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探寻樊於期:隐藏在荆轲刺秦王故事中的身世秘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9 00:02:11    

遥想当年,燕太子丹曾于赵国为质,恰与嬴政相识,彼时二人皆为质子,岂料命运迥异。后嬴政荣登秦王宝座,太子丹却仍为太子,且又至秦国为质。本以为凭儿时情谊,秦王能善待自己,孰知嬴政身旁侍者如云,早将儿时情抛诸脑后。故而,太子丹未受优待,反遭些许屈辱,一气之下,私自逃回燕国。

彼时之秦国,已独步天下,有吞并六国之势,秦兵更是逼近易水,燕国危在旦夕。

太子丹对嬴政旧怨未消,今又添新仇,遂寻太傅鞫武商议:“燕、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谋策抗秦。”鞫武深知太子丹乃因旧怨欲行险招,忙劝道:“秦国疆土遍天下,韩、魏、赵三国皆受其胁。然易水以北局势暂安,何必因旧日羞辱之怨,触秦王之逆鳞乎?”

太子丹知鞫武劝其勿冲动,以避祸端。然秦国威胁迫在眉睫,遂又问:“当从何着手与秦对抗?”

此事重大,鞫武难以即刻作答,便道:“容我再思量思量。”

未等鞫武想出万全之策,异变突生,一秦国将领樊於期逃至燕国,太子丹不顾一切收留之。

鞫武闻之,赶忙劝谏:“万不可收留!秦王暴虐,对燕久怀恨意,令人胆寒,何况樊将军逃至此!此乃将肉置于饿虎必经之路,灾祸必至!纵管仲、晏婴在世,亦难挽回局势。望太子速遣樊将军赴匈奴,勿给秦攻燕之口实。宜先与三晋结盟,南联齐、楚,北和匈奴,而后再作他图!”

逃跑之秦将,竟令鞫武如此紧张,樊於期究竟何人?

荆轲刺秦王之故事天下皆知,然故事中樊於期之来历,却模糊不清。

燕人皆称樊於期为“将军”,然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国历次征战之武将名单,独不见樊於期之名。其究竟何人?

逃至燕国后,樊於期身上疑点愈多。

后因太子丹复仇心切,鞫武无力阻挡,遂将燕国奇人田光荐于太子丹。经田光引荐,太子丹识得侠客荆轲。筹备一段时日后,太子丹欲刺秦王嬴政。

为此,太子丹诚邀荆轲出山,荆轲应道:“即便太子不言,吾亦欲行动矣。然吾往秦,手上无秦王置信之凭证,其必不亲近吾。今秦王悬赏黄金千金、封邑万户以求樊将军之首。若得樊将军首级与燕督亢地图献于秦王,秦王必喜而见吾,吾则有报太子之机!”

闻此,太子丹瞬间犹豫:“樊将军走投无路方投吾,吾不忍因己之私伤忠士之心。望汝再思他法!”

见太子不忍,荆轲便私下寻樊於期,道:“秦对将军,可谓残酷至极。汝父母、宗族皆遭杀戮,今更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求汝首级,汝作何打算?”

樊於期仰天长叹,瞬间泪流满面:“吾每念及此,痛恨至骨髓,却苦无复仇之法!”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父母宗族皆因己受累而亡,樊於期留燕亦生不如死。今闻荆轲有计可报大仇,遂毫不犹豫献己性命!

然樊於期虽逃出生天,其整个家族却因己惨遭杀戮,实乃悲剧。留燕亦生不如死,今闻可替己复仇,方才毅然献命。

然此时对樊於期之最大疑惑亦悄然而生:若樊於期于秦默默无闻,何至得罪秦王,致“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且被秦人悬赏千金、封邑万户以求其首级?

或一场秦、赵之战可解此疑惑。

公元前 234 年,秦攻赵平阳,杀赵将户辄,斩首十万。次年,秦续攻赵,克赤丽、宜安。赵遣名将李牧抗之。果李牧率赵军与秦于肥下遭遇,大胜秦军。

此战过后,李牧封武安君。

李牧乃赵晚期唯一可挡秦之将领。屡胜强秦,以其能,不为奇。

然此战有一点令人意外:《史记》言李牧逐秦军主将,《战国策》言李牧杀秦军主将。则秦军主将究竟去留如何?

之所以关注此秦军主将之结局,皆因其名——桓齮。桓齮、樊於期,此二名发音甚似,莫非同一人?

秦始皇十年,桓齮任将军。后桓齮屡与名将王翦、杨端和等合作,参与秦之多次东扩之战。后桓齮于平阳之战立大功:杀赵将户辄,斩首十万!惜乎次年,桓齮于肥下之战败于李牧。此后,桓齮不再见于史料,而燕忽现逃亡秦将樊於期。

由是,杨宽先生谓樊於期即桓齮,因战败遭秦王灭族,被迫逃燕,后被误称为“樊於期”。

然此说非众人皆认同。

于秦,战败未必获罪。邯郸之战后,如王陵、王龁等,未被问罪,仍于秦继续领兵作战。桓齮战败后何至获罪,且遭秦人灭族?况《战国策》言桓齮战败后为李牧所杀——人既已死,又如何参与秦之后之东扩征战?

自姓氏源头言,“樊於期”为“桓齮”之可能亦小。春秋战国时,桓氏最出名者为宋桓公后裔,曾欲杀孔子之桓魋即其后裔。桓齮或为宋桓氏后人,于秦始皇时入秦为将。


相关文章

武则天对考试的贡献:武举和殿试一直延续到清朝,思想却影响至今

科举偏重文官出身 武人阶层难突破我国科举制度从隋朝正式确立,到唐朝初期已日趋完善。科举为人才提供了一条升迁通道,也广泛吸纳了社会精英。但是,科举的重心在文试,武人想要通过此途径进入仕途,往往难以突破门阀士族的壁垒。“我唐家三百年,攻战必有奇功”,唐朝的辉煌战功有目共睹。但讽刺的是,这些立下汗马功劳的

2025-04-25 02:41:07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的悲剧一生

他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他门客三千,曾为承诺窃符救赵。他也曾是秦统一路上最大的阻碍,却终因猜忌而郁郁而终。魏无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儿子,魏安釐王的弟弟,是战国四君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位。仁爱宽厚。魏无忌素来礼贤下士,士人们都争前往魏国归附于他,高峰时曾有3000门客。由于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

2025-04-25 01:14:44

武则天活了81岁,临死前决定去帝号,才让武家免遭灭门之灾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帝中华文明长河中,不乏传奇人物留下指路明灯。武则天,就像一盏亮丽的明灯,熠熠生辉。她拔地而起,成就不凡,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圣婉皇后”身份正式入葬大唐皇陵的女帝。武则天有怎样的经历,走过怎样的路程,最终让她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站到了帝王之巅?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传奇人生。武则天出

2025-04-25 00:54:01

武则天对完善科举制的重大贡献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诞生,然后延续1000多年的选拔人才的考核制度。但是科举制在确立之初,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问题,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科举制度“这座房子”上面修修补补,所以才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科举制度。不过要论哪一朝哪一代对科举制度改革最具代表性,肯定要说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科举制度在她

2025-04-25 00:08:17

武则天:一代女皇的权力之路

武则天的政治改革:打击门阀,扶植庶族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削弱门阀权力的措施。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了科目,首创殿试,初设武举,极大地扩大了选官范围。她的朝廷中涌现出一批如娄师德、狄仁杰等贤臣,形成了“君子满朝”的局面。吏治整顿与反腐武则天继承了贞观年间的整顿吏治政策,严惩贪污腐败。她派

2025-04-25 00:01:3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