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祥彪
黄永玉1924年生于湖南常德,祖籍湖南凤凰。土家族人士。 他有三个笔名:黄杏愤、黄牛、牛夫子。
他家境贫寒,只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12 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密怍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饱经风霜。他呷得苦,霸得蛮,聪颖睿智。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15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他阅历丰富,当过小工,任过小学,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蛮牛”的外号,是蒋经国,蒋方良在宣传队时喊出来的。黄永玉一生颠沛流离、曲折坎坷。踏着战争的烽火,忍着征途的饥肠漉漉,穿过动乱的风风雨雨,与命运抗争, 同生死搏斗。以自学的绘画和木刻艺术艰难地养活自己。
“蛮牛”在人生的艺术道路上有过许多鲜为人知的奇遇,那一年,他在泉州流浪,在一座寺庙里把玩兰花时,遇到了他最崇敬的丰子恺的老师李叔同,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年,他在江西奔走,遇到了画三毛的张乐平,高兴得喜出望外;那一年,他在杭州谋生,遇到了仰慕已久的大师林风眠,乐得喜上冒梢;那一年,在香港行艺,他遇到了写杂文的至交聂绀弩,顿觉热血沸腾。在香港的《大公报》,他用木刻诠释新闻。在长城公司写电影剧本,拍过《小城之春》的费穆趴在他的剧本底稿上“休眠”,离开了人世……
“蛮牛”黄永玉在奇遇中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了解了人生、了解了艺术,与同仁们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更坚定了他献身绘画艺术的决心。
此时,他的表叔沈从文和一些好友劝导他,希望他结束流浪的生活,回到北京从事绘画艺术。因为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的中心。这里人才济济,大家云集,有利于自己的发展。这时正是共和国发展初期,百废待兴,千帆竞发。“蛮牛”似乎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他怀一颗红心,揣一腔碧血。喜孜孜地投入了北京的怀抱,开始了他崭新的艺术遍求。
“蛮牛”住进了大雅宝胡同。与他为邻的正是李可染、李苦禅、董希文等知名画家。他们常一起品茶, 一起切磋绘画艺术,谈古论今,谋划未来。可是,好景不长,一场“红色”革命差点粉碎了他追求绘画艺术的梦想,“红卫兵”的皮鞭抽得他死去活来,他诙谐地说:我又经受了“革命”的考验……
尽管“蛮牛”分别在北京、意大利、香港和老家风凰拥有自己的“万荷堂”等住所,但他仍心系家乡、心系祖国、心系人民,他净心至上,利他第一,用自己的钱捐出来办学、修路、架桥、奉献爱心。他挥动着烟斗,笑着说:“有爱心。 恐怕是要紧的……”
天才出于勤奋,这是“蛮牛”黄永玉追求艺术悟出的真谛。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人生的艺术道路上走得更扎实,更具生命和艺术的张力。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空隙,顽强地学习唐诗、宋词、元曲,学习东西方的美学和绘面技艺,创新艺术风格。明代大画家徐渭尝说“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蛮牛”黄永玉则称自己“文学在我的生活里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他在《晨钟暮鼓八十年》一文中说:“一个画画人的主张是很重要的”。“蛮牛”遵循自己的艺术主张,不断地完善自我,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曾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中央美协副主席。出版过不少著作,如《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等。他画过《何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多次办画展。可谓风生水起,誉满世界。
“蛮牛”黄永玉一生的最爱是画荷花,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他已画了八千多张。为此,他专门刻了一个图章,叫“荷花八千”。据传,他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儿时喜淘气。当外婆要“惩罚”他时,他就把一个圆型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进盆里躲起。在池中他偷偷地观看荷花底水的那些在岸上看不见的苔、草、虫、鱼、光、叶的变化,于是丰富了他的童趣,萌生了画荷花的奇思妙想。之后,他钟情于画荷花。
“蛮牛”画的荷花与中国历代传统文人画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画的荷花更纯朴,更为率真。他用笔有时是排笔,用的颜料一般都是进口的,其荷叶,融人了现代西画的艺术元素,叠加而成。其花瓣运用了跳跃性的色彩,或厚重如刀片,或轻薄如剑风,刚柔并济,活力盎然。在抽象中突出了“出淤泥而不染”的作品的精神表达,仿佛滿地荷花都彰显出生命的张力。
与此同时,“蛮牛”常画一些动物,他有着开阔的艺术视野。在他的笔下。任何一种动物形象都有其独到的笔触,如他画的羊。羊角弯卷,从头到脚似乎都是在一个平面上用单色平涂而成,借用了上古岩画的技法;再如他画的群鹤,其鹤首凸显具象,其鹤身与鹤翅仿佛是一笔定格,可找到古代瓷画的韵律;他画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源于对艺术美术作品的创新,勾勒出了它的精神内蕴,表现出了他的中庸之道的哲学观。
在色彩的运用中,“蛮牛” 黄永玉用得最多的是橙色、黄色、粉色、紫色、靛青色。在旁人看来,这些色显得俗气,但他不怕这些偏见。他追求快乐、追求豪气。英国艺术史家苏立文看了他的画评价说:“如果他乐意,他也画得极为精细,例如他的工笔花卉习作”。“他的熟练技巧,在他变得越来越成功之后,导致了某种粗疏荒率和装饰性的华美”。品味“蛮牛“的画,除受版画影响之外,还能从线条和色彩中找到林风眠绘画的影子。在一次研讨会上,他自己也说:“我虽不是林风眠的学生。却是终生默默神会的追随者”。
“蛮牛”黄永玉被誉为中国艺坛的“鬼才”,正如晚唐诗人李贺被后世学人称为“诗鬼”是同出一辙的。“鬼才” 的实际是他对艺术的广猎博采和创新能力。他不但热衷绘画,而且对文学情有独钟,他尤喜鲁迅的文风,他创作的散文还得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他的许多题画词也学鲁迅多带有讽刺意味。如画一猫为群鼠吸奶,题的词是“爱得没有原则便是祸害”,又如画一巨猫推一鼠于婴儿车中,题词为:“也不想想他为什么对你这么好。”诸如此类幽默,剑指当代社会风气中弊端的题词不胜枚举。因此,他的题词画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使人浮想联翩,使画作的内涵得到了升华。
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蛮牛”黄永玉已站到了这个高度。他的艺术人生充满传奇,充清激情,充满诗性之美!
[责编:蔡矜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