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信陵君的大起大落,退隐后被重用,名声超过魏王,不得不再次退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0:00:15    


这一讲我们进入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资治通鉴》记载有三件大事:一是日食,二是秦国伐赵,三是春申君更换封地。

日食只是例行记事,我们不妨直接跳过,从秦国伐赵谈起。

秦庄襄王即位以后,当年攻灭东周国,伐韩设置三川郡,转过年来继续向东用兵,接连进攻赵、魏两国,但时间线相当模糊。简明起见,我就不做分析了,就以《资治通鉴》的时间线为准。

秦国再次以蒙骜为主将,这次伐赵,连下榆次、狼孟等37城。榆次,位置在今天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狼孟,在今天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秦国这一次斩获太大,马上就要在这里设置新的郡县了。

同一时间,楚国正在研究新的郡县规划,倒不是因为新占领了什么地盘,而是春申君嫌自己的封地和齐国接壤,一旦发生边境冲突就不好处理,不如纳入国家郡县系统,给自己在江东另选一片封地。楚考烈王批准了这个请求,春申君于是以吴国故都作为自己江东封地的生活和政治中心,大兴土木,兴建了盛大的宫殿群落。

春申君的新封地,原文称为“江东”。在古代中国,江东、江左、江表、江南,这些概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涵义,很容易让人迷惑。大体上说,长江下游从九江到南京,江水从西南流向东北,从地图上看,这段长江以下的地方,应该称为长江下游东南地带,而如果简称的话,说“江东南”显得不够简练,所以说江东也行,说江南也行。

古代地理标记方位和今天相反,不是左西右东,而是左东右西,所以江东也可以称为江左。当我们站在中原立场,长江以北算内,长江以南算外。在古汉语里,“外”和“表”同义,所以长江以南也可以称为江表。我们看古典诗词,“江东子弟多才俊”,“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左风流王谢家”,“江表奇才服谢安”,说的都是同一片地理区域。

春申君请封江东,把封地从危险的北部边境换到了安全的南方内地,还有长江天险可以凭借,而且离秦国最远,简直就是楚国最安全的一片地方。安全感充足了,这才有心思大兴土木,不用担心哪一天被敌人抢走。

春申君给江东封地建都,选址在吴国故都,就是今天的苏州。早在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和伍子胥精心去搞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给春申君打下了很好的底子。春申君这样一番操作,貌似稳中求稳,万无一失,却没有想到将来祸起萧墙,要自己命的人并不是从外面杀进来的。

转过年来,秦昭襄王三年(前247年),《资治通鉴》记载4件大事:一是秦将王攻取上党诸城,置太原郡;二是蒙骜伐魏,引起了信陵君的复出;三是秦昭襄王驾崩,太子政继位;四是晋阳叛乱。

王龁攻取上党诸城,这里所谓上党,参照《史记·韩世家》,指的应该是韩国上党郡。当初长平之战,韩国上党郡已经落入秦国之手,这时候之所以再打一遍,很可能是因为魏楚联军援助赵国打赢了邯郸之战,让韩国有机会收复了上党郡的若干城邑。

王龁这一次应该是稳稳拿下了上党全境,秦国把韩国的上党郡,应该还包括赵国上党地区的若干城邑,打包变成了自己的太原郡,郡治设在晋阳。如果我们把郡理解为省,那么郡治就相当于省会。晋阳城当年挡得住智瑶的水攻,如今却挡不住秦国的虎狼之师。

秦庄襄王即位仅仅3年,就已经给秦国版图增加了三川郡和太原郡两个大郡,地盘都是从韩国来的。韩国原先一共有3个大郡,从北到南分别是上党郡、三川郡、上蔡郡,现在就只剩下上蔡郡了。再看秦国,版图已经扩展到14个郡了,几乎占有了中国西部的半壁江山。

这当然还不够,秦国还要继续开疆拓土。蒙骜再次统兵,韩国和赵国都打过了,这次去打魏国。魏国连战连败,魏安釐王顶不住压力,派人去赵国,请自己最不想请的一个兄弟: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当年窃符救赵,知道自己既违犯了国法,又触怒了魏王,于是不敢回国,就在赵国住了下来,继续过着礼贤下士的小日子,结交了慕名已久的两位赵国隐士毛公和薛公,一天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转眼已经过去了10年,忽然被魏王的使者打破了平静的生活。

信陵君无论如何都不敢回国,为此对门客下了禁令:“有敢替魏王使者传话的,死。”

如果这段记载属实的话,就说明信陵君作为主君,对门客掌握着生杀大权,这是赵国国法管不到的领域。

禁令一出,门客们都不敢说话了,只有毛公和薛公来见信陵君说:“公子您之所以被赵国倚重,天下闻名,只因为您有魏国这座大靠山,而如今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就快撑不住了,您却无动于衷。假如秦军攻破大梁,毁了魏国的宗庙,那时候您哪还有脸面对天下人呢?”

