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荆轲刺秦王,不是“天上落下粟,马头上长角”,而是一个悲壮故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9:15:45    

战国时期,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喜为了讨好秦国,把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了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说白了就是瞧不起他这个燕国的太子。

后来,秦王政一心想要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

不久,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准备复仇秦王。

但是,太子丹的复仇计划与别人不同,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不怕死的刺客身上。

为了结交勇士!

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拿出来,到处寻找勇士,进而训练能够入秦行刺的人。

后来,太子丹终于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一个勇士,名叫荆轲。

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给荆轲坐,让荆轲一起享用自己的饭食、衣服。

1

燕太子丹找荆轲,商议如何刺杀秦王?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

两年后,秦国大将王翦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已经开始向燕国进军。

燕太子丹十分着急,就去找荆轲,商议如何刺杀秦王。荆轲说:“要挨近秦王身边,必须先让他相信我们是去向他求和的。

秦王有个大将叫樊於期,因得罪了秦王,就逃到燕国投奔了您。”

听说秦王早就想得到燕国的土地和樊於期的人头。

现在秦军压境、燕国危如累卵的关键时刻,也只有这两样东西可以引起秦王的信任!

于是,燕太子丹就派刺客荆轲借献图为名,以樊於期之头为饵,在秦国朝堂之上刺杀秦王。

荆轲临行前,姬丹就已给赢政去了封信,信中说:我派一个使者去见你,他带了这个世界上你最喜欢的两样东西,至于是什么,你看到就知道了。

2

荆轲离开燕国,设法见到秦王

荆轲从燕国去秦国,要先往南,沿着大路一直走,经过邯郸,到黄河边。

渡过黄河再往西,还要走很远的路。荆轲和秦舞阳走了好多天,才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

按照太子丹的建议,他们先用重金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由蒙嘉向秦王报告燕国来了使者。

事实上,秦王赢政对燕国的使者根本不感兴趣,说道再过几天,燕国就要灭亡了,还见他们的使者干什么?不见。

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蒙嘉因为收了很多金钱,就替燕国说好话。大王,他们是来投降的。我军逼近燕国,把燕王吓得胆战心惊,他愿意投降,做秦国的内臣了。

嬴政这才同意见一见这个燕国的使者。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秦王赢政换上了接见使者的礼服,王宫中鼓乐响起,秦国用九位迎宾官员,来迎接燕国来的两位使者。

接见仪式正式开始。

两位燕国使者来了,正使荆轲手拿放着樊於期人头的木盒,副使秦舞阳拿着燕国的地图,跟着迎宾的官员,慢慢地进入了王宫的广场。

在广场的入口,他们接受了全身检查,卫兵确定他们身上没有带任何武器,才放他们进去。

卫兵们没有想到要检查地图,要不然荆轲和秦舞阳在那时候就会被杀死了。

和荆轲一样,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走。

可是,他身边那个13岁就杀人的秦舞阳却吓坏了,全身发抖,脸色发白,不敢往前走了。

你想想,他们并不是真来送礼物的,而是来劫持秦王的。秦舞阳完全没想到秦王有这么强大,这哪里做得到啊?

相反,只要秦王一声令下,自己马上就会被杀死。自己手里拿着的地图里还藏着一把匕首呢!

想到这里,他心里不由得十分害怕,全身发抖。实际上,秦舞阳不过是大街上一个好勇斗狠的流氓,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对于弱者,他够狠。但是对于强者,特别是秦王这样的强者,他的勇气全没了!

3

荆轲刺秦王

话说,这个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到卫国,卫国人称他为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他为荆卿。

荆卿喜欢读书和击剑,曾经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泰王赢政上台后,一心想要统一中原,成为千古一帝。

但是,面对这样强大的人,也有人敢于以性命相拼,用最直接的方式:刺杀,来表达他们对泰王赢政的愤怒。

有关荆轲刺秦王的记述,至今还有人当作小说来读。

其实,司马迁写这段历史细节,已经考虑到事情的真伪,并且得到的是第一手资料。

他在《刺客列传》篇末写道:世上人说起荆轲,所谓太子丹‘天上落下粟,马头上长角’的话,意思是不可能的事,这也未免太过。

又说荆轲刺伤了秦王,也是不确切的事情。

事实上,秦王仅仅是虚惊一场,荆轲没有刺伤秦王,反而被秦王杀死了。

最后,荆轲还大骂道:“之所以没能成功,只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要不,你肯定跑不了的”。

这时,秦王的武士都冲上殿来,杀掉了荆轲。

秦王虚惊一场,很久也没有缓过劲来。

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被武士们杀了。

后来论功行赏,并且惩办临阵脱逃的官员,还赐给姓夏的郎中二百镒黄金。

秦王说:唉!只有你爱护我,只有他拿药袋子砸了荆轲几下!

荆轲刺秦王不成,反而惹得秦王大怒,命令王翦的部队攻打燕国。十个月就攻破了燕国都城。

燕王和太子丹率领精锐部队,向东退守到辽东,而秦军则紧追不舍。

这时候,代王赵嘉写信给燕王说秦军之所以追您追得那么急,全都是因为太子丹。

总而言之,荆轲刺秦王,从历史的角度,已经无法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

但是,荆轲悲壮的故事,却在他死后的数千年里,一直流传在中国的民间,成为勇敢者的象征。

最后,荆轲刺杀失败,慷慨赴死。

司马迁歌颂了荆轲英勇无畏的侠士精神。

燕太子面对暴秦的侵略和屠杀,奋起图存,展开了不屈的斗争。荆轲刺秦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的一个流传千古的悲壮故事。


相关文章

长平之战蔺相如之死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

李渊退位后的悲惨生活:权力的背后竟是孤独与无奈!

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刘备的三小谋士:糜竺简雍孙乾

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

1.鬼谷子:圣人的思维模式。可以看懂的人,纵横捭阖,无往不胜

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