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四个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位列第二。
苏克萨哈家族原来属于女真中最强大的叶赫部。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叶赫是他最大的敌人。所以一般叶赫部的人在清朝混得都不会太好。
据说,当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灭掉叶赫部的时候,叶赫的老酋长留下了一个诅咒:
只要我叶赫还有一个女子,我们叶赫都要灭亡你们爱新觉罗家族。
如果我们认为最后大清是亡于慈禧之手,这个预言诅咒可以说实现了。
传说其实和苏克萨哈都没太多的关系,因为苏克萨哈的父亲苏纳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在努尔哈赤灭亡叶赫之前就主动叛逃投降了。
努尔哈赤为了笼络苏纳,将自己的第六个女儿嫁给了他,苏纳由此平步青云。
努尔哈赤初创八旗的时候,苏纳便是正黄旗的牛录额真,他的身份地位仅次于旗主。
后来,苏克萨哈的一生可能也就和父亲一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可是随着多尔衮死去,顺治亲政,一切都改变了。
顺治为了清洗多尔衮以辅臣及控制两白旗,他迫切需要招揽两白旗内部的人为他服务。
在顺治看来,苏克萨哈是最适合的人。
普通人都知道,招纳人才最好的时机就是在他落魄的时候。
比如,诸葛亮还在茅庐里的时候。
一旦诸葛亮出了茅庐,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开出什么样的价码都没用了。
苏克萨哈当时就是最落魄的时候。
因为坑爹的逃人法,父亲苏纳被多尔衮削去爵位,而当年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混得也比自己好了。
所以顺治最终找到了苏克萨哈,让他出人头地,不久,孙可望占湖广的时候,大清朝命苏克萨哈和固山额真陈泰,率禁旅出镇湖南。
顾治年间,他率军南下讨孙可望,后来升领侍卫内大臣。最后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
想当年,皇帝“尚在年幼”,由鳌拜自己来管理大清朝政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他在许多场合都喜欢把“为了大清”等字眼挂在嘴上,来渲染自己危难中挽救大清的角色。
他的这种态度,让康熙已经忍无可忍。
此时,朝廷中大多数的重大决策都是鳌拜代理决策的,其他人大都是附议。
苏克萨哈虽然有时会提出反对意见,但由于势单力薄,往往无济于事。
在四大辅臣辅政的日子,鳌拜几乎是“一言堂”,由鳌拜、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所构成的四人辅政集团,决定了大清几乎所有重大决策。
资格最老的索尼,因平素厌恶苏克萨哈,见鳌拜日益骄恣并与苏克萨哈不容,因已年迈多病,故对鳌拜的所作所为向来都不阻止。
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什么事情都会附和。
苏克萨哈威望尚浅,心里明白自己不是鳌拜的对手,不能争得太厉害。
在四辅臣的讧斗中,鲜明地形成两黄旗对一白旗,三比一的局面,这也是鳌拜敢于背叛“誓词”,而独揽朝政的缘由。
苏克萨哈势孤力单,往往怏怏不快。
由于朝中无人可与鳌拜抗衡,鳌拜的这种专横跋扈表现得愈演愈烈,后来鳌拜甚至发展到擅自处决苏克萨哈的地步。
康熙亲政时,苏克萨哈对鳌拜的心思:
他已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无法与鳌拜争锋。索尼死后,鳌拜更加锋芒毕露,俨然以首辅的姿态处理国事,处处排挤苏克萨哈。
在这种情况下,苏克萨哈觉得自己应该采取避让的态度,与此同时苏克萨哈对自己的失败也不甘心,对鳌拜也怀有怨恨。
他想即便自己失势,也要将鳌拜拉下马。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请求朝廷派他前往盛京守先帝陵寝。
此举,可以避免与鳌拜直接冲突,也可以借此将鳌拜拉下马。
试图以自己隐退的举动,迫使鳌拜和遏必隆也一并辞职交权,意思是我都退了,你们还赖着干啥?
