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张文宏简介个人资料(张文宏又火了!他提出了3个新观点,可能会救很多人)

15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1-13 19:54:15    

张文宏,是一个在网上具有一定争议的人。虽然很多人对他攻击不断,但是张文宏基本不做回应,只说了一句:不要欺负老实人。

其实张文宏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专家,首先他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这是个什么机构呢?

国家卫健委2021年开始在全国重点医院遴选,除了张文宏所在的上海华山医院外,还有北京地坛医院、浙大附属一医院等,都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是研究大区域内的传染病的国家级机构。

同时张文宏还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从这多重身份来看,张文宏主要就是从事传染病的研究、治疗等,同时还从事教学工作,在传染病领域算是比较知名的权威专家了。

张文宏之所以火,是因为在三年的疫情中,他提出了很多了观点,对武汉、上海,甚至是全国的抗疫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正因为人红是非多,由于其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一篇论文中,对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的问题,以及提出新冠病毒就是大号感冒,引发了网络上部分质疑。

不过各大官媒相继出来表态,对攻击、诋毁专家的一些账号提出批评,现在情况才好很多。

张文宏还是上海疫情救治专家组的组长,在这3年的疫情中,张文宏忙于研究、治疗、科普新冠病毒。对于网络上的质疑基本是无暇回应,现在是上海重症高峰到来的时候,张文宏更加忙碌了。

由于我国第一波感染率过高,很多省市都达到80%,虽然重症率跟专家之前预估的差不多,但是感染基数增加之后,重症患者的人数也就大大增加了。

最近在第二届光华论坛上,张文宏做了主题演讲,他的目光就聚焦在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的救护上,张文宏提出了3个新观点,可能会救很多人。

第一、张文宏提出抗击新冠的主战场在“基层”

张文宏所指的这个基层,其实就是社区门诊,还可以拓展到广大农村、乡镇的医院等。

为何这么说呢?三甲医院数量毕竟有限,而基层医院点多面广。在感染高峰的时候,三甲医院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危重症患者上,所以基层门诊就是发热门诊的主力,抗疫新冠的主战场。

最近张文宏连续奔走上上海的各个区,给基层门诊医生培训新冠救治知识。他还建议各省要加强基层门诊的药品储备,要保证他们有药可用,这样可以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其实张文宏所说的这个问题,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大城市的社区门诊,条件都还不错,广大农村地区就更加困难了。

现在很多省市,都派出了巡回治疗小组,充实基层一线的救治力量。

第二、张文宏提出新冠救治的“黄金72小时”

72小时就是3天,这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前三天的救治非常关键,尤其是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

张文宏建议,在宝贵的前三天,首先就应该使用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如果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还可以配合使用一定的激素。

张文宏认为,很多患者集中在大医院里排队、等待转诊,这会延误病情,甚至是加重病情。

社区门诊如果可以利用好这黄金72小时,就可以让很多老年轻症患者得到对症治疗,这样也可以降低重症的发生几率。既提高了救治率,也减少了三甲医院的压力,就可以救治更多的人,降低死亡率。

第三、张文宏还建议“尽快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升至90%”

新冠疫苗我国已经推行了好几年了,但是在老人群中接种率还是偏低的。而老年人对于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偏弱,尤其是结合多种基础性疾病,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远远高于年轻人。

所以张文宏认为,新冠病毒会长期存在,提升60岁以上老人疫苗全程接种,非常有必要,接种率是越高越好。

新冠疫苗对于降低新冠病毒的重症率,这是全世界都已经得到共识的。虽然病毒变异的很快,但是疫苗还是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现在不仅是张文宏,很多专家,包括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宣传、引导老年人接种疫苗。而且不仅要接种,关键是全程接种,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文宏,既在传染病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同时还活跃在救治一线,可以说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疫情防治专家。

事实也证明,他对新冠病毒的很多观点,都是正确的,为全国疫情防控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次他提出的3个新观点,就是要聚焦基层门诊、聚焦老年群体,降低重症率、死亡率,这也是我们现在需要直面的大问题。

张文宏的建议很具体,操作性很强。比如他的黄金72小时里,用什么药、怎么用药,都做出了详细的指导,通俗易懂,所以这个“老实人”这次真的可能会救很多的人。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