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0:01:40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

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

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

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陵君:大家敬重您,是因为您是魏国的公子,如果魏国都没了,谁还愿意敬重您呢?

信陵君幡然悔悟,立刻决定回国参战。

关于这件事,其实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信陵君住在赵国,不过是和魏安釐王唱双簧而已。

现在的这种表态,多少有一点作秀的成分在内,让世人知道他的委屈,为将来在魏国的行为做铺垫。

魏安釐王很给面子,见到信陵君的第一反应,是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随后,魏安釐王大手一挥:军队的事情,兄弟你说了算!

信陵君成为主帅之后,仗打得怎么样呢?如果简单地说,会发现他很棒,直接把秦军打回了函谷关。

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秦军确实回到了函谷关,但并不是被打退,而是他们在短暂地接触过后,主动撤退。

你可以说,信陵君率领的联军,在初次与秦军交手的过程中获得了胜利,但这只是小便宜,秦军并未与联军过多纠缠。

在将秦军逼退之后,信陵君开始攻打被秦军控制的管城。

管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因为它距离魏国都城大梁,只有短短的五十里路程。

信陵君之所以会选择攻打管城,一个原因是此地离都城太近,必须拿下。

另一个原因是,管城在过去多次易主,不会强烈抵抗。

最初,管城属于郑国,后来郑国灭亡,管城又属于韩国,韩国输给秦国之后,管城属于秦国。

现在,秦军已经败退,只要我们联军一到,管城必定望风而降,成为魏国的一份子。

但现实出乎了信陵君的预料,管城守军不但没有投降,反而表现出极高的抵抗意志,信陵君围攻管城许久,却始终无法破城。

正当信陵君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建议他:管城守将的父亲,还在我们魏国工作,让这个人去劝降他儿子吧!

信陵君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于是将管城守将的父亲(缩高)叫到跟前说,赶快劝你儿子投降,前途无量。

缩高却很不屑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正面击败我儿子,现在让我出面,算怎么回事呢?

信陵君非常愤怒,说了一番大道理:拿不下管城,秦军再来进攻,魏国就危险了,你身为魏国人,怎么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呢?

缩高依然无动于衷,反而贬低了信陵君的伟人,说他“悍猛而自用”,将来必成魏国的心腹大患,然后就自杀身亡了。

信陵君得知此事之后,便穿着素服,躲在小屋里,检讨自己的错误。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背主也。父教子背,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

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这段内容,《史记》无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胡三省也对此添加了批注。

胡三省认为,信陵君不该检讨自己的过错,因为缩高就是个小人。

可是按我的理解,司马光记录这段内容,恐怕不完全是在讨论道德问题。

一说起信陵君,大家都觉得他像个战神:窃符救赵,打得秦军落花流水;客居赵国十多年后,还能打得秦军退回函谷关,了不起啊!

可是如此了不起的信陵君,为什么会被小小的管城难住呢?最后甚至把守将的父亲给逼死了。

而且,司马光是写完信陵君大败秦军之后,立刻写了他对管城束手无策。

给人的感觉就是,司马光似乎也认为,信陵君的战绩有水分。

相关文章

一代神童,十六岁,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王勃传奇的一生

如果说别人是老天爷赏饭吃 王勃就属于老天爷直接给他开了一个粮仓。公元650年,王勃出生于绛州龙门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爷爷是隋朝的大儒,我们熟知的魏征、房玄龄,全部都是他爷爷王通的学生。而他爷爷王通在几百年之后遇到了一个真爱粉,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勃爷爷的字,王通字仲淹。王勃的爸爸王福畤也是德才兼

2025-08-19 00:43:51

对大秦朝有功商鞅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死了之后百姓却不怜悯呢?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日渐强大。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根据商鞅制定的法制,赐商鞅尸身车裂,全家被杀。商鞅商鞅变法变法序幕《垦草令》秦孝公即位后,为了复兴秦穆公时秦国强大的国力,广发求贤令,商鞅因秦国宠臣景监的引见得以面见秦孝公。秦孝公第一次商鞅用帝道向孝公

2025-08-19 00:39:38

楚霸王项羽的生平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

被罗贯中置之死地的吴国三大名将

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

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高宠,五大天下第一谁是真无敌?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