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不减嫣红色,路转峰回见新天。”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是多少中华儿女心中的希望所在。暴雨中为其撑伞,朝阳中身披霞光,无数中华儿女视其为不朽的精神支柱,无数仁人志士用热血让其更放光芒。
六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六十多年的同舟共济,闪闪发光的五星红旗陪伴着中华民族,成为伟大祖国的象征。美轮美奂的五星红旗,红黄交相辉映的颜色,哪怕设计大师见到,也很难不为之惊叹。可谁又知道,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根本不是设计师,五星红旗也是他此生唯一的设计作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四颗金黄色的五角星围绕着一颗大星,红色的旗身耀眼夺目,无数人为之赞叹。
抛开五星红旗内在涵义,红与金色对比的耀眼光芒,足以让人赞叹。称赞之余,大家不禁满头问号,究竟是谁能设计出如此漂亮且内涵深刻的国旗?
曾联松,一个普通的名字闯入大家的视线,作为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无人知晓这位“设计师”的成名之作,和齐白石等一些艺术界老前辈相比,曾联松更是默默无闻,无数人对这位天才设计师充满好奇。
而曾联松的履历,却让大家大吃一惊,经济专业毕业的曾联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对于设计一窍不通。设计五星红旗之时,曾联松并未如艺术家一般,考虑构图与审美,内涵与深意,这仅仅是曾联松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他对人民解放国家成立的一份贺礼。
曾联松的少年时代,充满着热血与悲伤。国家满目疮痍,人民生活艰难,无数仁人志士揭竿而起,在暗无天日的黑暗中摸索前行,为国家和人民探索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生于黑暗之中,心中却有光明,中华少年的意气风发,在曾联松身上体现。曾经致力于写字画图的少年,抛弃爱好学习科技,前路不通转向经济,最终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海解放之时,曾联松已学有所成,上海人民载歌载舞庆祝新中国成立,热闹的气氛传遍大江南北。
曾联松也被这气氛所感染,适逢听说国旗设计大赛展开,曾联松不眠不休,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融入设计中去,将简单的图案赋予深刻的涵义。最大的星星犹如党的领导,指明前进方向。
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每一角相对代表对党的服从,而旗身的红色则代表了鲜血染成的国旗。抬头仰望星空,天空中璀璨的星星照亮星河,伏案疾书,笔下的星星也在散发着闪耀的光芒。金与红交相辉映,照耀了曾联松心中的梦想。
曾联松连夜设计出的五星红旗,天一亮便送到邮箱里,带着曾联松的期盼与祝福,送到了北京。与国内知名设计师相比,曾联松并不懂得美学,对于设计更是一窍不通。
唯一所凭借的,不过幼时涂涂画画所存基础,与一腔热血。灵感如泉涌,若是不能画出,曾联松怕是梦寐难眠,至于结果如何,他从未想过,也不曾在乎。
九月的上海燥热依旧,北京关于国旗的评比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作品寄出后,曾联松心里的石头已然落地,至于结果如何,早已抛之脑后。
开国大典前五天,一张五星红旗的图片传遍全国,各地报纸大肆宣扬,关于国旗的设计已经确定,曾联松方才知道,自己所设计的五星红旗,真的被选为了国旗。报纸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曾联松热泪盈眶,旁边小小的署名,是曾联松不眠不休设计国旗的最大回报。
开国大典之时,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曾联松也感到了无上的荣耀,恨不得昭告世界自己喜悦的心情。时隔不久,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更是让曾联松笑容满满。
信件开头的“曾联松先生”,让曾联松激动不已,后面的信件更是诚意满满,极尽赞美之词,对曾联松设计国旗的辛苦表示慰劳。随信而来的五百块钱,是对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最高报酬。满腔爱国之情无处宣泄,区区五百块钱怎能比得上曾联松设计国旗时的呕心沥血?
设计国旗之时,曾联松也从未想过以此为机会大赚一笔,自己的设计被选中,足以让曾联松激动不已,金钱早已置之度外,五百块钱能买米买菜,却买不到曾联松的圈圈爱国心。五百元人民币,是曾联松一生最高的荣耀。
开国大典匆匆忙忙,曾联松未能看到自己所设计的国旗升起,但国家并未忘记这位“国旗之父”。1950年的国庆节,曾联松受邀于天安门广场观礼,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想起自己设计五星红旗的日日夜夜,曾联松的心中有着无限感慨。
五十多年间,无数记者问及曾联松的设计灵感,曾联松总是报以爽朗的笑声,专业所学确实无法与设计师相比,但赤子之心与满腔热血,却是设计成功的必备要素。此生未踏入设计师的门槛,唯一作品竟然能被永世流传,这何尝不是造化弄人呢?
此后多年,曾联松参加多次与国旗相关的活动,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曾联松总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功成名就一样感动不已。
回首过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望未来,峰回路转,气象万千。五星红旗的设计者,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设计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无数专业设计者恐怕都无法与之相比。
生命有限价值却无限,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之时,曾联松这个名字也会在人们心头萦绕。纵然时光流逝,百年之后甚至更遥远之时,曾联松已经归于尘土,五星红旗却依旧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人生不过百年,芳名却流传千古,“国旗之父”的名号无人忘却,先辈的付出也无人忘却。丁年观礼,皓首萦怀,国旗之父,永垂不朽。
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朝会的太后武则天没想到自己平时颇为信任的宰相裴炎竟然站出来向自己发出了如此激烈的言论。而对于站在台下的裴炎来说,面对权势日益上升的太后自己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河东裴氏,当世望族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中
2025-09-09 00:31:06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作者简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是有“神童”之称的骆宾王所作,那年他7岁。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字观光,生卒于公元627年-684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最高官职为朝廷侍御史。骆宾王的前半生虽有贫困落拓的生活,但也有步步辉煌的荣耀;而后半生却是在入狱的悲愤、出狱
2025-09-08 00:24:34你相信一个2000多年前的古人也会崇尚科学,破除封建迷信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古人的故事!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很讲封建迷信的,这其中的是非对错我们今天就不评价了。如果说起因,只能说古人把一切无法解释的事件都归属为神鬼妖魔,这不是他们愚昧无知,只是因为古人的局限性,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的
2025-09-07 00:42: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