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他才是活字印刷界的王者,被毕昇遮盖了数百年)

29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1 11:58:18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一项是印刷术。提起印刷术就不得不提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改良了印刷技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长足进步起到了重大意义。

不过这个“重大意义”是相对之前而言的,明清时期印刷书的数量呈几何式暴涨,这一切并不是毕昇的功劳,而是一位叫王祯的元代科学家。

一、农业县令

以元朝重臣严实为代表的一些人在现在的河北、山东等地大力开展学校教育,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其核心地区是山东东平。受严实的影响,当时很多名士先后在东平开馆授徒。

王祯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平人,自然得到了教育上的实惠,他拜当时的孟祺为师学习知识。孟祺不是一般人,他是元初的重臣,曾经在山东当过农业部门的二把手,参与编写过《农桑辑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学家。

受老师的影响,王祯出师后也偏重农业方面。在两个县令的任上,他积极推动治地的农业技术。农民老法种地,他就推广更先进的耕种技术;农民没有好种子,就帮助引进优良品种;没有好农具,他就帮着造。

根据《旌德县志》的记载,他当县令期间赶上某年大旱。旌德这个地方多山,面对大旱毫无办法。王祯想起北地有水车,没有丝毫机械设计经验的他,愣是凭着记忆将水车画出来、造出来,然后组织百姓抗旱。由此,旌德县几万亩山地田得救。

二、小贾思勰

有了旌德县这次抗旱经验,王祯觉得自己应该写一部农业科普的书籍,他重点参考了自己老师编写的《农桑辑要》,然后下笔写下了书名《农书》。

历史评价,王祯所著的《农书》,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著作。王祯也被评为“中国古代四大农学家”之一,与汉代的汜胜之、南北朝的贾思勰和明代的徐光启齐名。

《农书》的意义有多大呢?元朝的时候,汜胜之的著作只残存数千字,这对于当时农业发展来说意义很小;《齐民要术》是个里程碑,但其内容主要是耕种,对于庄稼的灌溉养护、农用机械的介绍几乎是空白。

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农书,比如孟祺编写的《农桑辑要》等,主要都是介绍北方农业。而南宋开始,南方农业发展也到了急需提升的节点,但没有相关指导著作,直到《农书》的出现。

《农书》主要分为3大部分,先是教农民种地,之后告诉大家如何选种,最后介绍农业用具。所涉及的农业地理范围涵盖了中国南北。不仅南方的农业得到了技术上的指导,王祯还革新了贾思勰对北方农业耕种的定义。

自《农书》之后,北方旱地的耕作方式开始讲究深耕细耙。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农家肥”概念,也是王祯提出的。

三、木活字印刷

作为一个当时全国知名的农学家,他实在难与技术性很高的印刷术结合在一起。偏偏,他就是完美的组合了。

毕昇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那是胶泥为材质做成的活字。虽然活字印刷已经让当时印刷技术发生了根本性革命,但胶泥材质的活字不容易固定油墨,印出来的字有的模糊不清;胶泥也不能长时间使用,用几次就要重新做。非常不方便。

王祯革新活字印刷的想法很偶然,他在旌德县当县令的时候主编了《旌德县志》,在编印的过程中发现泥活字实在是太麻烦了。于是提出了使用木活字的想法。

用木头所雕的活字与之前的泥活字相比,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为了让排字工人更高效,他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活字以声韵为单位顺序放进盘子里,每个工人左右各1个排字盘,找字的时候按韵取字转动盘子就行,不需要再走动了。以前是人找字,现在是“字就人”。

看到这里,还很难理解王祯的伟大。毕昇在北宋发明活字印刷后,这项技术直到元代都没有全面推广。就是因为泥活字的诸多不便,让很多人宁可手抄,也不用印刷。而木活字出现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全国便普遍使用了。

在活字印刷术出现以前,图书主要靠抄写。抄写所费的人工和材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当时只有富贵人家才有资格藏书。比如南朝梁武帝的驸马张缵藏书2万余卷,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标杆了。唐朝的宰相李泌藏书3万余卷,让时人非常羡慕。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宋代的藏书家陈振孙藏书高达5万余卷,等于张缵与李泌的总和,说明印刷书让图书也获得了一日千里的发展。

而明代的毛晋(8万多卷)、清朝的杨以增(20多万卷),这些数量就不是泥活字印刷能够胜任的了。

2015年的造纸工业世界名人堂,蔡伦之后入选的第二个中国人并不是毕昇,而是看似“名不见经传”的王祯。综合所述,王祯当之无愧。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参考资料:《新编历史小丛书:王祯和农书》、《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

相关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