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谁提出来的(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家喻户晓,你知道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13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5 11:58:41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求知上进,但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提出的,为什么知识是一种力量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开始,我会用几期视频,为大家介绍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现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也是实验科学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对于培根,可能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是你一定听过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哲学家培根说的。

其实这句话并非不是培根的原话,在培根的《新工具》这本书里面说“知识和力量属于同一的”,培根说,动手做事需要工具和他助;动脑理解亦然,工具和他助同样不可或缺。手所需的工具,要么促人行动,要么指导行动;心所需的工具,要么给理解提供建议,要么对理解予以警告。人类的知识和力量实属同一。意思是说,动手需要力量,而动脑或者说思维需要知识。另外,培根在《培根论人生》这本书里有两句话:“人类统治万物的权力是深藏在知识和技术之中的”,“人的知识和人的理论是合于一体的”。后来给书写序的人就把这两句话浓缩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知识就是力量”。

在介绍培根的思想之前,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培根,他1561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12岁就读剑桥大学,15岁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法国巴黎。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很多新的思想,并且对培根的世界观转变,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岁的时候,培根的父亲突然病逝了,之后培根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21岁的培根获得了律师资格,2 3岁当选为国会议员,算是年少成名了,之后培根平步青云,41岁被封为爵士,52岁成为首席检察官,56岁成为英格兰掌玺xǐ大臣,57岁晋升为英格兰的大陆官,但之后1621年,60岁的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判处罚金四万英镑,。后来虽然培根交了罚金,监禁也被豁免了,但培根被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研究。尤其是对科学真理的探求上,在这一时期,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新工具》、《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等。

1626年3月底,65岁的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研究冷热理论和它的实际应用。在路过一片雪地的时候,培根突然想做一个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子里面,来观察冷冻在防腐上的作用。但由于当时培根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后来因伤寒诱发了支气管炎,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份去世。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是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也是近代西方经验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他还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

那培根在哲学上具体有什么贡献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认识论上,开创了西方近代经验主义哲学,与后来的笛卡尔开创的理性主义,形成了近代西方两个主要哲学流派,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和以洛克、贝克莱和大卫休谟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培根的另外一个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归纳法”,打破了西方世界自亚里士多德《工具论》中提出的“演绎法”对知识的垄断,这个贡献更具深远的影响,尤其对近代科学的繁荣起到了方法论上奠基性作用。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里 “知识”其实是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知识,而不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的知识,因此培根也被称之为“经验主义哲学家”,知识来自于经验而不是理性。这种对知识来源的观念在当时具有非常大的颠覆意义,因为他打破了上帝对知识的唯一权威,实际上宣布了每个人都可以按照科学的归纳法获得新的知识。

自14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欧洲,让欧洲逐渐摆脱了,从长达上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人们开始从宗教的神学思想中走出来,开始“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尤其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里面,获得知识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演绎法”。演绎法就是著名的三段论,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演绎法例子:大前提是:人都有一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所以结论是:苏格拉苏也会死。

从演绎法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从一个普遍的、确定的公理,推导出一个特定的、确定的结论的过程,这是在亚里士多德,及其之后的上千年里面,人类获得可靠知识或者说真理的一种方法。而到培根,他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确定的知识,但是确定是,这种方法不会让你获得新知识,因为演绎法获得的所有结论,都已经包含在前提里面了。

而且培根认为,这种传统的知识获得方式和思考方式没有什么实用性,并没有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反而会使人们是思想固化。培根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败坏了自然哲学,他用范畴来浇铸了世界。所以,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获得知识的方法:归纳法。而归纳法的基础就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反复大量的观察和实验,从而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和演绎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过程,那么归纳法正好相反,是从大量的特殊个例,从而总结归纳出一般法则的一种方法。

好了,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了哲学家培根的生平和主要的思想贡献,接下来我会陆续更新培根的哲学思想,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播读书,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相关文章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