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称唐明皇,还是唐玄宗,我们都知道,这人就是李隆基,开元盛世,将唐朝国运推向辉煌,也是他,“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罪人。当然,今天不是要去评判他的功过是非,是要说说,为什么我们对他有两种称呼,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夜半无人私语时
作为封建时代的君王,什么东西,都是特享,用品器物,御用;衣服范式,御用;建筑规格,御用;花纹颜色,御用……反正一条,皇帝需要的,只能他一个人专享,他的名字,称谓,肯定不能乱来,说错了,用错了,那是掉头之罪。明皇,玄宗,不仅仅是记号,那是权位,尊贵,也是忌讳,必须小心。
天生丽质难自弃
现在当然没有讲究了,你怎么称呼,随你的便,可是也不要弄出一些电影、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把活生生的皇帝,称作某宗某祖。李世民还活得好好的,臣子们就称他太宗,那就是把活人说死了,历史课硬是要好好复习复习。
这些皇帝的谥号的字数还是少的,唐宪宗的谥号,“昭文章武大圣大光孝皇帝”,十一个字;宋理宗的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十八个字。你想称呼他们的谥号,实力不允许啊!
所以,唐以后的皇帝们,只能称呼庙号了。只有唐玄宗是个例外,他的谥号,“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史书上称呼他庙号,“唐玄宗”,民间却习惯称他谥号“唐明皇”。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关于庙号和谥号,小的说了一大通,看官可能还有点懵,什么跟什么啊。别着急,小的教您一个巧法子,就能轻易区别庙号和谥号。
庙号都是某某祖某某宗,称谓以“祖”、“宗”杀尾,就是庙号,也就是说,祖、宗是庙号;称呼不是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谥号,记住了吗!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