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五帝是谁(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之三:远古时代的“五帝”是哪五位?)

19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4 09:38:32    

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我们已经知道了是:燧人、伏羲、神农。那么“五帝”又分别是哪五位呢?

一、五帝的不同说法

1、第一种是按人物的合称来划分。主要是指我国上古时期汉族传说中的五位氏族部落的首领。这里也分为三种归类:

(丨)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3)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2、第二种是和按远古时期汉族神话中的五位天帝来划分。

(1)中央上帝黄帝

(2)东方上帝青帝(伏羲)

(3)南方上帝赤帝(炎帝)

(4)西方上帝白帝(少昊)

(5)北方上帝黑帝(玄帝)

3、第三种按史料记载划分。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伏羲、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伏羲、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伏羲、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

但人们普遍认为的“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五帝的传说

1、黄帝(公元前2717一公元前2599)。

(1)“五帝”之首,传说是上古华夏部落的首领,华夏民族的始祖,被尊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传说他是少典与附宝的儿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2)在远古神话中,黄帝被称为中央天帝,是神国中一位最伟大的天神,他长着四张脸,可以看到四面八方,他是原始社会末期一位英明无比的部落联盟领袖,在中国的道教里,黄帝又变成为一位炼丹修道的仙界教主。

(3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是当时一位部落领袖,他战败榆罔,降炎帝,诛杀蚩尤,统一了华夏部落,结束了战争,黄帝在位期间,率领先民们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计亩设井,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始制衣冠,营造宫室,制作舟车弓矢,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黄帝还令伶伦定音律,仓颉造文字,并与歧伯置《黄帝内经》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时代。

2、颛顼。

(1)颛顼是我国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的儿子穷蝉是虞舜的高祖。颛顼生于若水之野(蜀地),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开封杞县高阳镇),少昊死后,颛顼打败共工,主政高阳,号称“高阳氏”。

(2)颛顼在当地人们心中有很高的威望,被尊称为“高王爷”。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可退水救民。相传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沉下水去,随后,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

(3)颛顼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疆图界线;他建立统治机构,制定婚姻,制作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伦理;针对巫术盛行之风,他下令民间禁绝巫教,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等。

3、帝喾。

(1)帝喾,子姓或风,高辛氏,名俊,生于高辛(商丘睢阳高辛镇),黄帝的曾孙,中国上古时候部落联盟首领。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根基。

(2)帝喾即帝位后,“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曾作《帝喾赞》以颂之:“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3)帝喾非常喜欢爱音乐,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乐垂作鼙鼓、钟、磐等乐器,让64名舞女,穿着五彩衣裳,随歌跳舞。在音乐起鸣之后,凤凰、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他们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

(4)帝喾又是一位神明的帝王,《史记.五帝本纪》对他的功绩作了综述:“高辛声而神灵,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可知帝喾也是一位恩惠雨露,让民众诚服的帝王。

4、唐尧(约公元前2377一约公元前2259)。

(|)唐尧,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上古时候部落联盟首领,尧为帝喾之子。尧出生于丹陵,十三岁受封于陶邑(山东荷泽定陶区)。十五岁辅助兄长挚,改封于唐邑,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2)汉民族是农耕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农时节气十分重视。传说在尧的时代,首次制定了历法,人们就能够依时按节气从事生产活动。故《尚书·尧典》对此有详细记载。《尧典》上说: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叫“敬授民时”。

(3)尧置谏鼓。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粗布衣。平时十分注意倾听百姓的意见,他在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不管是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后, 立刻接见,认真听取击鼓人的意见。

(4)开创禅让制。相传尧在位时,四岳大臣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开始对舜进行了三年的考查,才立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位,舜也用同样的办法,对禹进行治水考验,后传位于禹。禹继位后,又推伯益为继承人,这种部落推荐首领的制度,史称“禅让制”。也有说法是禅让制到禹就停止了,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

5、虞舜(约公元前2277一一公元前2178)。

(1)虞舜,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中国上古父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建立了虞国。

(2)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亲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很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替他耕地,有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的事迹后,认为他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对他进行多年观察和考验,最终选定做他的继承人,舜登位后,仍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3)舜即帝位后,还广泛征求四岳等大臣的意见,惩罚奸佞,举贤任能。一方面,他把共工、獾兜、三苗三人分别流放到北、南、西三方,又在羽山处死了鲧,使得边疆皆服,民族和睦。另一方面,他启用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使其各建奇功,百业兴旺。他还继承了禅让制,让位于禹。

注: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