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5 00:17:17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李世民是个理智得不可思议的人,他遇事极端冷静,思维缜密,战略眼光独到,造物主从小就将他按照威严帝王的标准在刻画,然而偏偏又给了他一颗细腻的内心,让他的感性思维同样不可思议,所以他不仅活成了完美的帝王,也活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仔细翻看史书,我们同样会在李世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看到他那可爱温情和略显温暖的一面。

作为父亲,生活中的唐太宗自带奶爸属性,他对自己几个子女的宠爱可以说是360度无死角,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当太子李承乾犯错时,侍从杜正伦拿太宗的话去吓唬太子希望其改正,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好你个杜正伦,“何故漏泄我语?”居然还去吓唬我儿子,实在可恨,贬官!《旧唐书》载:“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又左授交州都督”;当三子李泰向太宗告状,表示大臣不尊重自己的时候,太宗很生气,于是立刻召集三品以上的官员来开会,对他们又是讲道理,又是敲打恐吓,希望以后都要尊重自己的儿子,真可谓是明目张胆的护犊子。《旧唐书》载:“魏王泰有宠于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乎”。

当长乐公主李丽质出嫁时,太宗又因为准备的嫁妆过于丰厚、超出礼制,因而和魏征激烈吵架;当许久没有收到小儿子李治的书信时,他写信说:“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收到李治的信时又“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这俨然一个宠宝老爸在和宝贝儿子说的肉麻悄悄话呀。从这些一件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世民作为父亲对子女的疼爱之情。

而家庭中的他也不是一个严父,他没有因为朝政繁忙而忽略子女,他是一个始终把孩子们放在心里,挂在嘴上的慈父,不仔细看这些故事的话,谁能想到堂堂千古一帝还有这么温情的一面呢?

出身于帝王将相家族的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多少可能都会有点矫情,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也是变得更加自怜,有时候生病或者不想上朝了,他就可怜巴巴的写个请假条以示群臣,要不然他还不好意思。有一次他写了个假条对大臣们说自己本来已经生病好几天了,身体一直很虚弱,昨天上朝没啥大事所以病情有所好转,但是昨晚病情忽然加重,觉得身体实在坚持不住了,今天确实上不了朝了。《旧唐书》载:“比者久婴沉疾,虚弊何言?昨旦临朝,略无劳惙,看此稍望平复,......昨夜病发,少觉劳弊,所以不能相见,若有事进。”堂堂皇帝不上个朝而已,在别的帝王或别的朝代看来不是稀松平常吗?内心得有多么惭愧和过意不去,非得写个请假条把自己写得这么惨,莫非还能有大臣不准你请假怎么着?

贞观十一年(637),魏征谏言时弊“连上四疏”,太宗皇帝李世民开始卖惨了,说自己先丧父后丧妻,鳏寡孤独的四大痛苦一个人占了俩,承受着这么重的伤痛,由此而经常神情恍惚,吃饭不香,睡眠也不好,所以处理朝政的时候经常欠考虑……”。《旧唐书》载:“但顷年以来,祸畔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是以三思万虑,或失毫厘,刑赏之乖,实繇于此……”这就像是小孩做错了事来拼命找理由为自己辩解一样,充满了孩子气和羞涩感,魏征上疏是让太宗改错除弊,太宗却回复长篇大论跟人家卖惨辩解,这称得上中国最早的公关了吧!

不仅如此,李世民在生活中还是个关心体贴人的“暖男”,当房玄龄给母亲守丧时,李世民怕他过度劳累损伤身体,特意命人“加宽譬,遗寝床、粥食、盐菜”;当长孙无忌给高士廉守丧时,李世民出于关心下诏曰:“卿有风疾,宜须抑情。朕观履行,何可堪处?”当李靖生病时,李世民还特意写了小纸条问候:“有昼夜视公疾大老妪遣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他还给给萧瑀写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为房玄龄题词“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他对待臣子从不吝惜自己的关心,像是父母之于子女之关切,像是热恋中的情侣之疼爱,他的温情之处是来自于他的心思纯净,因为真性情,所以他可以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时刻深沉,反而能做到情感奔放、敢爱敢恨、不掩不藏。

这些看似温情和略显肉麻的滑稽行为,乍一看貌似与威严的帝王形象并不沾边,但是了解李世民的奋斗史就不觉得奇怪了。李世民年轻时这些大臣曾经追随他一起在战场上拼过命,他们曾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互相有过温暖,所以他不愿意做一个纯粹的领导者,他要把手下臣子当成朋友、当成兄弟;他从小被父母宠爱,所以他更懂得也愿意去爱别人、爱子女,他不愿意做一个无情的帝王,他还要做家庭中的好丈夫和好父亲,所以直到成为皇帝后这些少年时的温情仍旧贯穿了他的一生,这些看似滑稽肉麻的举动,正是他少年性情的延续和温情的表现,这些表现不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该有的表现吗?

相关文章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为什么信陵君魏无忌影响力最大?因信陵君窃符救赵吗

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

中国历史人物之—— 李世民

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