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先秦学派:墨家思想到底有多先进?他们如何探索这个世界的真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8 15:48:05    

墨家学派,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组织,它不听从任何国家的指令,不受到任何君主的调遣,每当国与国之间出现了摩擦,墨家就会负责为双方调解,每当有大国强国,对弱国实施了侵略活动,墨者就会帮助弱小来保家卫国,而且这一群人不图钱财、不图名位,唯一的目的,就是实现他们学派中那个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差距的理想社会。我们很多人认为,墨家思想的极致就是兼爱非攻,但实际上,他们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激进。

墨家倡导“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意思就是国与国之间,没有大小强弱的分别,人与人之间,也没有长幼贵贱的差别,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甚至墨家还提出了“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意思就是要通过推举的方式,来选择出百姓所认为君主,所认可的官员,这样百姓才能心甘情愿的听从调动,听从他们的命令。

墨家对于墨者的管理极为严格,要求他们必须节俭、禁止享乐,反对一切的娱乐活动,不能追求任何物质上的享受,墨者要将所有的财产上交墨家,然后像苦行僧一样,日夜不休的维护天下和平,甚至要随时准备为此献出生命,墨者必须要遵守兼爱的原则,也就是做到毫无差别的爱,对待陌生人,就像是对待父母一样。反过来说,对待父母,就像是对待陌生人一样,所以孟子将墨家称为是“禽兽之学”,认为墨家学派,是一门无父无君的反人性的思想,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孟子的滕文公中写道:“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也就是说在孟子眼中的,这门反人性的思想,竟然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热门学问。

同样在韩非子的显学篇中也写道:“世之显学,儒、墨也。”也就是说在杨朱学派没落之后,墨家又开始与儒家共分天下,成为了韩非时期的两大显学,换句话说,反人性的墨家学派,竟然淘汰了顺应人性的杨朱学派,我们都知道杨朱学派讲“贵己”,也就是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而墨家学派却是“贱己”,要求墨者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显然对于个人来说,杨朱要比墨家更为现实,那为什么当时的学者,不加入杨朱学派,反而加入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的墨家学派呢?墨家到底是如何解释兼爱的呢?这也就牵扯到了墨家的经典——墨经。

和儒家一样,墨家也定义了一些伦理学上的概念,比如仁义忠孝行,什么是仁呢?墨经说仁就是不以爱人为目的的爱人,比如很多君主口中的仁爱,无非是为了让百姓为他们征战,这个就是一种目的,什么是义呢?义就是把利让给他人,但却不求取任何的利益,忠不是一味的顺从君主,而是去做有利于国家的事,甚至不惜威胁君主的地位,孝也不是一味的顺从父母,而是去做有利于父母的事,有时也要去违背父母的意愿,行就是真正的有所作为,而不是被欲望左右的行为。

墨家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兼爱”,人为什么要兼爱?人真的能做到毫无差别的爱吗?其实兼爱的全称应该是“兼相爱,交相利”,意思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讲义气呢?在墨子看来,单纯从道德之上,让人们去讲义气是没有作用的,只有讲义气能够带来利益,人们才会自发的去讲义气,同样只有爱别人时,别人也能够爱自己,人们才能够自发的去爱别人,那如果一个人就只希望别人爱自己,自己就是不去爱别人怎么办呢?后面还有一句,叫作“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从这里就引出了墨经中“杀盗非杀人”的思想。意思就是用刑罚,帮助他学会怎么去爱人,当然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春秋战国时,那些“欺压百姓,暴夺民食”的君主和贵族。

在列子的杨朱篇中,曾记录了一个叫作一毛不拔的辩论,说是墨家的禽滑釐问杨朱,如果拔掉你身上的一根汗毛,用来拯救全天下的人,这样的事情你愿意干吗?杨朱说这个天下的问题,就不是一根汗毛能够解决掉的,禽滑釐又问,那如果能够解决掉,你愿意去干吗?杨朱没有回答,后来杨朱的弟子孟孙阳,对禽滑釐说,如果损害你的皮肤,然后给你万两的黄金你愿意干吗?禽滑釐说愿意,孟孙阳又问,如果砍断你的肢体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去干吗?其实这个就是杨墨两家的主要分歧,同时也引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个人的生命,和国家,和天下的安危之间,到底哪个更重要?这就是早期版本的电车难题。

有五个人被绑在一条轨道上,一个人被绑在另一条轨道上,此时一辆失控的电车正疾驰而来,在你的手边恰好摆着一个拉杆,如果不控制拉杆,电车就要碾压五个人,如果控制拉杆,电车就要碾压一个人,那你是选择牺牲一人拯救五人,还是选择袖手旁观,任凭电车去碾压这五个人呢?在墨经中是这么解释的。首先墨子说,在我们所做的事件中,衡量事件轻重的概念叫作“权”,这个权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而是正当的,什么叫正当的呢?砍断手指来保存手腕,这是在利中选取大的,在害中选取小的,这个就是正当的,这就好像是我们遇上强盗,为了保命只能砍断手指,这个就是利,而遇上强盗就是害,接下来是重点,叫作“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

