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风云变迁,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动荡的社会里,英雄和人才也层出不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战国四公子,但到了汉代的时候,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那么他们到底都有什么过人之处?让他们的事迹流传至今?为何刘邦只信仰魏国的信陵君?
赵国平原君赵胜,相信大家都熟悉“围魏救赵”这个成语,这个故事就是出自赵国的平原君,历史上平原君求贤若渴,是四公子里最贤的,他为救国家散尽家财,发动士兵保卫城池;他喜宾客,官吏到他家收税,平原君的管事们不愿给,官吏把管事杀掉,平原君反而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让他管理国家税收,结果使得百姓富裕,国库得到充足。后人评价他:“平原君是重义,重贤,重德,重礼的人,是一个难得的智者”
影视人物平原君
楚国春申君黄歇,黄歇是四公子里才华最好,他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辩才出众,大家看过《芈月传》黄歇就知道他是以才华出名的公子,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2002年9月,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高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范雎评价他:“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后有大诗人苏轼评价他:“宏才伟略,大度深思,三千朱履”。
影视人物春申君
齐国孟尝君田文,好客养士,他对跟随他的人不分贵贱,甚至将各国诸侯国的罪犯也待遇上宾,所以很多门人肯一心为他卖命,合纵进攻秦国函谷关就是他的计谋,可惜最后因各怀鬼胎而最终失败,可想而知他的外交能力可算得上是一流。公孙戍说他:“大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小国英桀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影视人物孟尝君
魏国信陵君,同样也是广招门客,礼贤下士,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四公子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信陵君。信陵君军事才能出众,在如今大梁的大相国寺就是为了纪念信陵君而建造的。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这样评价他:昔汉高钦无忌之义,魏武挹子干之风,前代名贤,后王斯重。唐朝李白说他: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影视人物信陵君
战国的风云人才可是让后世人都大开眼界,可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呢?原来,汉高祖还是一个地痞流氓的时候,就多次听人说过魏公子的贤德和才识,就像我们现在看到自己的偶像一样,我们要不断向他学习,刘邦也一样。刘邦成为皇帝后,,每次路经大梁就一定去祭祀公子。公元前195年,刘邦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陵墓,让他们世世代代祭祀公子。
一个具有魅力的人,总是非常吸引人的,我们一定要向有着正能量和有品德的人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成功,成功的古人一样,我们也会一样。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