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刘邦
关于他的误解基本都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总之在大众眼里,刘邦就是个流氓,项羽才是英雄;刘邦就是个小人,项羽才是君子;刘邦自私,抛妻弃子自顾逃命,项羽大义,和虞姬一起乌江自刎
而我想说,秦末那个烂摊子,项羽有那个能力收拾么?别说收拾了,他连六国贵族都搞不定,连拉拢一波打击一波都不会,政治能力为0。我们不能拿普通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政治人物,重点从来不是他们的私德,而是他们能给大家分出多大的蛋糕,刘邦就是当时最合适的那个人
4. 朱元璋
开局一个碗,你能不饿死就不错了,而他成为了唯一一个由南到北统一全国,并收复丢失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的人
他是中华民族第三位民族尊严的守护者。中华民族是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是遵循“华夷之辩”的,所以我认为用所谓的“汉人皇帝”去定义他过于狭隘,更准确的说法是,他让这片大地恢复到原有的秩序中来了
3. 嬴政
本文最大的争议来了。关于秦始皇当然有很多误解,所谓暴政已经被很多证据证明是拿来黑他的材料而已。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对于他的评价似乎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典型的观点就是,没有秦始皇,中国就会如欧洲那样四分五裂,国外的很多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而反过来呢,秦二世而亡,那都是赵高李斯扶苏胡亥们的问题,和我千秋功业的始皇帝毫无关系
唯物主义者很难相信所谓的“四分五裂”说。比如说,中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让灾难突发成为常态,而春秋战国时的灾难是多发而频发的,左传中多次记载,一旦发生灾难,国与国之间也会相互救济,这就证明,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面对灾难时就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它必然会取代分封制成为这片土地的国家形式
秦始皇当然有千秋功业,他创立了一个适用2000多年的规则框架,他是规则的创立者。但他不是神,他所做出的选择也要顺应时代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所创立的规则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bug,这些bug即便他本人还活着也无济于事,修复它们既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后人的智慧。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应该感谢自己死的及时,因为秦国的很多问题是根本无解的,是能延伸到基层的无法治理的问题。比如人才短缺问题,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有一个相对好的解决办法,那时候距离秦始皇已经百年了
2. 刘彻
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
到三国末期,全国人口锐减,十余其一的时候,曹睿随便派一个秦朗都能打的鲜卑哭爹喊娘。为什么呢?因为汉武帝雄才大略,他那一代已经把能打的都打跑了。此外,他还完成了和留下来的匈奴人的文化融合,收服了周边的无数小国,打开了西域,建立了中西之间经济与文化的桥梁,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重要基因
汉武帝以一己之力让中兴的汉宣帝由于剧情太平而无戏可唱,让整个东汉都没有受到明显的游牧民族威胁,甚至让三国的曹魏都享受到了没有北方威胁的红利。正是有汉武帝的存在,我们才有了“汉族”;正是有汉武帝的存在,汉朝的上限才如此之高,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中宗刘病己,汉世祖刘秀的历史地位也被同时拔高
汉武帝刘彻就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民族尊严的守护者
1. 李世民
我读史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一个国家在建立之初就能决定它的上限。比如宋朝,赵大死的早,儿子还小,把皇位传给了赵二,结果燕云十六州收不回来,有宋一朝就只能给别的国家当孙子,即使发展的再好,规则的制定权还是在人家手里
明朝比宋朝强一点,但是朱元璋朱棣两朝没能彻底解决北元问题,这里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在明初布还没有普及,又是小冰河期,向北扫荡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是总归没解决的问题就是隐患,终于这个隐患就在英宗时期爆发,之后明朝就一直在为英宗留下的烂摊子还债
隋朝不用说了,说出来就能把人气死。而李世民他不一样,他不同于任何其他朝代的创立者,他只用自己这一代人就大大扩展了这个国家的上限,成为了“亚洲洲长”。有了这种不世出的成绩才会有巨大的威望,他才能修改规则,打击门阀和豪强,推行科举,让普通人也有了获取知识的晋升通道。虽然科举是到宋朝才慢慢完善的,但唐朝到后期已经有了科举和门阀并立的局面。没有李二来吃这个螃蟹,靠隋朝那三瓜两枣可能么?再好的改革思路,它都是以切走既得利益者蛋糕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强人政治,执行起来就难比登天
不过,李世民最征服我的并不是上面这些。在晚年征讨高句丽之前,李世民说了一句“为中国复子弟之雠,为高句丽讨弑君之贼”,意思是说,辽东和朝鲜这个地方有叛乱,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如果我们不打,就会由我们的子孙来打,于是他亲冒矢石,以损兵2000人的代价打残高句丽,而即使有如此辉煌的战损比,他仍然愿意在战后深刻反省,为士兵们的牺牲而痛哭流涕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