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艾青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诗人艾青在沪撰写了代表作)

14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09 11:02:10    

艾青,原名蒋正涵,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33年在上海的狱中,艾青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艾青曾在淡水路的丰裕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图说:淡水路214弄4号 新民晚报记者 金晶 摄

创建“春地美术研究所”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同年,他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了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艾青回国后先是在家乡浙江金华停留了一个多月,5月份时辗转来到上海,落脚在淡水路丰裕里4号。此时来上海,是因为他听说上海有左翼美术家联盟的进步学术组织。丰裕里位于淡水路自忠路的西南角,建于1928年,是清水红砖立面、二层砖木结构的联排单开间石库门住宅。当时,丰裕里4号是集体宿舍,艾青和许多美术青年住在一起,住所不远处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后来,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的艾青与力扬、江丰等创建“春地美术研究所”,地址就选在丰裕里4号。春地美术研究所目的是培养一批无产阶级青年艺术家,研究所学员除了学习基础素描,还学习美术史和美术理论课、外语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木刻和漫画是研究所的主要课程。1932年6月下旬,春地美术研究所为配合中国共产党发起的“红五月”宣传活动,于上海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展览会,展品有木刻、漫画、粉画、国画、油画等,同时还展出了鲁迅收藏的近代德国版画。

在监狱里写下《大堰河》

  声名日盛的春地美术研究所被法租界巡捕房盯上之后,艾青的命运也骤然转变。1932年7月12日晚,法租界行政警务处出动巡捕包围了丰裕里4号,艾青被捕。1932年8月,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判处艾青有期徒刑6年。艾青被关在了上海的马斯南路监狱。

  马斯南路监狱为法租界最大监狱,时称“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监狱”,1931年8月1日改称“江苏上海第二特区监狱”。监狱1911年7月建成,11月启用,1930年扩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两幢四层监房,共有监房近400间,可关押1000多人。在这个监狱里关押过的爱国革命人士不计其数,包括邓中夏、邹韬奋、沙千里、史良等。1935年10月,艾青才得以出狱。

  艾青回忆称,入狱后,他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自然而然地接近了诗,“决定我从绘画转变到诗,使母鸡下起鸭蛋的关键,是监狱生活。”在狱中艾青写了许多诗,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投稿。这首诗于1934年在《春光》杂志上发表,立刻引起诗坛震动,艾青由此一举成名。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相关文章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八位心腹部下,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

14首诗纵览杜牧的一生,才华横溢、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

长平之战蔺相如之死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

李渊退位后的悲惨生活:权力的背后竟是孤独与无奈!

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

张仪:从弃臣到秦相,绝地反击,才是一个人最狠的报复

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