
这里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墨子生平大事的精确年份,如今确实很难考证。
不过大致推算还是没问题的,《吕氏春秋》记载其批评完公尚过后,又强调:
“翟度身而衣,量腹而食,比于宾荫,未敢求仕。”
所谓“未敢求仕”,就是不曾在各诸侯国任职。而根据《史记》记载,墨子在“止楚攻宋”后曾经在宋国出任大夫一职。
所以拒绝前往越国,应该发生在出仕宋国之前。
同时《吕氏春秋》又提到,公尚过前往越国的背景,是: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
这里一般认为,墨家很可能是“止楚攻宋”成功后,派人从楚地继续前往越国。
斗法鲁班,止楚攻宋
至于“止楚攻宋”,孙诒让与钱穆先生考证,该事件大概发生于公元前444年至394年间。
时间跨度虽然比较大,不过好在同时期越王在位的起止年份,是比较清楚的。
按照《竹书纪年》推算,朱勾于公元前446年至410年在位。
因此在没有新的、明确的证据出现前,一般认为邀请墨子的是越王朱勾。
二、诱饵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越国是如此的有诚意,墨子又为何断然拒绝?
道理很简单,朱勾的价码的确很高,不过想吃下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墨家的组织结构与力量来源,与诸子百家截然不同。
以法家、儒家为例,法家的力量从何而来?纵观历史,你可以说法家本身没有力量。
类似商鞅、李悝、申不害等等,虽然个个满腹经纶,全都是能臣干吏。
但他们的定位更类似于后世官僚,只有依附于君权,才能展现自己的强大与可怕。
所谓“得遇明主”,“学成文与武,卖于帝王家”。
不同的人,信奉同样的法家学说,再为不同的君王效力,是很正常的事。
再比如儒家,儒家的力量又从何而来?
我在之前很多视频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儒家就是宗族,宗族就是儒家。
儒家,或者说宗族,就是以周礼为标准建立的一系列地方基层组织。
这些遍布天下的基层组织体系,不依赖于官府,天然拥有强悍的动员能力。
孔子虽名满天下,但其本身更类似于儒家的一个符号。
各诸侯国都有宗族,儒家弟子来这里,或者去那儿,受欢迎,或者被驱逐,通常不会对国力造成太大影响。
总而言之,从学派的角度看,儒家、法家都是相对松散的。
各家弟子可能会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效忠不同的君主。
墨家则不同,其组织结构极其严密,完全不亚于一支军队!
首先,墨家有单独的纲领法度,每一名弟子必须严格遵守,《吕氏春秋》曰: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一名墨者,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个人行为都要受到组织的监管。
其次,墨家纲领原则高于国家法度,《墨子》记载:
“子墨子闻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
当时有一名墨者在齐国任职,墨子对其不满意,直接派高孙子把他给换下来了。
相当于你就算当了官,也得归组织管,让你怎样就得怎样。
再次,《墨子》有言:
“有财者勉以分人。”
一旦加入墨家,财产全部归组织所有,就算国君发给你的俸禄,也不例外。
最后,墨家拥有相当强大的武装力量,这从很多典故中就可以看出来。
例如“止楚攻宋”、“阻齐伐鲁”等,墨子经常插手国际事务,以及诸侯国内政,连齐楚之类的大国,也不得不给他面子。
大家看出问题所在了吧?像墨家这样体系严密,服从性高的组织。
任用其门下弟子,难以控制不说,还可能随时走人。
但如果能把墨子绑定在越国,基本等同于招揽了全部墨者,而且是连锅端的那种。
相较于得到整个墨家,区区几百里封地又算得了什么?
墨子要是真的接受了封地,假以时日,牵绊日深,还能做到绝对中立,兼爱、非攻吗?
再说了,越王许诺的封地,是“故吴之地”,虽然不清楚具体方位。
可是吴地与江淮相连,想站稳脚跟,大概率是要和楚国拼命的。怪不得墨子断然拒绝越王后,又说道:
“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义翟何必越,虽中国亦可。”
今天要是接受了越国的封地,那就是拿墨家的原则做交易。
真要是出卖原则,又何必去越国呢?中原哪个诸侯国不行?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汉武帝时期,卫氏一族起初的崛起都是靠“裙带关系”,卫家前后出的这两位大将军都是私生子。但是相比于卫青,霍去病要更加幸运一点,他出生后一年,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看中并带回宫中。次年,卫子夫再次得到汉武帝宠幸,怀有身孕,被封为夫人。卫青也九死一生、因祸得福摆脱了“骑奴”的身份,成为了建章监和侍中,跟随在汉武
2025-09-14 01:58:16战国四公子,居第二为赵国平原君。平原君赵胜,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幼弟,《史记》载“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作为赵国诸多王室公子中最贤良的一个,平原君与孟尝君一样,平原君也“喜豢养门客,为母国效力”,门下食客如云,并凭借“礼贤下士”的名声先后
2025-09-13 03:30: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