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详细(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看辛弃疾豪情万丈的一生)

22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1 19:26:18    

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很多人都在课本上学习过他写的词,在大多数人眼中,辛弃疾是一个文学成就很高的人,是一个文人,但其实辛弃疾既能文也能武,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仿佛就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一样,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辛弃疾豪情万丈的一生吧。

起义抗金

辛弃疾出生在金国,他的祖父在金国担任职务,但即便是这样,他的祖父也非常厌恶金国的统治,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和金人决一死战,受族人和长辈的影响,辛弃疾很小的时候就有了恢复中原的志向。辛弃疾22岁的时候就集结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加入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在当时,耿京领导的队伍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支,辛弃疾当时有秀才的身份,耿京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文职,让他掌管文书和帅印,对于辛弃疾来说,这完全是大才小用。和辛弃疾同一个时间来投靠耿京还有一个叫做义端的和尚,这个和尚在军营里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忍受不了军营里面的苦差,就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帅印,想要去金营里面邀功。

帅印被偷走之后,耿京大怒,想要处置辛弃疾,辛弃疾内心非常明白是自己没有完成耿京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并且当初也是辛弃疾说服义端一起投靠耿京的,于是辛弃疾就承诺一定会把帅印拿回来。

辛弃疾当天晚上就制定好了计划,带领一队人去埋伏义端,果然他们在义端去金营的路上等到了这个不义之徒。义端刚一露面,辛弃疾就砍死了他的马,义端不断的向辛弃疾求饶,但是辛弃疾丝毫没有手软,手起刀落,处置了义端。从那之后,耿京就意识到辛弃疾是一个真正有才能的,只做一个文官太可惜了。

豪情万丈

辛弃疾曾经和陈亮朱熹约定好到铅山紫溪一起商量政事,后来朱熹有事提前推辞了这次约会,到了他们约定的时间的时候,辛弃疾患了病,辛弃疾就在玉瓢泉等待陈亮的到来,当时正是冬天,刚下完一场鹅毛大雪,地上有着厚厚的积雪,辛弃疾就站在别墅扶栏向远处看,等待陈亮,当他看见陈亮骑着马向他走来的时候,内心非常欢喜,身上的病痛全都消失不见了,与好友一起畅谈自己的政治见解,观赏美色。

辛弃疾一直都把情义看的非常重要,朱熹病逝的时候,世人对于朱熹的评价并不好,因为当权者否定了朱熹的学说,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前程都断绝了和朱熹的往来,就连朱熹的弟子都没有前去吊唁朱熹,但是辛弃疾却毫不畏惧,前去哭祭朱熹。

起落人生

辛弃疾一直都渴望可以把自己的才能应用到政治舞台,这些从他的诗词当中也可以看到,但是尽管他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他几次投入到仕途当中,却又几次离开,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但是事情却永远达不到他的预期。

辛弃疾在起义军当中的精彩表现,让他获得了机会开始了仕途之路,辛弃疾确实得到了当朝皇帝的认可,他一直都渴望抗金北伐,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当时的朝廷却并不想要打仗,辛弃疾的政治抱负难以实施。辛弃疾被派到一些地方担任任安抚使之类的官职,这与他的计划截然不同,但是辛弃疾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把当地都治理得非常好。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用,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

壮志未酬

尽管仕途非常不顺,但是辛弃疾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他64岁的时候,主张北伐的韩侂开始起用主战派人士,辛弃疾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希望,他先后担任了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官职,但是他意识到,依然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尽管大家都称赞这首词的文学价值,但是却有谏官把这首词当做证据,把辛弃疾说成是朝散大夫,在此之后,朝廷又给辛弃疾安排了很多官职,但是辛弃疾全都拒绝了。

1207年秋天,朝廷任命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但是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经病危了,已经没有能力为朝廷效力了,没过多久辛弃疾就离开了人世,有史书记载,辛弃疾在去世之前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结语

辛弃疾能文能武,是他的文学造诣帮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一个壮志未酬的诗人,或许辛弃疾代离开人世的时候依然是非常忧愤的,他这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通过他的词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豪情万丈和慷慨激昂。

参考文献:金戈铁马辛弃疾

相关文章

霍光辅政:为何霍光死后,霍氏就迅速败亡了?你看他们干了什么!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

庄子:读懂十句话,做个明白人

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含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会让人疲惫不堪的。启示:这句话并非让我们不要去追求知识,而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取舍。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精力,有选择地去学习,避免盲目地贪多

2025-08-12 00:56:57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深感慨。在那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内心向往的只是为国尽忠,力求战乱环境下的一方太平。但就在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尽职的过程中,却也被不解风情之人误解,甚至误导君主,最终付出了沉痛代价。廉颇和蔺相如

2025-08-11 03:24:01

秦赵争霸之长平之战

前言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而赵国则是山东六国之一(燕、赵、韩、楚、齐、魏)。公元前325年,赵灵王开始称“赵王”。但是此时的赵国实力弱小,常被其他列国欺辱。赵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废其号,并终生不再称王。之后的赵灵王便开始奋发图强,带领国人,衣着胡服,练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

2025-08-11 02:07:55

苏秦:不愧是战国卧底,结局逆天,值得后世铭记!

战国时期,骗子横行,恶棍当道,而苏秦完全是个另类。他身兼6国宰相,凭借合纵术,游走诸侯国之间。他曾递给秦国一份盟约,吓得秦惠文王15年不敢出函谷关。当时的燕国君王姬哙,年事已高,学习尧舜禅让,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国相,子之。图源网络 侵删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在兵荒马乱的战国年代必将产生皇室动乱。果然

2025-08-10 01:18:2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