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世民那么心急,明明李渊还活得好好的,他便已经忍不住要当皇帝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上,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门口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两个月后禅让皇位。
那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其实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就已经手握兵权掌握了朝廷,玄武门只不过是他表达一个野心上位的形式。而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也迅速的更换朝廷官员,将自己人替换父亲的朝臣,清除朝中剩下的残余势力,并以父亲李渊的名义大赦天下,只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至此李世民就已经彻底完成了朝堂的大换血任务,朝堂中已经全部都是自己人,完全的掌控了朝堂。李渊已经被完全架空,天下人心也基本安定,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
李世民迫不及待的发动玄武门政变,真的是等不及父亲让位吗?其实不然,与其说是李世民等不及父亲死后让位,倒不如说是李渊有点不想当皇帝了。李渊看到李世民已经动手,正好顺水推舟。而李世民也是不得不杀掉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因为李世民太原起兵,平定天下自己也功名日盛。而当时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太子李建成却开始联手李元吉,开始排挤李世民。李世民又深知李建成当成皇上之后,必定容不下自己,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自己为开辟唐朝奠下的基业,怎能让自己的兄弟将最终的成就夺走。因为长期在外征战手握兵权,李世民心里越来越不服气越想越恼,心中想取李建成而代之,所以索性自己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政变。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杀了太子李建成,却没有杀了皇帝李渊呢?
为什么李世民杀了太子,而不敢杀皇帝李渊呢?
一直以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以孝为核心,历代君主讲究以仁孝治天下,百姓加以效仿才能国泰民安。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兄弟关系,但李渊既是皇帝也是自己的父亲。如果李世民杀了李渊,那就不仅仅是弑君罪,更是违反了以孝治天下的核心观念。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来靠弑父篡位这种手段,而上位的皇帝历来都没有好下场。而且当时山东地区人心不稳,外部侵袭严重,李世民如果杀掉李渊势必会引起人心不满。他的统治也就站不稳脚跟,何况李渊已经年迈,只需要好生伺候着晚年就可以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弑父篡位。仅仅是除掉了在皇位继承方面两个有威胁性的兄弟。但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事成之后,李世民没有马上逼父亲给自己让位,既给了父亲面子也不失仁义。因为此时如果再对父亲哪怕是说做囚禁逼迫退位,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本身自己已经掌握民心手握兵权,所以李世民在完成玄武门之变后也无需再做其他事情。两个月后李渊宣布退位,李世民宣布登基称帝,没过多久大唐经济一片繁荣,历史上迎来贞观之治的盛象,而李世民也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的明良贤帝。
没有玄武门之变的话,李渊会立李世民为太子吗?
李世民对唐朝的贡献又到底有多大?公元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占领了长安。次年隋炀帝被杀李渊建立唐朝,而为了表彰李世民,李渊当时曾经答应将太子之位授予李世民。等天下平定以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手握兵权,而李渊却犹豫不定。因为两个儿子在他眼中都很出色,但是李世民是次子,李建成是嫡子,封建王朝王位传统继承通常都是立嫡长子为太子。而此时李建成联手李元吉,却讨得父亲欢心,拿下本该承诺给李世民的太子之位,而李世民有所察觉也就先发制人。其实随着李世民的政治地位和势力不断高涨,身为皇帝的李渊当时不是不想管玄武门之变,而是他也管不了。朝中两党派相争已久,形势早已经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况且李世民的势力早就凌驾于自己之上。而李世民在玄武门外发动政变,事情已经发生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自己也只需做一个顺水推舟罢了。而历史的证明下,李世民在位期间20年,唐朝经济飞速位于全球领先,后世也评价繁荣景象为贞观之治,也称赞为李世民是千年一遇的贤良帝王。
为何李世民那么心急,明明李渊还活得好好的,他便已经忍不住要当皇帝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早上,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门口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在两个月后禅让皇位。那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动机又是什么呢?其实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就已经手握兵权掌握了朝廷,玄武
2025-05-26 01:08:52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权力、欲望与历史的吊诡盛世明君,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被历史铭刻,他的“贞观之治”更是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在这光辉荣耀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血腥残酷的往事——玄武门之变。手刃亲兄弟,逼父退位,李世民的帝王之路,究竟是天命所归,还是欲望驱使?一、 血染玄武门:一场权力与欲望
2025-05-26 00:31:52唐太宗李世民,一个名垂青史、家喻户晓的皇帝,一个与秦皇汉武齐名、有文韬武略的皇帝,一个曾经被封为法家代表人物的皇帝,一个因执行所谓“让步政策”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皇帝,一个因在各种电视剧中热播、在通俗作品中细说或戏说而被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皇帝,一个唯独历史家已经无话可说的皇帝!《光明日报》特约清
2025-05-25 00:33:17硝烟弥漫的战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群人,他们出身高贵,却心系天下;他们礼贤下士,广交天下英豪;他们仗义疏财,不惜一掷千金,他们,就是史称“战国四公子”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闪耀的名字中,信陵君魏无忌,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他以“窃符救赵”的英勇壮举名垂青史,他的军事
2025-05-25 00:21:2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
2025-05-24 00:51:4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