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鳌拜跋扈,索尼年迈,遏必隆左右逢源,唯独苏克萨哈要与鳌拜相抗衡,但却因弹劾鳌拜而下狱,孝庄太后为了朝廷几个月的安稳,命鳌拜处死“忠臣”苏克萨哈。
为让索尼这只老狐狸对抗鳌拜,孝庄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直接立为正宫皇后;只可惜索尼虽辅佐康熙提前亲政,但不久便病逝了;没有了索尼的朝堂,鳌拜更加嚣张。
康熙与孝庄太后忍无可忍,待训练的库布时机成熟后,借口孝庄太后病重让鳌拜前去探病,将鳌拜擒拿。
历史上真实的康熙擒拿鳌拜与电视剧中差不多: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鳌拜入宫,鳌拜并没有多想照常进宫,没想到一只脚刚踏入乾清门就被一群少年摁倒在地;不过鳌拜可是大清的“巴图鲁”自然不会那么快就被擒拿,侍卫们豁出命才终于制服了鳌拜。
“圣祖逮鳌拜时,恐其不胜,至谲以取之。”
不过康熙在擒拿鳌拜时,担心制服不了他,便用诡谲的手段来对付。
至于康熙用了何种手段,我们暂且不论;
我们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
康熙为何非要除掉鳌拜?
鳌拜究竟是功臣还是权臣?
他对太宗皇太极与世祖顺治帝忠心不二,为何到了康熙皇帝却如此跋扈呢?
若鳌拜真是奸臣,康熙晚年为何要大赞其功劳呢?
01 出身显赫,但其战功更显赫
鳌拜是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是满洲八大姓氏之一,而且瓜尔佳氏曾被列为“满洲第一姓氏”;
鳌拜的祖父是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这两个名字我们都不是很熟悉;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
但若是提到费英东,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费英东是大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心腹大臣;先后辅佐努尔哈赤与皇太极两位皇帝,死后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
而鳌拜就是费英东的亲侄子,值得一提的是鳌拜的祖父索尔果我们虽不是很熟悉,但他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改变了整个部落的命运:
万历十六年作为苏完部首领,索尔果决定带着部众投降努尔哈赤。
正因为出身于将门世家,鳌拜从小就耳濡目染,在军营中历练,骑射功夫很是了得;
年纪轻轻便南征北战,多次立下战功,而最为出名的便是去皮岛之战与松锦会战。
天启年间后金虽占领了辽东,但明将毛文龙退守去皮岛,在关外的宁锦一线也有明军驻守,后金军可以说是腹背受敌。从太祖努尔哈赤在时,到皇太极继位,都想将去皮岛收入囊中。
1637年皇太极下旨孔有德、尚可喜与硕托等人前去攻打去皮岛,但是攻打很久都没什么进展;无奈皇太极只能换将,让十二弟阿济格阵前换将,此时的鳌拜就在阿济格的麾下。
阿济格与诸位将领经过反复的商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一路大军从海上佯装攻打明军;而另一路大军则是直攻其要害。
鳌拜主动请缨,并且在阿济格面前立下军令状:“若是我拿下去皮岛,就不来见英亲王了;我发誓一定要攻下此岛!”
