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刘邦项羽能提前灭秦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9:30:43    

秦始皇死后仅两年,刘邦项羽就联手灭秦,他们二人都是楚人,灭秦的主力是楚军。假如战国末荆轲刺秦王成功了,秦始皇在灭楚国前就驾崩,楚国还能提前灭秦国吗?

秦始皇嬴政(当时还是秦王)奋六世之余烈,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天下。

按时间顺序,荆轲刺秦王发生在灭韩、赵之后。楚国不是秦王最后灭掉的大国,但就消灭过程而言,却是相对艰难的一仗。公元前225年,秦王蠃政想派大将王翦攻楚,但王翦要价六十万大军,秦王没舍得给,李信要价二十万,那就让李信去。结果呢,李信先胜后败,被看似穷途末路的楚军打成了光棍,狼狈逃回。秦王嬴政不得已,只好再请王翦出马,同意出兵六十万。王翦虽是名将,也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最终大破楚军,灭掉楚国。

秦王志在统一,当然不会因为楚国的负隅顽抗而放弃自己的统一大业。历史有时是可以假设一下,未必是无聊之举。咱们假设就在李信大败的时候,秦王蠃政突然驾崩了,赵高李斯提前沙丘之谋,秦二世杀了扶苏等,中国历史将会是个什么走向?

如果秦不顾及内乱,不惜代价灭楚,而留下燕或齐,对秦(未来)统一的影响都不会太大。但如果不能迅速灭掉燕、齐、魏、楚,对秦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赵高可是连秦二世都杀。不算秦国自身,在六国中,实力最强者,无过于楚,那是秦未必有实力灭楚。

魏国和齐国都非常强大,但魏齐最大的问题是疆域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为狭小。魏夹在秦、赵、齐、楚之间,对外发展空间有限。齐国也差不多,北面是渤海,东面是黄海,西有赵魏,南有强楚,对外发展空间同样有限。齐的综合国力较强,但如果论战争持久能力,因为疆域相对狭小,就不如楚国了。楚国北有秦、魏、齐,东有大海,可西和南两个方向却没有强敌,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楚国的中心区域在长江一线,而在长江以南的湘、赣等地,经济发展较慢,战略资源却非常丰富,对楚国对外发动战争可以提供足够的动力。长江下游虽有越国灭掉吴国,但和楚国的综合实力相比,依然不是一个量级。

公元334年,越国不自量力伐楚,结果被楚国暴打,然后拿下越国之前吞掉的吴国旧地,直至浙江(河流)。越国虽然没有灭亡,但已被楚军打散,成为楚国的附庸。而在此之前的公元前387年,楚国南平百越,尽南海之地,战争发动能力更加强大。

公元278年,楚国被秦国几乎打到亡国。秦军攻破楚都郢(湖北荆州),楚国被迫向东迁都至陈(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后迁都至寿春(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到了楚亡前几年,秦将王贲伐楚取十数城,李信又破平舆(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等地,楚国在北线的疆域大幅压缩。但即使如此,楚国的战争发动能力依然不弱。很简单,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广阔的长江以南地区,依然为楚国提供大量的战略物资。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这些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金银铜铁的储量远多于经济发达的黄河流域。木材资源更不用了,因为开发较晚,长江以南地区有对楚人来说砍不完的高大树木,甚至可以说够楚人挥霍无尽的。

咱们再看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与其说是七国之乱,不如说是吴王刘濞之乱。因为在七个诸侯国中,吴国的综合实力是最强大的。吴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已经严重到威胁朝廷的安全。吴国“有豫章郡(今江西省)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吴国有盐可以卖钱,有铜可以铸钱,翅膀硬了,自然就不把朝廷当回事了。之所以拿吴王刘濞来比喻楚国,是因为楚国在从郢迁至寿春之后的疆域,已经覆盖了吴王刘濞的控制区,这还不包括湘、赣、粤、桂等地。而且,楚国与吴王的时间也较为接近,也就几十年而已。

如果秦没有灭楚,以楚国的综合实力,未必不能学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千越甲可吞吴”。楚国在这一区域经营数百年,根基非常深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而秦国在魏、赵、齐、韩、燕诸国没有统治根基,再加上秦国相对粗暴的统治方式,五国之民对秦国势必各种反抗,这就给了养精蓄锐的楚国以反扑的机会。之后项羽和五国子孙反秦灭秦,其实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这种历史假设的现实版。

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楚国的确有机会上演“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时间倒退十几年,到时候灭亡秦国的可能不是刘邦项羽,而是其他楚人。

相关文章

长平之战蔺相如之死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

李渊退位后的悲惨生活:权力的背后竟是孤独与无奈!

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