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音信难通,很多游子在外奔波多年,虽然非常思念故园和亲人,却无法及时联络,不仅两地相互牵挂,而且又不敢说出各自心中的愁苦。唐代诗人李益与亲人团聚时就曾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兄弟间偶尔久别重逢,甚至都不敢相认,着实让人动容。
中唐诗人贾岛一生经历颇为传奇,他的诗作也令人感到惊艳。诗人经常羁旅漂泊,所以非常理解游子浪迹四方的愁苦。虽然羁旅题材的作品并不罕见,但是贾岛的诗作却构思新颖,从而更以令人瞩目。下面介绍贾岛的一首名作,充满愁情,结尾却想象奇特。
客喜
唐代:贾岛
客喜非实喜,客悲非实悲。
百回信到家,未当身一归。
未归长嗟愁,嗟愁填中怀。
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
常恐泪滴多,自损两目辉。
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贾岛,字浪仙,初为僧,与韩愈、孟郊关系密切,并师从韩愈,后还俗,却屡试不第。贾浪仙擅长五言诗,也是苦吟诗风的代表作家。
他创作时经常不断推敲,诗风清奇僻苦,寒瘦枯涩。这首诗是他的经典作品,虽然篇幅稍长,却值得细读。
起首两句就显得突兀,作者认为游子的悲喜都只是一种表象,因为游子客居异乡,与家人相隔遥远,喜悲之情难以同步,反而更增乡愁。作者在开篇展现出游子的悲愁,以悲戚反衬喜悦,让人感觉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两句就举例说明他的观点,即使让信使捎带一百封信回家,也不抵自己亲自返回故园一趟。 因为客居他乡,为了不让家人太过牵挂,即使心中有万般委屈,也不想原原本本地在家书中一一道出。只有亲人团聚时,作者才会将满腹苦水悉数倒出,也才能将客居的愁情描述得更具体。
中间四句表达了作者客居的真实感受,没有归乡时,经常悲叹不已,愁情萦怀、挥之不去;若是张口说出心中的悲戚之情,却又从耳中进入大脑,不仅没有缓解烦忧的情绪,反而变得更加惆怅。
正如苏轼评价孟郊时所写: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贾岛的这几句诗虽然出语平淡,造意却极其奇涩。
诗人经常东奔西走,却总是孑然一身,心中悲愁不已,可是他却竭力地控制住伤心的泪水,以防止损伤视力。最后两句联想奇特,也备受世人称颂。“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虽然早已鬓边染霜,却不能用它编织游子的寒衣。
鬓边丝,本指白发,作者却由此联想到丝织品,看似胡思乱想,却真切地反映出浪仙羁旅他乡、衣食难继之苦。作者生动地描绘出客居寒苦之状,又道出游子为愁情所苦,反欲理智地排遣愁苦,从而显得造语奇特、匪夷所思。
贾岛的这首诗细腻地描述出游子的客居之情,并以奇妙的笔法表现出来。作者深探游子心源,以曲折婉转的表达,奇僻诡谲的联想,生新硬涩的语言,再现客子复杂的心理。
游子愁闷无限,不堪重负,希望能以理智控制悲情,使心情暂得安抚。虽然诗题为《客喜》,但是作者却写尽客居的悲愁。结尾更以奇诡之思,状写客子心中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巧妙之至。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唐朝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她的生平和在位期间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则天(624年-705年),原名武曌,字则天,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其家族在唐朝时期一直担任官员。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官僚家庭
2025-04-19 04:13:18导语:公元前260年,赵国45万大军,在赵括的错误战略下,悉数在长平被杀。两年之后,秦军在王陵的率领下,兵临邯郸城下并加以重重围困。可是,经过两年的对峙,秦军不断地增添人马,却始终难以攻克邯郸。而镇守邯郸的,就是赵国名将之一的廉颇。只因为白起不忿范雎,所以坚决不出征,秦王只能用王龁替代王陵。所谓千金
2025-04-19 02:43:49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
2025-04-19 02:00:4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于盛唐时期改国号唐为周,开启了长达15年的武周政权,后又还权利于李唐后人。武则天住在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得到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上也是独树一帜,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弼,
2025-04-19 01:45:28信陵君身为皇家子弟,魏安釐王的兄弟,绝对是魏国的核心高层。但是为了打败侵略赵国的秦国人,反倒巧妙利用自己的人脉和魏安釐王妃子,取得调兵虎符,救援赵国。或许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个魏国人要对赵国这么上心,事实上,早在魏文侯时期魏国就一直注意着和邻国赵国和韩国的关系,并建立了三晋联盟,只是后来的魏国君主
2025-04-19 00:56:1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