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称唐明皇,还是唐玄宗,我们都知道,这人就是李隆基,开元盛世,将唐朝国运推向辉煌,也是他,“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罪人。当然,今天不是要去评判他的功过是非,是要说说,为什么我们对他有两种称呼,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夜半无人私语时
作为封建时代的君王,什么东西,都是特享,用品器物,御用;衣服范式,御用;建筑规格,御用;花纹颜色,御用……反正一条,皇帝需要的,只能他一个人专享,他的名字,称谓,肯定不能乱来,说错了,用错了,那是掉头之罪。明皇,玄宗,不仅仅是记号,那是权位,尊贵,也是忌讳,必须小心。
天生丽质难自弃
现在当然没有讲究了,你怎么称呼,随你的便,可是也不要弄出一些电影、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把活生生的皇帝,称作某宗某祖。李世民还活得好好的,臣子们就称他太宗,那就是把活人说死了,历史课硬是要好好复习复习。
这些皇帝的谥号的字数还是少的,唐宪宗的谥号,“昭文章武大圣大光孝皇帝”,十一个字;宋理宗的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十八个字。你想称呼他们的谥号,实力不允许啊!
所以,唐以后的皇帝们,只能称呼庙号了。只有唐玄宗是个例外,他的谥号,“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史书上称呼他庙号,“唐玄宗”,民间却习惯称他谥号“唐明皇”。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关于庙号和谥号,小的说了一大通,看官可能还有点懵,什么跟什么啊。别着急,小的教您一个巧法子,就能轻易区别庙号和谥号。
庙号都是某某祖某某宗,称谓以“祖”、“宗”杀尾,就是庙号,也就是说,祖、宗是庙号;称呼不是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谥号,记住了吗!
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广这位 “飞将军” 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他一生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威震边疆,然而最终却未能被封侯,这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也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测。有人认为,李广一辈子没被封侯与他和匈奴的战败经历有关。公元前 129 年,汉武帝派李广等四位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李
2025-09-05 01:35:54引言关于商鞅,有两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一是著名的“商鞅变法”,二是“徙木立信”。如果单从这两个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商鞅是一位有魄力、有计谋、厉行革新的正面人物。(商鞅)但是,司马迁却在《史记》如此评价商鞅:“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为什么司马迁要对商鞅做此评价?可能一切都要从《商君书》里的驭民五术说
2025-09-05 00:52:13张仪是高深莫测的鬼谷子的学生,他在出山后到了秦国,获得了秦惠文王的信赖,并得以重用,秦王任命张仪为国相。他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但是在秦武王继位后,张仪却失去了信任,秦王还放任他离开了秦国。秦武王之所以不信任张仪,其实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这样了。根本原因在于秦武王孔武好战,与张仪的政
2025-09-04 06:07:01吴国自吴大帝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孙休先后临朝。而诸葛恪、孙峻、孙綝、濮阳兴、张布一班权臣迭起,跋扈飞扬,前仆后继,以人臣行主威,前车之覆不鉴,皆败不旋钟,自取颠陨,身诛家夷。一、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山东沂南人。吴国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其才气干略,为邦人所称。弱
2025-09-04 05:02:4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变法图强,这一时期的天下相比于孔子时代,更是“礼崩乐坏”,因此杨朱学派和墨子学派的各领风 骚,成为天下显学。孟子评价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当然不会称赞杨墨学派,他要表达的是:道统中断了,诸侯们肆无忌惮,各种荒诞学说层出不穷,杨朱、墨翟
2025-09-03 03:22:2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