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李宗仁简介个人资料(李宗仁回国后安排的职务)

14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0 13:50:17    

1965年7月,李宗仁夫妇在秘书程思远的陪同下,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大陆,成为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

作为曾经的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现在选择回归中国大陆,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李宗仁的回归,也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政府的热情接待,光是毛主席就宴请他了两次。

有一次,毛主席在吃饭的时候,问起了李宗仁回国后的打算。

李宗仁想了一会儿,试探着说:“我能不能当一个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那么,李宗仁为什么要申请这个职位呢?实际上,这不是他临时决定的,而是在筹划回国的时候,就开始思考了。

李宗仁当年是中华民国的代总统,地位不言而喻,现在虽然是新中国,但很多当年国民政府的高官,也都在新政府中担任要职,比如李济深、程潜、张治中、何香凝等人,就都担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以李宗仁的地位和影响力,担任这个职务,也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李宗仁在回国前,已经了解过新中国的体制,全国人大是一个立法监督机构,副职也不牵扯实地领导力,因此,李宗仁经过深思熟虑后,便向毛主席提出了这个想法。

毛主席听后,只是笑了笑,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让周总理来商议这件事。

后来,经过大家商议后,觉得还是要拒绝李宗仁的这个要求,并专门派周总理去面见李宗仁,把中央和毛主席的意见说一下。

那么,毛主席和中央为什么没有同意李宗仁的要求呢?主要是考虑到影响的问题。

李宗仁毕竟是中华民国代总统,地位不同于一般的高官,而且在全面抗战时期,李宗仁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单就一个台儿庄战役,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现在又主动回归大陆,影响力非常大。

按理说,中央应该同意他的请求,但是,考虑到国民党一些左派领导人,或是起义投诚将领,比如程潜、张治中等人,都已经安排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位置上,而李宗仁当年的地位比他们要高得多,如果让李宗仁与他们平起平坐,都当副委员长,显然是不合适的。如果这件事被海外媒体捕风捉影,那影响就更坏了。

而且,李宗仁留在政府外面,更有利于做统战工作,有些事由他来出面,比共产党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另外,李宗仁当时已经74岁高龄了,而且身体状况也很不好,不适合再担任重要职务,不如把待遇安排得高一些,让他安享晚年。

因此,毛主席就专门派周总理去面见李宗仁,解释这件事,以免李宗仁不理解。

李宗仁这次回国,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落叶归根,对职务并没有什么要求,因此,当听到周总理的解释后,当即表示,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也服从这样的安排,并认为毛主席和中央考虑问题非常全面,做出了一个睿智的决定,顾及了各方的利益。

同时李宗仁也表示,自己虽然没有职务,但只要中央有要求,需要他出面协调或是开展什么工作,自己都会义不容辞、力所能及地做好,完成政府交给自己的任务。

周总理听到李宗仁的表态后,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认为李宗仁胸有全局,深明大义,便回去向毛主席作了报告。

不久后,中央便落实了李宗仁的待遇,给他安排了别墅、汽车、警卫员、秘书等等,待遇非常高,让李宗仁夫妇都非常满意。

但可惜的是,李宗仁因身体长期有病,在回国后刚刚3年半,即1969年1月30日,就不幸病逝,享年78岁。

在临终前,李宗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口授了一封信,说道:“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李宗仁传》《归根——李宗仁与毛泽东周恩来握手》)

相关文章

著名的“长平之战”,见证了“战神白起”的巅峰和没落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

王勃:唐朝的天才诗人,终年27岁,躲过杀人抵命,却难躲溺水而亡

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

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

同样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何李悝与商鞅,二人最后结局却不相同

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八位心腹部下,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