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我们已经知道了是:燧人、伏羲、神农。那么“五帝”又分别是哪五位呢?
一、五帝的不同说法
1、第一种是按人物的合称来划分。主要是指我国上古时期汉族传说中的五位氏族部落的首领。这里也分为三种归类:
(丨)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3)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第二种是和按远古时期汉族神话中的五位天帝来划分。
(1)中央上帝黄帝
(2)东方上帝青帝(伏羲)
(3)南方上帝赤帝(炎帝)
(4)西方上帝白帝(少昊)
(5)北方上帝黑帝(玄帝)
3、第三种按史料记载划分。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伏羲、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伏羲、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伏羲、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
但人们普遍认为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五帝的传说
1、黄帝(公元前2717一公元前2599)。
(1)“五帝”之首,传说是上古华夏部落的首领,华夏民族的始祖,被尊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传说他是少典与附宝的儿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2)在远古神话中,黄帝被称为中央天帝,是神国中一位最伟大的天神,他长着四张脸,可以看到四面八方,他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位英明无比的部落联盟领袖,在中国的道教里,黄帝又变成为一位炼丹修道的仙界教主。
(3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是当时一位部落领袖,他战败榆罔,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了华夏部落,结束了战争,黄帝在位期间,率领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计亩设井,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始制衣冠,营造宫室,制作舟车弓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黄帝还令伶伦定音律,仓颉造文字,并与歧伯置《黄帝内经》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
2、颛顼。
(1)颛顼是我国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的儿子穷蝉是虞舜的高祖。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颛顼打败共工,主政高阳,号称“高阳氏”。
(2)颛顼在当地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可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沉下水去,随后,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3)颛顼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疆图界线;他建立统治机构,制定婚姻,制作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伦理;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他下令民间禁绝巫教,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等。
3、帝喾。
(1)帝喾,子姓或风,高辛氏,名俊,生于高辛(商丘睢阳高辛镇),黄帝的曾孙,中国上古时候部落联盟首领。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2)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3)帝喾非常喜欢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他们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4)帝喾又是一位神明的帝王,《史记.五帝本纪》对他的功绩作了综述:“高辛声而神灵,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知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让民众诚服的帝王。
4、唐尧(约公元前2377一约公元前2259)。
(|)唐尧,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候部落联盟首领,尧为帝喾之子。尧出生于丹陵,十三岁受封于陶邑(山东荷泽定陶区)。十五岁辅助兄长挚,改封于唐邑,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2)汉民族是农耕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节气十分重视。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人们就能够依时按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
(3)尧置谏鼓。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粗布衣。平时十分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他在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不管是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后,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击鼓人的意见。
(4)开创禅让制。相传尧在位时,四岳大臣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开始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查,才立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位,舜也用同样的办法,对禹进行治水考验,后传位于禹。禹继位后,又推伯益为继承人,这种部落推荐首领的制度,史称“禅让制”。也有说法是禅让制到禹就停止了,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5、虞舜(约公元前2277一一公元前2178)。
(1)虞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中国上古父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了虞国。
(2)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亲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很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替他耕地,有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的事迹后,认为他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对他进行多年观察和考验,最终选定做他的继承人,舜登位后,仍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3)舜即帝位后,还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他还继承了禅让制,让位于禹。
注:图片来自网络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