话音未落,信陵君已然变了脸色,当即备车出发。

回到大梁,魏安釐王握着信陵君的手就哭开了,也不知道是因为兄弟之情,还是因为好不容易盼来了救星,总之,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哭泯恩仇。魏安釐王拜信陵君为上将军,信陵君不辱使命,先派使者向列国求援。山东六国都很给信陵君面子,一听说魏国由信陵君掌兵,纷纷派出援兵。就这样,信陵君集结5国联军,在河外击败蒙骜,然后一路追击,打到函谷关才收兵回国。

信陵君两次击败奉军,这种战绩足以骄人。很可惜史料并没有记载仗到底是怎么打的,这一次的合纵又是怎么迅速达成的,不然的话,信陵君绝对能在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击败蒙骜之后,信陵君威震天下,各国宾客纷纷向他进献兵法著作。信陵君的做法是“皆名之”,这是原文,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不过事情的结果很明确,那就是世俗把这些兵法作品统称为《魏公子兵法》。汉朝学者刘歆整理图书,校订编目,记载有“《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图七卷”,但可惜没能流传下来。

在信陵君指挥的这场战役里,攻打秦国管城的若干细节被记录在案,就是管城久攻不下,信陵君对守将的父亲缩高许下高官厚禄,但缩高坚决不从拔剑自杀了,很是没给信陵君面子。

现在我们直接跳到战后,看看秦国的对策。

秦国从范睢执政以来,特别懂得花钱,只要钱花到位,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到吕不韦当政,富商出身,更晓得花钱的妙处。此后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线用武力打,敌后用金钱打,配合无间。当下的课题是:在战场上打不过信陵君,没关系,可以花钱搞臭他。

秦国间谍携带重金,在魏国寻访晋鄙的门客。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了成就大事,让朱亥砸死了晋鄙。晋鄙当然死得冤,晋鄙的门客有义务为他报仇。如果在义务之外还有大笔的财富,那就更要义不容辞了。

就这样,晋鄙的门客在魏安釐王面前挑拨,说天下人只知道魏国有信陵君,不知道有魏王。同时,秦国又连番指使人去向信陵君道贺,问他是不是马上要当魏王了。魏安釐王的耳边整天都是这类消息,不能不信,于是剥夺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心知不妙,索性称病,不再参与国政了,过起了酒色之徒的放浪生活,就这样度过了人生的最后4年。

《资治通鉴》的这段内容,出处是《史记·魏公子列传》,但司马光又从《孔丛子》摘录了一段,说韩桓惠王来魏国吊唁信陵君。事情本身波澜不惊,而且可信度很低,司马光为什么要添上这么一笔呢?其中大有深意。


相关文章

武则天被逼退位后遭受心理重创,那些背叛她的人,她一个都没放过

提到武则天,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纵观各朝各代历史,掌有实权的女人并不少,例如汉代的吕后和清朝的慈禧,但是,真正敢于登基称帝的女性,却只有武则天一人。(武则天)武则天所创立的武周朝,延续了贞观之治的辉煌,铺垫了开元盛世的诞生。然而,女性称帝之路如此艰难,为了夺取和稳固权力,她的双手也沾满了无辜之人的

2025-04-15 01:34:05

武则天:一代女皇在位时,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后世会有那么大争议

公元690年,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一代女皇武则天,正式登基,开始了长达15年的女皇岁月。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期间,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她做出了很多改革,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历史贡献。但另一方面,武则天在位时大肆任用酷吏,同时也做出了很多饱受后世争议的事情。那么,武

2025-04-15 00:58:24

翩翩公子,举世无双——完美的信陵君

公子,最早指诸侯的儿子,相应还有公孙就是诸侯的孙子。后来公子成为一种尊称,指那些温文尔雅的年轻男子。战国有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以养士闻名天下,门客多达三千,天下士人争相归附。虽说四公子名声都很大,也有很多崇拜者,但他们之中也并非没有污点

2025-04-15 00:29:00

武则天:杀伐果断,把握时势,以时势成就女皇

书接上文一、最好的选择上文说到,显庆四年(659年),随着长孙无忌被贬,关陇门阀的力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君主集权的李治和武则天这对夫妻和亲密的政治盟友,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裂痕。如果按照常规发展,即使武则天此时掌握了不小的政治力量,但面对大权在握的壮年天子李治,不可避免的会被渐渐的消解势力,失去对外朝的

2025-04-15 00:10:41

解读政治之外的女皇武则天:柔情、霸气、残忍、“淫乱”

01 柔情武则天的柔情,主要体现在其做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妃嫔称号,正五品)、与太子李治恋爱时期,只是这份柔情并非给了李世民,而是给了太子李治。太子李治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生于628年7月21日;武则天,名瞾(音同照),生于624年(比李治大4岁),山西并州(今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彟(音同霍

2025-04-15 00:09:3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