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西王母是谁(神话中的西王母:地位十分高,与玉皇大帝并非夫妻)

27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2 21:32:23    

西王母,在我们目前的玄幻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时常出现。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之一,她的故事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甚至从上古时期的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于她的神话故事。西王母,是中国女性神的代表,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位在中国神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神的故事。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山海经》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有关西王母的文字记载。,虽然《山海经》成书的确切时代不可轻易下定论,但据专家学者考证,《山海经》中的《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出自战国时期。所以,早在上古时期的文献中,西王母的故事已经出现。

在《山海经》记载到:”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记载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西王母在上古时期的形象是类似于动物,像虎,形象原始而充满动物性。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地区,形状像人,但有着豹尾,虎齿,并掌管刑罚的半人半兽。

同时,在《西山经》中,还出现了西王母的仆人,其记载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对其注:”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棲息于此山也。”青鸟作为西王母的仆人,照顾她的饮食。由此可见,在此时,西王母已经是拥有一定权力的神,掌握生杀大权的刑罚之神。

《淮南子》中的西王母

《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期的文献,它保存了非常丰富的中国神话资料。其中记载了很多神话材料片段,如女蜗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其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中,记载了一些关于西王母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西王母的形象。

在《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到:”譬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隧,寄汲不若凿井。”注

解到:”姮娥,后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在这里,提到了西王母有不死药。西王母拥有不死之药,这个药可以使人长生、飞仙。嫦娥得到不死药,成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从《淮南子》中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可以看出,在那时的神话故事中西王母已经是一个拥有不死药的仙人形象,但是其不死药的由来,就不可而知。大约是由于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仑地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遥远地区。文献《淮南子·地形篇》中记载:”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牙琪树、不死树。凤凰、莺鸟皆戴雕又有离珠、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这些记载都表明在神话故事中,人们认为长生不老的”不死药”在遥远而神秘的昆仑地区。而昆仑地区的神就是西王母。

西王母在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中,她是居住在昆仑地区的半人半兽形象。随着对西王母形象的逐步神化,她也从一个令人恐惧的外在形象,变为拥有仙丹秘药的神仙形象。在人们对死的惧怕,对生的渴求的信念支撑下,神化出西王母具有掌握生杀大权的神人。秦汉时期,社会变得稳定,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长生,渴望永生。随着人们热衷于这种寻仙问道,渐渐使得西王母神化,拥有使人长生的神药,也就是”不死药”。

西王母的世俗故事

在古代故事中,西王母不仅仅是作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她也在世俗的历史上有所留名。例如在先秦典籍《穆天子传》中也曾出现。

《穆天子传》中记载到:”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为天子再拜受之。”《穆天子传》是记载先秦周穆王游历的神话典籍。其中记载了穆王游历到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的神话故事。在这里,西王母所在的地区只是周天子疆域范围之内的一个偏远地区,西王母也只是周天子的一个臣子,并没有神话色彩中的半人半兽或是拥有长生不老的”不死药”。

除此之外,西王母的其他故事也有很多。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西王母故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尚书大传》中记载舜时西王母献白玉馆,贾谊《新书》中载尧西见王母之事,司马相如《大人赋》中的西王母”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载穆王西巡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而到了东汉时期,西王母则演变为一个坐龙虎座,拥有三灵芝草的华盖,同时身上长有羽毛的仙人形象。之后这样的形象还被刻画到砖画上,成为汉代时期民众的精神文化信仰,并对后世产生深刻的影响。西王母形象常见于砖画,据专家考古发掘也在铜器上、玺印上、石窟式半圆雕乃至圆雕式,西王母形象也时有发现。

随着人们对西王母的信仰逐渐加深,在民间,西王母成为了消灾驱邪去病的庇佑神,这从汉代铜镜纹饰中可见一斑。人们把她推到极高位置,不仅仅是辟邪,甚至可以是保佑平安、祈求财富的象征。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