可惜,这个举措没有被康熙看明白。
那时的康熙过于年轻,对苏克萨哈艰难的处境及他的良苦用心,并不十分了解,还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切实体会作为一名大臣的难处。
因此皇帝见苏克萨哈突然奏请守陵,就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然而,鳌拜是何等狡猾,他将苏克萨哈往守陵寝的请求视为大不敬,联合同党,蓄意罗织罪名,决意置苏克萨哈于死地。
鳌拜等人擅自将苏克萨哈抓起来,为其罗织二十四条罪状。
其他王公大臣也在鳌拜的逼迫下,以不杀苏克萨哈就不当官来要挟康熙。
皇帝与权臣之间形成僵持的局面。
鳌拜胆敢如此,是因为他背后强大的实力。他压根瞧不起少年康熙,决意在一开始就要压住皇帝的气势,使皇帝还像以前一样乖乖地听他的话。
巧合的是,辅政大臣之一的索尼又刚刚死了。
临死前,索尼跟皇帝见了一面,送上他的祝福:皇上啊,祝您早日铲除那个奸臣。老臣就先走一步了,待您成功之时,让人点炷香通知我一下就可以了。
四个辅政大臣死了一个,而且死的还是领头的一个。
苏克萨哈位居四大辅臣第二,据说能力超出另三位辅臣之上。
才智敏捷,广泛结交有杰出才干的人,他无过却被处绞刑,康熙皇帝不仅无力阻止,再说了,这个鳌拜,康熙亲政之后,他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
这时索尼已死,他便想即刻除掉苏克萨哈。
他要达到打倒苏克萨哈,逐步实现自己独揽大权的心愿。
有一天,康熙皇帝乾清门听政结束以后,鳌拜随皇上到了乾清宫上书房,呈上一份奏章,说道:
“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定的关于凌迟处死苏克萨哈的奏本,请皇上御批。”
太监接过奏章,放在皇上面前的御案上。皇帝将奏章推至一旁,不高兴地说:
“苏克萨哈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处其凌迟之刑,更为不妥!”
“皇上,苏克萨哈已犯下十恶不赦之罪,其二十四条大罪,每一条都是死罪,处其凌迟法所当然!”
鳌拜将二十四项大罪一一说出,大有不批此奏,决不罢休。
玄烨瞥一眼鳌拜:“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耐性,朕与你奉陪到底。哼!”
“皇上,究竟准奏不准奏?”鳌拜的耐性快到头了。小皇帝仍旧埋头看书,他头也不抬。
鳌拜极力控制着心火,愤愤说道:“老臣要正国法,为君除奸,一片忠诚呀!
鳌拜滔滔不绝,又讲起什么敬天法祖,什么先皇遗诏,什么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总之一句话,奏请之事,皇上必须应下!
康熙皇帝最后还是架不住鳌拜的威逼利诱,苏克萨哈就被处死了。
总而言之,顺治选中苏克萨哈做辅政大臣,由他做为平衡满洲各旗势力的砝码。就这样,他接受了与其他三位两黄旗要臣共同辅政的责任。
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怎样,苏克萨哈只是一员刚毅善战的猛将,他忠诚勇猛,却缺乏最基本的大臣能力。
他虽受到太皇太后的庇护,却不具备应有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眼光,在宫中,他以白旗的弱势地位而高居于出身两黄旗的遏必隆、鳌拜之上,这就是最危险的处境了。最后他成为皇帝与鳌拜争斗的牺牲品了。
据说孟子(名:孟轲)三岁时,他父亲孟孙激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母亲仉氏带着小孟轲,又非富贵之家,生存已属不易,如果再想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让孩子享受好一点的教育,那只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梦想了。 但是,这个母亲显然不是一般的母亲,不是普通人,她是孟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三字经》里说:
2025-01-05 10:31:17遏必隆刀遏必隆是康熙时期的著名大臣,他的爱刀被后代的乾隆皇帝亲定收入内府,充当尚方宝剑。但这把刀,和西汉将领赵破奴一样,都是名字好听,但不能左右战局。赵破奴没能破灭匈奴,必胜刀也没让使用者获得胜利。现在此刀被藏于故宫,今天就来聊聊这把大清的传奇宝刀、尚方宝剑。一、刀的基本造型遏必隆腰刀,是故宫博物院
2025-01-05 10:16:22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
2025-01-05 10:01:26在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孟子。孟子是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家,他与孔子一样,被后人尊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的名字源于他所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孟”的意思是“教化”,他认为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人们修养心智,培养优秀的品德和智慧,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进步。孟子有一次,孟
2025-01-05 09:46:15了解清代历史的读者肯定知道,清代自开国以来就没有尚方宝剑一说,皇帝也很少授予大臣便宜行事之权。而这把深藏大内的遏必隆刀,其性质就如同尚方宝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但鲜为人知的,除了遏必隆刀以外,大内还有另一把宝刀,名曰“神雀刀”,这把宝刀同样也象征皇权,非特殊情况不授予大臣。那么,遏必隆刀和神雀刀
2025-01-05 09:31:3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