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32岁能左右整个大明朝,61岁差点让康熙亡国,吴三桂到底多厉害?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26 00:26:26    


明末狂人吴三桂

大家好,我是小智!历史总是令人相似,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有据可查。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造反,建立了朱姓天下,而风水轮流转,276年后,李自成起义,结束了明朝的统治。要是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这天下应该就姓李了,然而毫不意外地出意外了,李自成惹恼了吴三桂,于是原本到手的天下就这么飞了。

吴三桂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属于将门世家子弟,因此吴三桂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身手不错。按照家族传统,长大后的吴三桂自然是走上了给皇帝打工的道路,虽然当时的明朝气数已尽,换了几个皇帝都不给力,但并不妨碍吴三桂搞事业。

凭借自身实力,吴三桂在当时还是混得有模有样的。1629年,清太宗皇太极向明朝下战书,吴三桂被派往前线作战。要说这吴三桂也是真的猛,因此双方来来回回打了十几年,也没有分出个胜负。然而就在这时,吴三桂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公司破产,老板自杀了。

这下吴三桂可成了一个香饽饽,清军和李自成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一开始吴三桂是看好李自成的,毕竟他和清军打过仗,害怕对方背后捅他一刀。但是李自成这人没啥耐心,三天两头派人来催,吴三桂也是有脾气的人,催多了就烦,催多了也就迟迟没给答复。

这下惹恼了李自成,以为吴老师桂想坐地起价,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抓了吴三桂一家老小让他看着办。这下吴三桂坐不住了,赶忙起身去找李自成回合,然而没等他走到,李自成直接就把人给杀了,这下彻底惹怒了吴三桂,他转身就投靠了清军。

吴三桂投靠清军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对李自成进行绞杀。1644年,吴三桂放清军入关,而李自成估计天生也没有当皇帝的命,很快就败了,吴三桂也算是大仇得报。然而清军的野心可不止如此,他们要的可是这天下,而作为新入职的打工人吴三桂也只能是按老板说的做。1662年,吴三桂命人勒死永历帝,南明灭亡,明朝退出历史舞台。


与清王朝的爱恨纠葛

他放清军入关,灭了整个明朝,被封为平西王。却又在61岁时,高举反清复明旗号,还差点让康熙帝亡国,这又是为何呢?

1644年,清朝入关建立政权,作为大功臣的吴三桂自然是要重重犒劳的。由于当时双方关系还处在蜜月期,所以清王朝对吴三桂也是十分大方,直接就给他封了个平西王,与耿精忠、尚可喜一起,被称为三大藩王。1662年,吴三桂再次晋封为亲王,一时间可谓是权势滔天。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盛极必衰,伴随着打天下的那一辈老去,新上来的坐天下的皇帝们对吴三桂可就没那么客气。顺治帝在位时,就有了削藩的想法。但当时吴三桂不仅手握重权,还有几十万的大军,新生的政权还要仰仗吴三桂,因此并没有削藩,而是采取了怀柔政策。对此吴三桂也很受用,所以双方全是相安无事。

然而到了康熙帝的时候,他坐不住了,明明这天下应该是爱新觉罗的,他吴三桂算老几?不仅如此,年轻气盛的康熙帝对吴三桂封地百姓只识平西王而不认皇帝的行径也十分不满,在他看来,三藩一日不除,大清王朝就一日不得安宁。

1673年,康熙帝削藩正式开始,双方彻底撕破脸,同年11月,吴三桂起兵造反,自称兵马大元帅,打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这一年吴三桂已经61岁。吴三桂虽然已经老了,但在打仗方面显然是宝刀未老,所以战事进行得非常顺利。

再加上其他两位藩王的加入,一开始年轻的康熙帝只能节节败退。大军很快就占领了江南两浙和江西东部,眼看只差一步就能饮马长江,入主中原,天下就要改朝换代了,吴三桂却做出了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


致命的错误

32岁造反灭掉明朝, 61岁再次起兵对抗清朝。明明有机会入主中原,却因为一个错误决定一败涂地,吴三桂凭啥那么牛?

吴三桂起兵造反后,不管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起了。只要他一声命下,这天下就姓吴了。然而不知道吴三桂在想什么,到了最后关头,他却选择了按兵不动,并且一等就等了三个月,而这三个月足以给被打得措手不及的清王朝一个卷土重来的机会。

为什么吴三桂要按兵不动呢?据史料记载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吴三桂是想和康熙帝谈谈人生,谈谈划江而治的人生。意思很直白,就是清王朝在长江以北,自己在长江以南,大家和睦相处,谁也别打扰谁,井水不犯河水。第二个原因则是吴三桂希望以此来换回被清王朝扣留的儿子和孙子。吴三桂的一生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当时他年纪也大了,估计也不想吴家被绝了后,于是打算和清王朝议和。

然而吴三桂还是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康熙帝削藩的决心。当时吴三桂已经是个糟老头子了,而康熙才二十出头,就算熬也能把吴三桂熬死。因此对于他提出来的要求不仅没有答应,还反手就杀了吴三桂的儿子和孙子,这对吴三桂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既然谈没戏了,那就继续打吧,但此时吴三桂已经错失了良机,再无取胜的可能。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为皇帝,5个月后病逝,结束了他的一生。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