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三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谁(大禹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相并非是没时间)

26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5 08:42:13    

上古时期洪水肆虐,大禹接受帝舜的任命前去治水。由于灾情紧急,所以大禹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期间他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但却没有进去探望家人。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这个“大禹治水”以及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早已被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很有正能量,倡导大家在工作中要学习大禹的献身精神,具备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不过,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大禹之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相并非是没时间,而是另有隐情。

《史记·夏本纪》中写道:“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原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说:帝尧时期,洪水肆虐。大家推荐让有崇部落首领鲧前去治水。结果鲧折腾了九年时间,治水行动却以失败告终。舜继承了尧的帝位后,到地方去巡视,看到鲧在治水方面没有取得成果,于是对其进行问责,命人将鲧诛杀于羽山。之后,舜又任命鲧的儿子禹承袭父业,继续治理洪水。杀其父而用其子,由此可见舜对大禹的德行和能力都是非常看好的。

禹在接受了任命后,立即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那个“大禹治水”的故事了。不过,这里面有一段却道出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相。《史记·夏本纪》中写道:“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禹是因为工作忙碌,所以即便路过家门口也没时间进去和家人团聚一下。但太史公司马迁在对这件事情的描写上用了“不敢入”这三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上面已经提到过,大禹的父亲鲧是因为治水失败遭到问责而被诛杀的。大禹虽然又被委以重任前去治水,但他作为罪人之子,自然是诚惶诚恐。所以,大禹不仅在工作方面全力以赴,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小心翼翼。他在负责治水的十三年时间里,虽然数次因工作原因路过家门口,但却不敢进去和家人团聚,深怕给其他人落下话柄。

最终,大禹花费十三年时间,耗尽心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大禹也因此声名鹊起,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在以往的印象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虽然可歌可泣,但总感觉不近人情,甚至有点夸大其词。但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大禹不进家门的原因并非是不想入、不能入,而是不敢入。虽然这样的描述并没有传说故事中那么正能量,但这样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大禹,而不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大禹。

相关文章

楚霸王项羽的生平故事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

被罗贯中置之死地的吴国三大名将

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

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高宠,五大天下第一谁是真无敌?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

三国名声很好的四位降将,魏投蜀、蜀投魏各有两人,他们都是谁?

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