“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阿济格与鳌拜的计划虽好,但明军严阵以待,攻岛自然没有那么顺利;但鳌拜很是英勇,冒着炮火率领后金军直接杀进了明军的阵地,拿下去皮岛。
此消息传回盛京,皇太极非常高兴,亲自前去祭告父汗在天之灵,告诉父汗自己已经完成了他未能完成的使命。
孔有德、尚可喜等人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他们没有拿下去皮岛,而鳌拜拿下了,可见其足智多谋;鳌拜经过此战,一战成名,皇太极将攻占去皮岛的首功直接给了鳌拜,而且将其封为“巴图鲁”,满洲的勇士。
松锦会战对于大清与大明来说都是重要的转折点,经此一战,大明再也无力组织大的部队与清军相抗衡,只剩下吴三桂这一位可用的大将,手里有三四万人坚守锦州。
而松锦会战的关键人物便是鳌拜,鳌拜功不可没:
1641年鳌拜在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侄子)麾下一起攻打锦州,当时锦州额守将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祖大寿向朝廷求援,崇祯皇帝便下旨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前去支援。
在洪承畴与祖大寿的两面夹击,再加上炮火的压制下,济尔哈朗指挥失误,清军眼瞧着就要大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鳌拜不愧为“满洲巴图鲁”,直接冲进明军阵营之中五战五捷,逆转了战局。
经此一战明廷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反攻大清,而鳌拜因多次立功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将,不仅擢升为护军统领,而且成为八旗所有的将领中威望与地位最高的人。
鳌拜的出身确实显贵,但他能频频升迁,得到皇太极的重用与赏识,是用自己的战功换来的
02 坚决拥护世祖顺治帝
海兰珠病逝后皇太极伤心欲绝,身体大不如前,仅仅两年后也病逝了;
皇太极生前将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立为太子,但皇八子早夭,此后皇太极再也没有立太子;而且也没有将父死子继的制度正式下旨,在皇太极没有留下遗命的前提下,只能采取太祖努尔哈赤留下的八王议政的方式选出下一处皇位继承人。
不仅皇太极的儿子们可以参与,其兄弟们比如多尔衮、阿济格等人也都有资格参与。
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二人都是战功赫赫、身经百战的大将,而且都极具威望,谁也不肯相让。
镶黄旗与正黄旗两旗向来是皇帝亲率,所以两黄旗大臣对皇帝忠心耿耿,皇太极病逝后,两黄旗大臣坚决拥护皇太极的儿子登基称帝,换句话说就是支持皇长子豪格。
在此关键时刻,作为皇子福临的生母庄妃自然也想为自己的儿子一争,毕竟她背后的势力除了皇后哲哲,还有整个蒙古科尔沁草原。
庄妃找到两黄旗大臣索尼,提醒索尼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满蒙联谊是太祖与太宗定下的国策,支持福临登基才是支持满门联姻的国策;
第二件事情:皇长子豪格亲率正蓝旗,而两黄旗则是由皇上亲掌;若索尼支持豪格登基,两黄旗大臣的利益必定受损。
索尼是聪明人,自然明白庄妃的意思,随即与鳌拜等两黄旗大臣重新商议,由“坚决支持皇长子豪格”改为“坚决支持皇子”继位。
多尔衮在八王议政之前,找到索尼问两黄旗大臣的意思,索尼告知多尔衮“坚决拥护皇子”。
两黄旗大臣的态度让多尔衮很受挫,再加上多尔衮很清楚庄妃希望自己的儿子登基而不是他登基,既然与豪格不相上下,便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扶持皇八子福临登基称帝。
多尔衮支持福临登基之时暂时放弃争夺皇位,实际上一直到多尔衮病逝都没有放弃对皇位的觊觎,正因为多尔衮的野心依旧在,孝庄与顺治帝的日子很不好过。
而支撑顺治帝坚持到亲政的功臣便是两黄旗大臣,对于顺治帝来说,鳌拜是大忠臣。
可以说在皇太极与顺治帝在位之时,鳌拜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忠臣,而且还是勇猛作战的勇臣
《六韬》云:忠则无二心,勇则不可犯。
作为坚决拥护福临登基,并且对顺治帝忠心耿耿的大臣,自然会成为睿亲王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鳌拜在多尔衮病逝前,被多次为难,甚至是差点被“杀头”。
顺治元年阿济格征讨李自成后回京,鳌拜也跟随一起回京;顺治帝的这位皇叔很是粗暴,竟然称呼顺治帝为“孺子”。多尔衮得知后下旨斥责阿济格,巧的是宣读圣旨时阿济格并不在营帐中,鳌拜与谭泰代接旨,为了照顾阿济格的颜面,并未将旨意告知阿济格。
此时被多尔衮得知,将鳌拜革职,甚至要将其杀头;若不是大家都为鳌拜求情,鳌拜便要去见太宗皇帝了。
