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爱情女神是谁(曾经的“爱情女神”赤名莉香,在新版中成了一个“男人”)

14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2 22:28:44    

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1991年主题曲 《突如其来的爱情》.mp30:40
来自造就

这是一首暴露年龄的歌。它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的主题曲,叫《突如其来的爱情》。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一听到这个旋律,就会有一种掺杂着怀旧情绪的兴奋感。

日本富士电视台在1991年推出了这部电视剧。1995年,内地引进了这部剧。很多人觉得这是日本青春偶像剧的巅峰之作,剧中女主角赤名莉香,更是成了一代人的偶像。

一代人的偶像赤名莉香

在将近30年后,也就是今年,富士台推出了新版的《东爱》,但是恶评如潮。而且这些批评集中在女主角赤名莉香身上,这是为什么呢?请跟随我,让我们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分析。

01 莉香,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神?

《东京爱情故事》这部剧的灵魂,就在于女主角赤名莉香。这是一个传说中的“经典角色”。

一个演员能塑造出一个经典角色,那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别的演员就很难再去挑战这个角色了。不过有点残酷的是,一旦塑造出了一个经典角色,这个演员可能这辈子都无法超越这个角色了。比如,汤姆·汉克斯,他是极为优秀和敬业的演员,演了许多好电影,但人们提起他,第一反应,就是“阿甘”。

电影中的经典角色

那么,在经典版《东爱》中,铃木保奈美所饰演的赤名莉香,就是一个经典角色。我们哪怕只看剧照,就能看出新版的莉香与经典版之间明显的差距。

经典版与新版赤名莉香对比

但是,演员的差距,或者说差别,并不是新版赤名莉香受恶评的唯一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新版的《东爱》对于莉香这个人物进行了改写。

经典版的《东爱》中,莉香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人的偶像,是因为她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爱情方式。在那之前,我们这一代人所熟悉的爱情女主,往往都是琼瑶笔下的女主。

琼瑶剧中的女性角色

当时,琼瑶剧占了爱情剧的半壁江山。而典型的琼瑶女主,都是弱不禁风、楚楚动人、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其中一个特别典型的特征,就是爱哭而且会哭。比如刘雪华,她最擅长的就是哭戏,可以做到让眼泪一滴一滴地流下来,真的像断了线的珍珠那样。

当然,那个时候我们也没有可怜到只能看琼瑶剧。我们还看了许多西方的经典爱情电影,在那些电影中,女主往往是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这其实是一种策略,因为这些女主越是冷艳,越是骄傲,就越能反衬出最终征服了她们的男主人公的“雄性魅力”。

西方经典爱情电影中的女性角色

而莉香和上述这两类都不一样。她可不是成天哭哭啼啼的,她爱笑,非常阳光和现代。然而她又和西方的爱情女主不一样,在爱人面前,她充满了东方式的温柔、婉转和体贴。她的爱情方式,既全情投入,又不依附于男方,是一种完全主体性的爱情。

然而,在新版《东爱》中,莉香变了。当然,她的基本人设,还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都市女性,但是她恋爱的方式变了。我们来看两个对比的片段。

先来看一下,莉香第一次向完治表白的情景。

旧版《东爱》中莉香第一次向完治表白

铃木保奈美在这一段中的表演真是太绝了,完美地呈现出一个女孩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时的那种惊喜、那种憧憬。

再来看一下新版的。

新版《东爱》中莉香第一次向完治表白

是不是完全感觉不到那种fall in love的美好?我有个朋友甚至开玩笑说,这个莉香,看上去好像是PUA男学生的女老师。

再来看一下,完治第一次向莉香承认好感时的情景。

旧版《东爱》完治第一次向莉香承认好感

多热情,多勇敢,多可爱!而新版呢?

旧版《东爱》完治第一次向莉香承认好感

你看,她还是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她马上表示,自己不需要承诺。

经典版的莉香,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爱情勇士。而新版的,时刻警惕着自己对于爱情的投入。她不需要承诺,不需要一心一意。对于她来说,爱情绝非生活的全部,甚至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工作,是事业。因此,她在职场上杀伐决断,野心勃勃。爱情的主要作用,是让她保持“兴奋”。

02 从“爱的主体”到“男人”

这种转变让许多人诟病,我看到很多公众号也在发文批评,但它其实反映了客观现实。事实上,今天很多女孩,在看经典版《东爱》的时候,会为莉香感到不值。

B站上的弹幕会出现这样的评语:“莉香爱得太卑微了”,“她太倒贴了”。好像爱情是一门生意,必须算计着来,在投入成本的时候,时刻都要想着收益率。

相比之下,新版的莉香,虽然没那么可爱,却更能代表今天的都市白领女性——她们以事业为重,然后,在不影响职场表现和个人发展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享受爱情。

这种爱情方式是不是有点耳熟?事实上,这是男人的常规操作。或者说,在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看来,这是一个成熟而上进的男人应该有的爱情观。只有罗密欧或者维特那样的少年,才会为爱情要死要活,成年男子如果这样,大概率会被瞧不起。

也就是说,跨越了30年的两版东京爱情故事,让赤名莉香,从一个“爱的主体”变成了一个“男人”。

而这就牵涉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女性要获得独立、尊严和成功,是否只能让自己变得像男人那样——Act like man?

女性要获得独立、尊严和成功,是否只能让自己变得像男人那样?

