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读书人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人生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却又是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始终难以实现;并不是说学问不行,写不出好文章,而是还有诸多外在的因素。科举考试自从隋朝开始,的确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过同时也错过了很多的人才,有的人考了一辈子已经垂垂老矣,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隐,从青年时代开始参加科举,一共考了十次,每一次都名落孙山。
罗隐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而且学富五车文章写得好,可是他的科举之路走得极为艰辛,所以有的时候还是需要一点点的运气,仅凭才华和学识还远远不够。唐朝的诗人才华横溢,可是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够实现最初的梦想,大部分的人最后都会放弃,只好回归到乡野,依旧过着平淡又极其普通的生活,从此与山水为伴,再也没有参加的科举念头。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孟浩然同样如此,40岁时前往长安应考,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识,一定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可是最终还是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并没有实现那一目标,为此只好选择放弃,一个人游历江南,在繁华的江南生活了几年之后,又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隐居,从此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开始在文学上大放异彩,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诗作。
孟浩然的诗很有特点,用词极为简练,但是流传很广,譬如《春晓》短短的几句,写得看上去很普通,可是读后让人拍案叫绝,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也正是孟浩然最了不起的一个地方。而在隐居期间,正是孟浩然创作的一个高峰,接连佳作不断,除了《春晓》之外,还有一些相对冷门的作品,同样值得一读,再比如这首《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孟浩然在家乡隐居期间与很多的文人交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彼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便可以成为朋友,皎上人就是一位很普通的僧人,但是彼此一见如故,后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经常互通书信,这首《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正是特意为皎上人所创作的一首作品。全诗只是那么淡淡着笔,可是写得却很有趣,也突出了诗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读后让人受益匪浅。
隐居的生活很清贫,但是也乐在其中,这一点在首联和颔联最为突出,从中体现出来的是诗人一种平淡的心境;我简陋的房舍就在城外,没有什么产业,只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居住的周围树木郁郁葱葱,远处是开阔的原野,在这里不闻城里的车马声,非常的安静是一处理想的隐居之地。可见诗人还是很喜欢隐居的生活,过着悠然自得,真正融入进了生活中。
最后两联是写当时的状态,还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朋友可以常来家中做客,彼此可以坐下来谈佛论道;钓鱼的人大多在北涧,我则是居住在南涧,山中樵夫的歌声让人着迷,优美的歌声飞入南轩。诗成只好讲述隐居之事,在这里只想念高人,希望高人贤士可以来这里做客,还可以坐下来闲谈。
孟活然正是看淡了一切,不再为名利而活,只愿意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晚年的诗,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首《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通篇意境高远,不仅写出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写出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可见当时的诗人,无论是思想,还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从而才能够创作出如此令人惊艳的作品。
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