顺治五年,舒尔哈齐的孙子吞齐向多尔衮告发:鳌拜等人曾密谋要拥立豪格为帝,并且私下里立下盟约,决定包围崇祯殿。
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鍰自赎。
鳌拜等人拥立豪格为新帝,是在皇太极病逝以后;顺治五年被人告发,明摆着是有人想要置鳌拜等人与死地,而多尔衮借此事将鳌拜严查,并打算将此处死。
好在,鳌拜再次死里逃生。
前两次多尔衮想要置鳌拜于死地,也算是“事出有因、名正言顺”,而第三次纯属多尔衮“没事找事”,故意想要除掉坚决拥护顺治帝的忠臣。
顺治七年七月,多尔衮卧病在床,便暗示贝子锡翰“请”顺治帝来探望自己,锡翰按照多尔衮的意思请来了顺治帝,而多尔衮“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认定锡翰是违背自己的命令私自做主将顺治帝请来的,一定要降罪锡翰。
鳌拜为锡翰求情,多尔衮认为鳌拜是“包庇”,坚决要处死鳌拜。
若不是两黄旗大臣们坚决不同意,保住鳌拜,鳌拜可能真要被冤死了。
好在多尔衮不久便病逝了,顺治帝亲政,两黄旗大臣也因拥护顺治帝而得到重用。而鳌拜便是其中之一,顺治帝授予鳌拜议政王大臣之职,兼任领侍卫内大臣,经历将近八年的苦日子,鳌拜也算是“苦尽甘来”,成为顺治帝的心腹大臣。
《清史稿·鳌拜传》云: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鳌拜历经皇太极与顺治帝两朝,都得到重用,成为两朝皇帝的心腹大臣;靠的不仅是战功,更是忠心;此时的鳌拜不仅对大清忠心耿耿,更对世祖忠心耿耿。
而到了康熙朝,为何却成了奸臣呢?
03 成辅政大臣 日渐跋扈
1661年顺治帝病逝,弥留之际留下遗命: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鳌拜从世祖心腹,转变为康熙幼年登基的辅政大臣。
《清史稿·世祖本纪》云: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
能称为托孤的大臣,必定是世祖精挑细选出来的,相信四位辅政大臣能辅佐年仅8岁登基的玄烨。
四位辅政大臣在辅政初期确实也算忠心耿耿,做了很多有利于大清的事情;但随着时间推移,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自恃功高,不甘心居于四大辅政大臣之末,利用黄白两旗的矛盾,压制苏克萨哈。
有这样一句话:欲望就是一个无底洞,而权力很奇怪是一个充满了魔法的魔杖,能消磨人的意志,最终再也爬不起来,并葬送在欲望的无底洞里。
而鳌拜,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证人。
鳌拜能从大清的忠臣逐步转变为“奸臣”其实跟其他三位辅政大臣是息息相关的:
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中资历最老的,历经四朝皇帝,文武兼备,不管是威望还是资历鳌拜都远远不及索尼;但正因为索尼资历老,所以年龄也最大,年龄一大不免会有“明哲保身、颐养天年”的想法,再加上年老体弱,难免会力不从心;但索尼最大的责任在于,他是一只十足的老狐狸,还有自己的私心。
苏克萨哈原本不是顺治帝这边的人,而是多尔衮的手下,后来归顺与顺治帝;索尼看不上苏克萨哈,自然在苏克萨哈与鳌拜明争暗斗之时,倾向于鳌拜,毕竟鳌拜与索尼都是两黄旗大臣,而苏克萨哈隶属于正白旗。
苏克萨哈虽然是四大辅政之一,但他深知自己是后来投靠的顺治帝不免有些自卑,可以说他是四位辅政大臣之中最没有“地位与威望”的一个。
而遏必隆出身显赫,父亲是大清的开国五大功臣之一额亦都;
但他并没有遗传父亲的英勇,而是缩手缩脚,追波逐流,经常追随在鳌拜的后边。
索尼年迈,老狐狸一般;
苏克萨哈自愧低人一等;
遏必隆左右逢源胆小怕事;
无人能真正的牵扯鳌拜,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1661年一直到1669年虽然是四位辅政大臣辅政,但实际上是鳌拜独揽大权。
1666年鳌拜利用圈换土地的方式打击了正白旗的势力,而他的势力则是与日俱增;
鳌拜以地确,倡议八旗自有定序,镶黄旗不当处右翼之末,当与正白旗蓟、遵化、迁安诸州县分地相易。正白旗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
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七月苏克萨哈被鳌拜陷害“不满康熙亲政”而被处死;
鳌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上不允。鼇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卒坐苏克萨哈处绞。
苏克萨哈被处死,极大地刺激了康熙,虽然此时的康熙已经在索尼的辅助下提前亲政,但鳌拜把持朝政,鳌拜不除,康熙就没办法做真正的皇帝。
四位辅政大臣只剩下一位唯唯诺诺的遏必隆,鳌拜的势力在1667年-1669年可以说是到达了顶峰:
被授予一等公爵位
鳌拜之子承袭二等公爵位
其党羽班布尔善擢升为大学生,
济世为工部尚书
.....
