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墨家学派,却不知道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自农民阶级的哲学家。他对后世的启发从不悬浮于空中,而是脚踏实地启发我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感悟。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墨子》中的经典,再次用古人的智慧启发今朝。
0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这句应该是《墨子》语录中,最著名的一句,意思也很直白。无论身处于何种时代,知恩图报的人总能种下善因,结出善果。
02“甘井近竭,招木近伐”
凡事都应该掌握好度,要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甘甜的水井容易枯竭,高大的树木容易被砍伐。做人做事,如果不掌握好界限,那么很容易便酿成悲剧。
0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一个意志不够坚定的人,智慧也难以得到大的发展。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做事就会很难获得成功。
“言必行,行必果”是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的道理,哪怕是纵横千年,也依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
04“兼相爱,交相利”
这六个字是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在墨子看来,只有人们互相爱护,彼此照拂,人们才能都受益。
05“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常言道,“爱人者人恒爱之”,反之亦然。只有在一个人向对方释放善意的时候,对方也一定才会善待他,一个处处与人交恶的人,最终得到的只会是恶果罢了。
06“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古往今来,不乏有人鼓励我们要勇敢,但在墨子看来,勇敢是有条件的,也是需要谋划和衡量的。
有的人总是喜欢以卵击石,然而就算把天下的卵都击碎,石头就是石头,是不会因此而破损的。以卵击石之举,感动的不过是自己罢了。
07“近者不亲,无务求远。”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都不去亲近和爱护,那么也就不要指望着有人远道而来投奔你,信任你。
的确,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了将自己糟糕的一面拿给最亲近的人,殊不知,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再无至亲。
08“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
对于聪明人而言,是非对错早已在心中有所辩驳,嘴上往往不必多言赘述,哪怕是自己除了很多力,也绝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功劳。
在心理学上看来,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其实也是缺乏什么。真正聪明的人,心里跟明镜似的,事态纷争,一览无余。
0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人就算再有学问,归根到底还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一切的根本。
10“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为以后做打算,不懂得预先为以后考虑思量,那么面对纷扰变换的世界,他就很难去应对。
——End
我是张张,陪你“谈情说爱”,也陪你诵读经典,品味人生。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让我陪你一起,一壶浊酒品人生。
生活太苦,鸡汤很暖,补补身心,勇敢出发。
墨子,姓墨名翟,他的生卒年代已不可详考,大约是战国初年的人。关于墨子的出生地,一直都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作为一代宗师,他开创的学派是与儒学并列的一代显学。墨子非常精通手工技艺
2024-12-28 18:16:04春秋战国时期,时局动荡,百家争鸣,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影响最为深远,在其他三家兢兢业业发展自身理念,实现治世理想时,墨家以其独特的“兼爱”“非攻”理念如愿成为了当时最显眼的“显眼包”。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也就是墨子,他们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学术团体,首领被称为“巨子”,在墨家每个成员去各国为官时都
2024-12-28 18:02:52#春秋#春秋时期的结束与战国时代的开启,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公元前453年的“三家分晋”不仅是历史的分水岭,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士人阶层逐渐崛起,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理政之道,儒、墨、道、法等学派相继兴起。其中,墨家学派的崛起,
2024-12-28 17:47:49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皆为显学。早期墨家对儒家学说多有吸收借鉴,但随着学派发展,墨家逐渐走向儒家的对立面。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从墨家的主张看来看,这种对立是必然的。墨家对儒家多有批评,在《墨子》一书,专门著《非儒》《公孟》等篇章批判。在《公孟》中,墨子对儒家之徒程子说:“儒者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
2024-12-28 17:32:45墨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支重要思想流派,创始人为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墨家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兼爱非攻”和“尚同”等核心概念上,体现了一种强调和平、普遍爱和实用主义的哲学观。兼爱非攻: “兼爱”是墨家的核心理念,主张所有人都应该互相关爱,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冲突。他们认为“爱人者
2024-12-28 17:17:4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