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春秋时期的春申君黄歇是怎么死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2 00:56:45    

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无数的后人所推崇和翻阅,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更是被后世的史学家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这本恢弘巨著主要记载了从皇帝时代开始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时代为止长达三千多年的宏大历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容。我们取其中的《春申君列传》为代表,来看看这部奇书是如何描绘这位战国时期的人物的。

春申君雕像

春申君,本名叫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江夏人,他曾经在楚国陷于秦军的威胁之时以出众的辩论之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陈述了秦楚结盟的优势,最终说服了秦王,挽救了楚国的命运。

之后又在楚王病重之时,用计让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熊完假扮成车夫顺利回到了出国。有了这样两件显赫的功绩之后,黄歇自然深得太子熊完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器重,册封他为丞相,黄歇可以说是走到了人生的顶峰。在《春申君烈传》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描写还是着重在表现他的智谋和胆识,一个说是很肯定他对楚国所做的贡献的。

在担任丞相之后,黄歇开始变得专横跋扈,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整日沉迷于女色,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处理国事。最终导致了他被自己的门客李园陷害至死。在这一阶段,《春申君列传》重点表现他“昏”的一面,说他权力达到顶峰之后变得昏庸无能,骄傲自满。总得来说,本传用前后之间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黄歇从才智卓绝到昏聩的全过程,让人看到了一个完整又清楚的黄歇的形象,不愧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的史诗巨著。

趣历史官方微信号:qulilshi_v5

春申君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著名的英雄豪杰。他们要么是才智卓绝的谋士,要么是驰骋战场的将领,他们的故事和传说一直被我们所传颂和讴歌。而有“战国四公子”之称的四位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既有突出的才能,又能够礼贤下士,谦虚待人,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春申君,原名叫黄歇,是楚国江夏人氏,他曾经四处游学,见识非常广博,因为出众的口辩才能而受到楚顷襄王的器重。在当时的局势下,位于西北方的秦国和位于中部的楚国是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彼此都对方虎视眈眈,随时都会爆发大战。终于在公元前298年的时候,秦国派出大军攻打楚国,一路连战连捷,直接打到了当时楚国的都城鄢郢,迫使楚王不得不迁抖到陈县。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楚王派出能言善辩的黄歇出使秦国求和。

在当时,韩国和魏国两国已经被秦军打得连连求饶,秦王就命令大将白起和韩,魏一起进攻楚国。黄歇便上书对秦王说道:秦国如果继续攻打楚国,必然会导致楚国的激烈反抗,秦国到时也会损失惨重。倒不如秦楚结盟,联合攻打其他国家。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便派使者与楚国结盟,但是要求楚国的太子和黄歇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等到楚顷襄王病重的时候,秦国不允许太子回去继位,黄歇心生一计,让太子打扮成楚国使者的车夫,而自己则留在这里。秦王发现之后,自然是非常恼怒要赐死黄歇。幸亏秦相范睢劝阻了秦王,才使得黄歇保住了一命。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歇的临危不惧和忠心,由于他的努力周旋才使得太子能够顺利继位,楚国也避免了一次大乱。

春申君怎么死的

黄歇在回到楚国没多久,楚顷襄王就去世了,即位的是楚考烈王。随之,黄歇就受到重任,被任命为楚国令尹,并且封为春申君。因此我们日后称呼他,绝大多数人都是叫他春申君。春申君的影响很大,使楚国重新强盛起来。在楚国的地位无人哈可撼动,成为“战国四公子”中门客第一的存在。

春申君画像

直到楚考烈王病逝之后,当时的国舅,也就是之前黄歇的门客李园,他本是赵国人,却投奔到黄歇的门下,本应该尊重黄歇的,但是出于嫉妒心,他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乎暗中收买了些此刻,准备刺杀黄歇。

黄歇的另一个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就提醒黄歇,让他多多注意李园的动静,建议他除掉这个居心叵测的李园,来确保自己的安全。但是正值兴盛的黄歇,完全不在乎朱英的建议,觉得自己如今这么兴盛,有谁敢打自己的注意呢。倘若他听信朱英的建议,他就不会死的那么凄惨,被小人所得知,这一切的一切出乎他的设想。

不久之后,楚王病逝之后,大家都去奔丧。李园得知此消息,悲痛欲绝,李园料定他会第一个进宫奔丧,可是这一去,他的命就交在那里了。李园在棘门埋伏了众多刺客,就等着春申君前去报丧。待他一进入门内,刺客就立马刺杀,并且当场把黄歇的头砍下。一代人杰就这么去世了,死的不明不白,就这样惨烈谢幕了。之后,就是李园的斩草除根行动了,他派官兵到黄歇的家中,将其家满门抄斩。就这样,李园就取代了黄歇的地位,在楚国呼风唤雨。司马迁是这么评价黄歇:“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春申君墓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各国出于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的目的,纷纷招募天下有才能的人,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因此在这个养“士”之风盛行的时期,出现了四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人物,人们称呼他们为“战国四公子”。而在这四个都有出众才能的人中,楚国的春申君是被后世之人评价最高但是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一位。

传闻中的春申君之墓

春申君,原名叫黄歇,出生在楚国江夏。年轻时曾四处游历,因此见多识广,又拥有雄辩之才,因此深得当时的楚顷襄王器重。公元前298年,强大的秦国派兵攻打楚国,很快就把楚军打得丢盔弃甲,楚王甚至落荒而逃。为了挽救出楚国的命运,春申君黄歇被派到秦国求和。春申君不负众望,说服了秦王与楚国结盟的策略,楚国因此逃过一劫。后来当楚顷襄王病危之时,黄歇智献一计让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装扮成车夫安全返回了楚国继位。因为这两件功绩,太子熊完也就是后来的楚考烈王拜黄歇为相,黄歇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但是在当上丞相之后,黄歇开始变得骄傲,跋扈,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最终被自己的门客李园陷害至死。他为自己的昏聩和目中无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关于黄歇死后被葬在了何地也成为了一个谜题。第一种说法是他被安葬在现今的安徽淮南谢家集区里郢孜镇,这里现在有春申君陵园;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他被葬在了现在湖南常德地区。总之要想确定他到底被葬在何处,只能寄希望于今后的考古发掘了。春申君的一生,是功绩显赫的一生,他为楚国立下的功劳无可比拟,但是他也是令人惋惜的一生,如果他能够听取身边人的意见,或许不会落的这么悲惨的下场。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