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江苏兴化人。职业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文艺评论家。
黄庭坚是书法“宋四家”中的苏黄米襄中的黄。他和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苏门,苏东坡门下。苏轼的众多门生和粉丝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并乐此不疲的宣传他们,由于苏轼的推介,四人很快名满天下。苏东坡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
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过目不忘,数遍能诵。他舅舅李常特别喜欢他,经常取书架上的书考问他,他几乎对答如流。他的舅舅李常非常郁闷:这孩子怎么这么聪明,真是个千马啊。他舅舅李常想考考他,于是,踱到书房门口,见院内桑树,便以此为题,吟顶真上联道: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见到舅舅出对子考他,非常高兴。略加沉思,立即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李常听了更是喜欢,从此,对黄庭坚更加器重、爱护,着意精心栽培他。
宋元祐二年,《神宗实录》修成,他被提拔为起居舍人。而就在此时,他母亲病了。黄庭坚是个有名的孝子,母亲病了一年,他衣不解带,日夜护理,察看母亲的脸色及大小便的颜色,尽心服伺母亲。他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过问洗漱之事,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为母亲洗涤便桶。从没有找过借口不尽责,更不敢忘记百善孝为先,他的孝顺,为时人称道。等到他母亲死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他因为哀伤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几乎丧失性命。
他和苏东坡一样,喜佛禅,与花光寺住持仲仁善,仲仁于衡州时,住在花光寺,人都笑称他为“花光和尚”。和尚喜梅花,每当花开,他终日游徜花丛,坐卧花间。于时月夜欣然提笔摹写,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
在花光寺,和尚出示东坡和少游留下的诗卷,画梅相赠黄庭坚。苏、秦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时,黄庭坚碰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当时,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苦于资费,穷困潦倒于途中。黄庭坚见到他们,一时语塞,失声痛哭,并赠银二十两以佐丧事之用。而于和尚处又见亡友遗作,不禁悲思汹涌。
章惇、蔡卞认为《神宗实录》,多有不实,召修史官于京城附近,以备盘问。计录千余条内容,说查无验证。经院受考察审阅,都找到了事实根据,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且待存疑。召黄庭坚,盘问他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事。黄庭坚说:“我当时为官北都,此事是我亲眼看到的,的确如同儿戏。”他对存疑的三十二件事,都照实回答,不因政治迫害,而有所顾忌,他的修《神宗实录》的同僚,以及关心此事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章惇、蔡卞无可奈何,将他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他的对手认为蜀、贵是好地方,又找了个借口,想再贬他。为了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如此颠沛,黄庭坚却像没事的人一样,丝毫不为介意。
宋元符元年,徽宗即位,起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推辞不就,请为外郡官员,得知太平州,时赵挺之执政,赵挺之,李清照的公公。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不和,赵挺之此时向朝延反映黄庭坚男女关系问题。黄庭坚在知太平州九天后,就被罢免,改为主管玉龙观。呈上《荆南承天院记》后,被指为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崇宁四年,转到永州,不待召令到,黄庭坚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了,终年六十岁。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门人苏伯固、蒋湋护其丧归葬双井祖茔之西。
黄庭坚诗学杜甫,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诗的代表人物,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力超过了苏轼。苏诗无迹可求,学苏诗者极少。黄庭坚的诗,却于法度上非常严谨,而且,说理细密,是宋诗全盛时的代表诗人。
苏轼第一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是在黄庭坚外甥孙觉的宴会上,当时,东坡就惊其超逸绝尘。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呈二诗给苏轼。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天下,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二人惺惺相惜,引为神交。黄庭坚从此被称为苏门学士,由此,也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黄庭坚虽未曾与苏轼谋面,但有唱和,被罚了二十斤铜。七年后,新帝登基,尽废新法,苏轼与黄庭坚同被召回京师,俩人才初次相见。
黄庭坚书法,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黄庭坚始学周越,他的抖搂之气,即由周越起。经苏轼指点,始决心改变自己,他的手札小行书尤似苏轼。黄庭坚为书论时,评价东坡书法居多,多为推崇备至。苏东坡不仅在文学提携了黄庭坚,对黄庭坚也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是黄庭坚学习的榜样。
黄庭坚师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其中,藏了一个误会。他以为《瘗鹤铭》是右军所书,而且深信不疑,所以,他倾尽全身心力,揣摩学习。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结合,且自开新风的书家,对中国书法史影响巨大,可以说,正因为“宋四家”,才使得自宋而开的书法史有了新的意义。
本文作者卢秀辉先生作品
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公元1045年7月28日),黄庭坚出生,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本文为书法网签约作家卢秀辉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