可以说朝堂之上鳌拜把持朝政,一切朝政大事都是鳌拜说了算,康熙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帝。
04 康熙忍无可忍,将鳌拜擒拿
对鳌拜而言,孝庄太皇太后年老,康熙年幼,都不足为惧;
但实际证明,鳌拜真的是小瞧了孝庄这个年过半百但却是巾帼英杰的女子;
更是小瞧了“乳臭未干”的少年玄烨。
1669年五月,玄烨利用“库布游戏”终于将鳌拜擒拿,结束了“鳌拜辅政时期”,更除掉了康熙的心头大患。
擒拿鳌拜以后,康熙颁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
结党擅权二十三条,
不尊太皇太后两条,
嫉妒册立赫舍里为皇后、私下里买卖奴仆五条。
鳌拜跟康熙朝中后期的奸臣索额图、明珠,雍正朝时期的隆科多、年羹尧,乾隆朝时期的和珅等人相比,并没有很严重的过错,更没有图谋不轨,反而做了很多对大清有利的事情。
这一点,康熙很清楚,所以即便是再痛恨鳌拜,也只是将其拘禁起来并没有处死。
结语
1713年康熙晚年,有一次在诸位王公大臣们面前说:“回忆以前的事情,我若是不说的话没有人敢说。我朝征战效力的大臣中,真没有人能比得上鳌拜.....”
“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
“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并且说道,当年擒拿鳌拜也是不得已之举,感念鳌拜的功劳。
雍正登基以后,恢复其一等公爵位,世袭罔替,并且在1731年将鳌拜追封为超武公。
但乾隆登基后,将鳌拜降为男爵。
在乾隆的眼里:鳌拜确实是功臣,但更是乱臣贼子。
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鳌拜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嚣张跋扈,不将康熙放在眼里,基本上都是负面的;但实际上我们忽略了鳌拜的功劳:
跟随皇太极立下赫赫战功,
顺治帝登基后更是将其视为心腹大臣,
康熙朝却成了权臣、奸臣,只能说鳌拜沦为了欲望与权力的奴隶,才成为康熙的眼中钉,这也是康熙非要除掉鳌拜的原因。
战国时代,在孔子故乡鲁国的近邻,有一个小国叫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一带)。相传孟子就出生在这里,即现在邹县城北马鞍山旁边的凫村。孟子(Mencius或 Meng-tze),名轲,大约出生于公元前 372 年。据说,孟子的母亲知书达理,对儿子教导有方。据《烈女传·母仪》中讲,由于孟子的家附近有坟地,孟子小
2025-01-04 10:31:30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在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为了给他提供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最终选择了在学校附近定居。孟子在母亲的悉心
2025-01-04 10:16:49苏克萨哈是满洲正白旗人,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因率先告发多尔衮“阴谋篡逆”得到顺治赏识,屡受提拔,一直做到领侍卫大臣加太子太保。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人都属于黄旗人,在皇太极去世时,因为拥立顺治登基,都遭受过多尔衮打击。多尔衮去世后,都受到重用。但因为黄、白两旗历史上就有积怨,索尼三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2025-01-04 10:01:48孟子是发扬孔子学说并使之光大于天下后世的“第一人”,在儒家被列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儒家学说以“仁、义、礼、乐”为中心,一方面主张等级、名份,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一方面强调“民为邦本”,要求照顾人民思想。这种思想,一直支持着中国千余年帝制社会的发展。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死了以后,儒学分为8个学派:子张
2025-01-04 09:46:51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剧变频繁、国家纷争不断的时代。其中,孟子和须臾之间的一段故事,展现了孟子圣人之道和智慧的传世故事。相传,在战国时期,孟子被誉为是儒家学派的传承者和代表人物。他游历于各国之间,致力于传播仁义道德。一天,孟子经过一个叫须臾的国家,这个国家以其君主的享乐主义而著名。孟子智者
2025-01-04 09:31:5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