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今天的社会还是男权社会,社会上的成功者绝大部分都是男人。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想要获得成功,很容易想到要把自己变得像男人那样。

然而,“成为男性”,可能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原因在于:

首先,这么做意味着你还是在屈服于男权,甚至是一种更深层的屈服,因为你把自己都异化成了男性;

其次,这样做违背了本性,因此注定是别扭的、甚至是痛苦的。所谓理性敌不过习惯,习惯敌不过本能。

别的不说,就说爱情。爱情其实是一种非常女性化的东西。我甚至敢说,今天我们所言说的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主要就是由女性创造和践行的,不服来辩。即使像美剧《欲望都市》这样一个大胆前卫的作品,都不止一次地强调,女人很难像男人那样恋爱。

美剧《欲望都市》剧照

更重要的是,如果女人真的“像男人一样”谈恋爱,就意味着要抛弃女性的爱情方式——那种天真的、温柔的、体察的、关怀的方式。

再扩大点来说,如果女人在包括爱情的各个方面都像男人一样,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女性性别优势的抛弃。是的,也许你不相信,但我们是有性别优势的!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说的。

波伏娃《第二性》

波伏娃认为,女性其实有很多性别上的优势。

比如说,女人比男人有着更复杂的心灵活动,有更细腻的情感世界。我们热爱美好的事物,相比于男性那种狂妄的自信,女人更有同情心,也更容易变通。因此,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这个性别本身的福祉,也能为整个人类带来好处。我们可以去改良那些雄性的准则,保护这个已经危机四伏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女人变成男人,即使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可惜的。

但话说回来,这很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一个好东西,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愿意放弃呢?

我们来扪心自问一下,谁不想像赤名莉香那样,既有蓬勃的事业,又有富足的生活,同时还能痛痛快快地谈恋爱?然而,今天的都市白领女性面临的现状是,她们没法儿样样都有。

《女性贫困》

能够通过努力在职场上晋升,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有时间去投入地谈恋爱?

不遭遇职场性骚扰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想把同事发展成情人?

能够在996的工作制中保持健康就很难了,还想要性生活?

因此,她们只好将事业至于爱情之上。这与其说是主动的选择,不如说是被动的策略。

03 旧版“爱与希望”的东京女孩,是当时的社会造就的

而当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回看经典版的《东爱》时,我们会发现,其实赤名莉香的神话,是当时的社会造就的。

片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完治看莉香每天都背一个大包,就问她包里装了些什么。莉香回答:“爱和希望。”这个回答很美好,然而,她的爱和希望,来自于哪里呢?

1991版《东京爱情故事》取景地

《东京爱情故事》首播于1991年。那一年,日本爆发了房地产危机,东京房价暴跌65%。但是,这部剧的拍摄和制作是在1991年之前。所以,它捕捉到了“日本奇迹”最后的辉煌。

那是怎样的辉煌呢?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不管是经济增长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超过了美国;1989年,日本企业相继买下了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

正是在那样一个充满了希望、可能性和上升空间的社会,才出现了那样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东京女孩。

今天的东京不是30年前的东京了。从1991年到现在,日本经济发展乏力,阶层固化,社会不断压缩着个体生存和向上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被困在了一个时间静止的困局中,永远在努力,永远在原地。

今天的东京不是30年前的东京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天再讲述东京爱情故事,即使是翻拍,也只能表现一个在职场上披荆斩棘、在情场上小心谨慎的女子。

04 不只是东京

事实上,岂止是东京呢?许多地方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这种情况,包括我们中国。

随着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曾经以为只要努力,什么都可以拥有的都市年轻女性,突然发现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盛世会给人一种虚妄的优越感和安全感,可以把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压下去。然而那些问题并没有被解决,那些矛盾并没有消失。别忘了,女性是性别结构中的弱势方。

当一个社会处在繁荣和上升的状态,这种弱势很可能被遮蔽。因为“粥多僧少”,谁都能分到一杯羹。当一个社会发展停滞,那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就更容易受到剥削和压迫。

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试图让人们相信,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幸福的方式,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仰,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幸福。

然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忘了从小就学的马克思主义。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告诉我们,不是意识决定存在;恰恰相反,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一个人生活的方式,行动的自由,选择的范围,究其根本,是他在社会经济等级中占有的地位决定的。

所以,不要去指责新版的赤名莉香没那么可爱了。对于今天的女性,妥协与取舍才是生存之道。“爱与希望”很美好,但那是一种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05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只能牺牲那些美好的性别优势,把自己变成一个男人么?很遗憾,我给不出答案,我只能给出一个建议。

在这里要借用我非常喜欢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段落。中国军人章北海在思考人类如何在未来迎战“三体”时,请教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对他说了三个字:“要多想。”

“要多想”

这就是我所能给出的建议。毕竟,从令人绝望的程度上来说,今天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并不亚于人类面对三体。因此,要多想。

当你发现一个现象、或者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站队,不要用直觉或感性去应对。要用理性,结合知识,去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理解问题。

也许,你还能在深度思考中,感受到思考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至少在我看来,是爱情和事业都无法比拟的。

感谢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礼贤下士智勇兼备——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

“战国四公子”魏无忌:他礼贤下士曾击败秦国,为何会抑郁而终?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

战国四公子之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

武则天虽为女性荣登帝位,上位后做了哪些政绩,令天下心服口服?

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

魏安釐王和楚怀王,怎么看信陵君和项羽杀将夺兵权?

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