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似火的思想家——爱默生
都说了解爱默生才能真正读懂美国文学,爱默生在美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还记得高考模拟题中是这样出的,“我们的机械工程、工厂、铁路和机器衍生出自私乃至残暴。贸易及其金钱、贷款、蒸汽机、铁路等对自然的侵蚀,威胁、破坏人的平衡,建立起比巴比伦或罗马更暴虐的新的、遍及各地的君主国。”这是爱默生针对美国当时社会的情况指出的问题,他在批判美国的物欲主义。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5.25—1882.4.27),是美国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被称为“美国文明之父”, “美国的孔子”,他的作品《论自然》被认为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圣经。《美国学者》更是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他的哲学思想吸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发展成为超验主义。同时也是尼采、卡耐基、梭罗、博尔赫斯、波德莱尔等人的偶像。
这本书《爱默生传:激情似火的思想家》从爱默生的个人以及社会生活出发,他的学术智慧跟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的作品联系起来,同时从大量新进的资料(包括大量亲友的书信)中让我们看到一个鲜活的,为思想而活的爱默生。他的思想深邃、精力充沛而感情丰富,习惯于反对蹈常袭故,支持一切狂野和自由的想法。
爱默生19世纪中期撰写的文章,他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看待文化和艺术可能性的方式,并且实现了与跨大西洋文学传统的分离,他对于文化传统的排斥带来了当代人所称的美国思想上的独立宣言。同时他确立了以代际冲突和变革作为美国文学的主导思想,而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我们从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个性特征等方面可以看出端倪。
1803年爱默生出生于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系列新英格兰传教士的后裔,而这些传教士可追溯到17世纪清教主义的基石。他的家庭中,几个孩子都喜欢读书,他们非常珍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曾回忆,在干完力所能及的家务之后,兄弟们总是急切地区客厅匆匆预习完第二天的课程,然后挤出时间偷偷阅读一本费尽周折弄到的小说。而他们的父母也是很宽容,常常用背诵几页普鲁塔克或戈德史密斯的作品对他们惩罚。家庭的温暖,让他们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父亲1811年去世,他们的家庭很拮据,靠着哥哥威廉的微薄收入,1817年14岁的爱默生进入哈佛学习,他在大学时期,于传统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讨厌数学,喜欢文学中的独白。那时他的一首诗《印度迷信》中可以看出内容空洞、思想排外,甚至还带中种族主义色彩,对于剧院和戏剧他表达了清教徒式的强烈不满。
大三的中期时他一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将自己读过的书都做了清单、引文、阅读评论和原文摘录。并放弃了拉尔夫的名字开始使用瓦尔多签名。他的自我意识发生很大变化,变得更有条理,也更有抱负。并且开始尝试写作。他会从阅读的书中,记录的日记中发现远离作品主题的兴趣点。他的日记体现出他对想象,童话和传说,以及对民间故事和诗歌的兴趣点。
他喜欢写作、讨论和散步,他在这一期间阅读纯文学作品及其思想成为伴随他一生的财富。而其中的托马斯·布莱克威尔的《荷马的生活与写作》罗伯特·洛斯的《希伯来圣诗将演集》既是现代人们对《荷马史诗》和《圣经》进行评论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诗人作为“先知”这一现代观念的重要基础。
而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他的姑妈,他父亲的妹妹比所有人都更 聪明、有想法、有创意。她就是玛丽·穆迪·爱默生,从小自学成才,可谓博览群书,她早期读过的英国作家杨、阿肯赛德、塞缪尔·克拉克,乔纳森·爱德华兹等等。这也就让她形成了基于虔诚、自然和文学的独特宗教观点。这些对爱默生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不管是工作生活等方面。
后来遇到艾伦,他的一生挚爱,1829年18岁的艾伦与26岁的爱默生结婚,而在艾伦20岁因肺结核晚期而撒手人寰,这给他沉重打击,他每天都要徒步从波士顿到罗克斯伯里妻子的坟前同她的灵魂交流。他辞去了教堂的职务。妻子离开一年两个月以后他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信仰是什么,不知道该做什么。
1832年圣诞节到欧洲旅行,在这期间发生了对爱默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巴黎植物园(动物园)他顿悟到了自然存在于我们之中,不单单存在于自然界中,还存在于怪诞和荒野中。这也就是为他的思想,他还见到了英国的浪漫诗人塞缪尔·泰勒·科尔里奇和威廉·华兹华斯从中发现他们的普通,他发问,伟人如此平凡,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变得伟大?他发现人与自然合二为一,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独特且重要的人的思想影响他的一生。
后来他在美国当讲师,讲自然历史和文学,他的内心充满着独创性而这样的想法在《自然》也是他的新哲学的萌芽中有所体现。开始尝试自我寻找,而不是一再回忆,要活在当下,当下是最好的。他发现人们不能做自己,是因为受到束缚,比如,固有的,宗教和社会形式的影响。我们只有内心完整才是神圣的,讨论人的本性是什么等等。
爱默生的一生虽然经历磨难,但是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
这本书非常详细介绍了爱默生的一生,虽然部分内容有些重复,就权当是为了让我们印象更深刻一些吧,并不影响我们对爱默生的观感,他是天才也是凡人,更是传奇,罗曼·罗兰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相信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