杀一个人有利天下,并不是杀一个人能够有利天下,杀死自己有利天下,这是杀死自己能够有利天下,什么意思呢?墨子首先批判了圣母心,牺牲他人来拯救天下,这不是正义的行为,不是真正的有利于天下,你如果有牺牲的精神,牺牲自己来拯救天下,这才是正义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天下,再往下是“于事为之中而权轻重之谓求。求为之,非也。”意思就是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总是会关注于求,关注于得到什么,但是这种关注于求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权衡利弊,也就是说当你在考虑,你在想着牺牲谁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正义的范畴,换句话说,不管你接下来,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归根结底都是不正义的行为,你袖手旁观不正义,你拉动拉杆也不正义。

所以“害之中取小,求为义,非为义也。”这个时候就没有了利和义的分别,你只能在两害之中,也就是在牺牲一个人,和牺牲天下人之中,选择一个害处最小的,这个叫“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追求这种“合义”的行为,当然墨子也一再的说明,非为义也,这不是什么正义的,值得夸奖的行为。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在墨家的思想中,除了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究之外,还存在着大量关于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方面的论述,所以墨经又被称为是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因明学,并称为是“世界三大逻辑学”,如果能够理解以上部分的话,那我们就再进一步,看一下墨家在逻辑学方面的论述。

首先在墨家的思想中认为,人们有着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叫作“所以知也,而不必知”,人们都有着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不等于知识,那怎样才能够获得知识呢?墨经说“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以其知论物而知之也著。若明。”意思就是将认知的方式,分为了两个过程,第一个是看到外界事物,然后得到了这个知识,比如我们看到了花,眼睛接受到了花的颜色,和花的形状的信息,这是一种感性认识的过程,第二个是看到了外界的事物,然后通过推论发现了事物的其他属性,比如我们进一步思考花的种类,花的生长习性,用已知的逻辑和知识来进行推论,以便于更加了解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知识方面,墨子将知识的来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我们亲身的体验,比如我们触摸到火,所以发现了火灼烧的属性,第二类是通过权威的传授,比如有些孩童没有碰过火,但我们告诉他火有灼烧的属性,第三类是推论的感悟,比如我们通过已知的火的属性,来推论火,或者是其他事物可能具有的属性,再往下有些难以理解,墨子将知识拆分成了四个方面。分别是名的知识,实的知识、相合的知识,行为的知识,比如说这里有匹马,其中“马”就是名的知识,我们将其称为是“马”,而马本身是实的知识,也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我们可以用名称来代指马,但是这个马的名称,却并不能够代表马的全部。

再比如说我们都睡过床,知道什么是床,知道床这个名称,但是这一天我们去到了野外,想要睡觉但没有了床,怎么办呢?我们找来几张报纸,铺在草地上,此时报纸就有了床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所认为的床,我们所称为床的东西,都是对于床这个概念的模仿,但是这种名称不能够代表床的实质,同样马也是一个名称,我们可以制造类似于马的事物,但并不能够模仿出马的实质,因为名称是名称,实在是实在。

除此之外,墨经还将事物的名称分为了三类,分为是达名、类名、私名,达名指的是普遍的名称,比如我们说动物,无论猫、狗、鸟、鱼都属于是一种动物,类名范围要小一些,指的是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比如我们说哺乳动物,这里就剔除了鸟类和爬行动物,私名则是一个具体的命名,比如说你的姓名,它就特定的指明一个人,而不适用于其他的事物。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辩论呢?这么抠字眼不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吗?因为辩论,可以让我们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这就像是去医院看病一样,医生在开出药方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这个检查其实就是一种辩论,一种查名实的过程。

相关文章

墨子:先秦精神世界中的侠中之侠

墨子,姓墨名翟,他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详考,大约是战国初年的人。关于墨子的出生地,一直都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作为一代宗师,他开创的学派是与儒学并列的一代显学。墨子非常精通手工技艺

2024-12-28 18:16:04

“墨家”学派超前几千年?看春秋战国最为异类的学派墨家

春秋战国时期,时局动荡,百家争鸣,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影响最为深远,在其他三家兢兢业业发展自身理念,实现治世理想时,墨家以其独特的“兼爱”“非攻”理念如愿成为了当时最显眼的“显眼包”。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也就是墨子,他们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学术团体,首领被称为“巨子”,在墨家每个成员去各国为官时都

2024-12-28 18:02:52

春秋战国的转折点:墨子的传奇与墨家衰落的启示

#春秋#春秋时期的结束与战国时代的开启,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晋”不仅是历史的分水岭,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士人阶层逐渐崛起,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理政之道,儒、墨、道、法等学派相继兴起。其中,墨家学派的崛起,

2024-12-28 17:47:49

墨子:儒者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皆为显学。早期墨家对儒家学说多有吸收借鉴,但随着学派发展,墨家逐渐走向儒家的对立面。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从墨家的主张看来看,这种对立是必然的。墨家对儒家多有批评,在《墨子》一书,专门著《非儒》《公孟》等篇章批判。在《公孟》中,墨子对儒家之徒程子说:“儒者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

2024-12-28 17:32:45

墨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重要思想流派,创始人为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家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兼爱非攻”和“尚同”等核心概念上,体现了一种强调和平、普遍爱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兼爱非攻: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理念,主张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关爱,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冲突。他们认为“爱人者

2024-12-28 17:17:4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