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毛遂自荐”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无论是职场里争取机会,还是生活中展现自我,处处需要人们拥有自我推荐的勇气。
然而,人生没有彩排,未来的发展总是充满各种变数,自我推荐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风险。比如“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就因为一场著名的“自荐”而被赵国平原君奉为上宾,却也因为这次“自荐”,最终落得凄惨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258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秦军一路长驱直下,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眼见赵国灭国之祸,就在顷刻。
赵孝成王思前想后,决定派平原君率领二十位门客前往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然而,平原君门下食客不下千人,但层层筛选后,却只有十九人拿到了外交活动的入场券。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平原君养了食客们好多年,怎么到了关键时刻,上千名食客中却连二十个得力助手都选不出来呢?
一念及此,平原君又是担忧又是沮丧。这时,一位名叫毛遂的门客突然主动找到平原君,表示自己就是平原君苦寻不得的第二十位外交人才。
平原君看着这位陌生的门客,有些怀疑地问道:“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毛遂答道:“三年了。”
平原君一听就觉得不靠谱,这毛遂已经来了三年,怎么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只怕毛遂就是来自己门下吃了三年白食。
于是,平原君当即委婉地表示:“一个人的才华,就像放在口袋里的锥子,不管怎么遮挡,锥子尖都会刺破口袋冒出来。如今先生来我门下三年,左右没有人称颂先生的才德,而我也没听说过先生的大名,恐怕先生不是我要找的那把锥子,还请先生留在家里吧。”
毛遂听后,淡淡地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金句:“如果您早点把锥子放到口袋里,估计连锥子把都冒出来了,又岂止是锥子尖呢!”
短短一句话,留下了“脱颖而出”这个成语,也说服了平原君。而毛遂这番出色的自荐表现,还让“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在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职场达人们嘴里的高频词。
毛遂跟着平原君长途跋涉来到楚国后,楚考烈王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情。谁让赵国在长平之战元气大伤,秦国又兵强马壮,楚国唯恐惹恼了秦国引火上身,根本不想搅和这趟浑水。
待到双方谈判时,平原君使尽浑身解数,说得口干舌燥,楚王却一直不置可否。双方从日出时分一直谈到艳阳高照,谈判却没有丝毫进展。
一直在殿堂下面等候的毛遂觉得不能忍,是时候把锥子露出来了。于是,毛遂径自闯入谈判会场,拿着剑大声对楚王说:“当年白起率数万之众与楚国交战,第一次攻陷鄢、郢,第二次烧毁夷陵,第三次使大王您的祖先之灵受辱,这种百世必报的仇恨,连我们赵国都看不下去了,合纵不仅是为了赵国,更是为了楚国。”
一番说辞打动了楚王,也让平原君就此对毛遂刮目相看。回到赵国后,平原君二话不说,就把毛遂奉为上宾。
若是毛遂自荐的故事在这里结束,一切都完美得像童话一样。平原君改正了自己在识人方面的失误,敢于展现自我的毛遂也名利双收,成为了赵国的偶像级人物。
可惜,历史不是童话故事,毛遂的结局也没有这么完美。邯郸之围被解除之后的第二年,燕国见赵国大战方停,元气未复,突然派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此时赵国国内的将领青黄不接,一时难以找到挂帅之人。
这时,有人向赵王推荐了毛遂,赵王当即连连点头,下令让毛遂为将,领兵抗燕。
毛遂一听吓坏了,他虽然外交能力十分优秀,可打仗却是个“门外汉”。于是,毛遂急忙进宫求见赵王,只不过这次毛遂不再是“自荐”,而是“婉拒”。
见到赵王后,毛遂坦言自己一介书生,不擅长舞枪弄棒,恐怕有负君王重托,请求赵王收回成命。
然而,任凭毛遂百般推辞,赵王还是让毛遂出征。毛遂无计可施,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但他对军事一窍不通,上了战场根本不懂该怎么排兵布阵,结果这支赵军被燕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
毛遂看着满地的赵军尸骸,深感自己有负君恩。他没有脸再回邯郸,又不愿临阵脱逃,最终选择避开众人,独自躲到山林里拔剑自刎了。
一代外交天才,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悲可叹。掩卷长思,从“毛遂自荐”的高光时刻,到“毛遂自刎”的凄凉结局,毛遂这一手好牌,究竟是怎么打坏的?
或许,毛遂坏就坏在了“锥子理论”上。楚国之行的巨大成功,让赵王下意识认为毛遂拥有无限潜能。虽然毛遂从未带过兵、打过仗,可赵王依旧会在惯性思维下,认为毛遂并不是没有军事才华,而是缺少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与机遇。
于是,不知毛遂水平深浅的赵王,将领兵重任交给了毛遂,希望毛遂能再次复刻楚国之行的成功。而毛遂本人早已功成名就,不再是当初那个平凡的食客,也就没有了当初自荐时那腔孤勇。
没了当初的勇气,也就失去了与赵王陈说利害关系的可能性。毛遂面见赵王时,拒绝表达得太含蓄,说不定在赵王听来,毛遂根本没拒绝,只不过是文人自谦。
毕竟,毛遂提出的不擅长舞枪弄棒云云,并不影响毛遂运筹帷幄,指挥三军,赵王又不是让毛遂冲锋陷阵,自然不会因为毛遂武力值不高,就放弃让毛遂挂帅。
说到底,“赵国名人”的华丽羽毛,让毛遂在他最擅长的口才方面顾虑重重,没能在第一时间说服赵王易将,而当初毛遂在楚国的惊艳表现,又让赵王误以为毛遂这把锥子,放在哪里都能刺破口袋,最终把毛遂放到了不适合他的位置,误了毛遂,也误了赵国。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