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艾青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诗人艾青在沪撰写了代表作)

14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11:02:10    

艾青,原名蒋正涵,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33年在上海的狱中,艾青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艾青曾在淡水路的丰裕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图说:淡水路214弄4号 新民晚报记者 金晶 摄

创建“春地美术研究所”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同年,他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艾青回国后先是在家乡浙江金华停留了一个多月,5月份时辗转来到上海,落脚在淡水路丰裕里4号。此时来上海,是因为他听说上海有左翼美术家联盟的进步学术组织。丰裕里位于淡水路自忠路的西南角,建于1928年,是清水红砖立面、二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单开间石库门住宅。当时,丰裕里4号是集体宿舍,艾青和许多美术青年住在一起,住所不远处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后来,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的艾青与力扬、江丰等创建“春地美术研究所”,地址就选在丰裕里4号。春地美术研究所目的是培养一批无产阶级青年艺术家,研究所学员除了学习基础素描,还学习美术史和美术理论课、外语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木刻和漫画是研究所的主要课程。1932年6月下旬,春地美术研究所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发起的“红五月”宣传活动,于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展览会,展品有木刻、漫画、粉画、国画、油画等,同时还展出了鲁迅收藏的近代德国版画。

在监狱里写下《大堰河》

  声名日盛的春地美术研究所被法租界巡捕房盯上之后,艾青的命运也骤然转变。1932年7月12日晚,法租界行政警务处出动巡捕包围了丰裕里4号,艾青被捕。1932年8月,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年。艾青被关在了上海的马斯南路监狱。

  马斯南路监狱为法租界最大监狱,时称“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监狱”,1931年8月1日改称“江苏上海第二特区监狱”。监狱1911年7月建成,11月启用,1930年扩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两幢四层监房,共有监房近400间,可关押1000多人。在这个监狱里关押过的爱国革命人士不计其数,包括邓中夏、邹韬奋、沙千里、史良等。1935年10月,艾青才得以出狱。

  艾青回忆称,入狱后,他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自然而然地接近了诗,“决定我从绘画转变到诗,使母鸡下起鸭蛋的关键,是监狱生活。”在狱中艾青写了许多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投稿。这首诗于1934年在《春光》杂志上发表,立刻引起诗坛震动,艾青由此一举成名。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相关文章

信陵君礼贤下士,这让他不仅能知天下事,关键时刻还帮他救了赵国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了给范雎报仇威胁赵王交出魏齐,赵相虞卿带着魏齐逃出赵国,想要前往楚国。在路经魏国时,虞卿找到信陵君求助。虞卿之所以求信陵君,全在于信陵君对名士很敬重,喜欢帮助别人,而且在各国名气很大。1.知天下事公元前277年,信陵君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薨逝了,他的兄长魏圉继承了魏国的王位,是为魏安

2025-05-06 00:08:40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十多年,当所有人都以为,他将终老赵国的时候,秦军突然进攻魏国。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

2025-05-06 00:01:40

一代圣主李世民,背后竟然温柔又肉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对内以文治天下,厉行节约,鼓励农桑,发展生产,实现了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对外开疆拓土,先后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了高昌、龟兹和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引得北方地区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称臣纳贡,因此获得了“天可汗”的尊号。看看史书你就会发现,

2025-05-05 00:17:17

唐朝伟大的开创者——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他的名字取意“济世安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于599年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他的父亲是隋朝官员李渊,母亲是北周皇族窦氏。他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

2025-05-05 00:08:21

魏王猜忌信陵君是因为后者有继承权?浅解战国后期魏廷之破局方案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