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愚公移山是谁画的(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来龙去脉)

18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5 08:28:12    

  徐悲鸿,我们都很熟知,他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其中有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等,无一不是栩栩如生,被称之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并且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并推广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有记载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以及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并将之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徐悲鸿(1895年—1953年),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江苏省宜兴人,中国杰出的绘画艺术大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中国公费留学美术第一人。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7年回国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地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被誉之为“金陵三杰”“中国现代画圣”、“现代中国绘画之父”、“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代表作品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图》、《八骏图》、《珍妮小姐画像》等。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1940年创作的,总共创作了两幅油画和一幅国画,其中以油画最为著名,目的是为了鼓励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众志成城,一鼓作气,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赶走侵略者。这时期的中华民族,正处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下,抗战不但需要物资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鼓励和思想上的改造。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名人的徐悲鸿站出来,以满腔热情创作了油画巨作《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出处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个叫“愚公”的人,面对挡在自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没有被大山庞大的身躯所吓倒,而是决定搬走它,造福当地百姓。

  愚公率领一帮带着各种工具的乡亲,夜以继日,坚持不懈地挖山。挖呀挖呀,最终感动了天上大神,在大神的帮助下,两座大山终于被搬走。这个故事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那种顽强不屈,持之以恒,勤劳勇敢,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

  1938年,徐悲鸿受印度著名大诗人泰戈尔邀请,去印度写生。他携带了大批作品离开重庆,一路在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槟榔屿等地开筹赈展览会。当时正是抗战时期,南洋各地热爱祖国的侨胞,对徐悲鸿极富爱国主义情怀的画作和他筹赈画展的举动,给予了热情的支持。筹赈画展结束后,徐悲鸿将他在印度和其他国家举行画展所得金额约10万美元,全部捐出,通过中国银行汇往国内,以救济难民和为中国军队制作冬衣,用于抗日救亡。

  1939年11月,徐悲鸿应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12月6日,经仰光、加尔各达,抵达泰戈尔命名“圣地尼克坦”的国际大学。

  1940年2月,发生了一件轰动印度的大事,甘地到尼克坦访问泰戈尔。在焚香献花,歌唱祈祷的欢迎仪式上,泰戈尔向甘地引见了徐悲鸿。为甘地画像之时,徐悲鸿从这位不屈不挠地为民族独立奋斗的印度灵魂人物的身上,隐约看见愚公的影像,充满激情地开始创作《愚公移山》草稿与人物写生。

  1941年8月,徐悲鸿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开始创作《愚公移山》。此前数月间,徐悲鸿深入喜马拉雅山区,骑马盘旋于万丈悬崖峭壁的山路,作诗咏怀,并作草稿30余幅。11月,他完成巨幅水墨画《愚公移山》,回到印度国际大学后,又创作了油画《愚公移山》。

  徐悲鸿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故事的精神能量和文化内涵,采用高超的写实手法把它们展现出来,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时至今日,这幅作品依然散发着它应有的光华,照耀着民族精神中璀璨的品质。

  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在创作手法上,徐悲鸿中西合璧,既有中国画线条的白描勾勒,又有油画透视关系和明暗效果的体现。尤其对画中人物的精神格调进行了重点刻画。

  画中人物神态丰富多彩,造型相当准确,为了展现男性结构线条,徐悲鸿让画中男子光着胳膊上阵,个个身体壮实魁梧,肌肉结实。有的抢起工具,准备用全身力量铲向土地,充满力量感;有的绷直身体,蓄势待发,握着工具观察着地形,寻找突破口。

  这是一幅多姿多彩,美轮美奂的人物群像图,画面动静结合,画中人物各司其职,同时又协同劳作,体现了人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徐悲鸿用具象的图画,非常精准地再现了民族精神中“人心齐泰山移”的坚定信念。(张鸿俊)

相关文章

楚霸王项羽的生平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

被罗贯中置之死地的吴国三大名将

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

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高宠,五大天下第一谁是真无敌?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

三国名声很好的四位降将,魏投蜀、蜀投魏各有两人,他们都是谁?

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