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首次颁授!
在29位勋章获得者中,有4位老战士:一位是百岁红军老战士郭瑞祥,抗战伊始就参加了革命;还有三位志愿军老战士王占山、孙景坤和柴云振,他们把一生献给了新中国。
当年的英俊少年,几十年后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可是他们依然坚信祖国会更好。是什么样的强大动力,让青葱少年成了耄耋老人后依然初心不改?答案是:信仰!
七一勋章
唐代大诗人李贺一生渴望建功立业,但终因生不逢时抱憾而死。
时间进入20世纪,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创建新中国、保卫新中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同的信仰而奋斗终生。这一次获得”七一”勋章的4位老兵,都是在在最好的年纪加入革命大家庭,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中得到淬炼和升华,并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功臣。
郭瑞祥,1920年12月出生于河北魏县,16岁投身革命,17岁入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退休前曾任贵州都匀军分区副政委,年已101岁。
孙景坤,1924年10月出生于辽宁庄河,24岁参加革命,25岁入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复员回乡后担任生产队长20多年,为造福家乡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柴云振,1926年11月出生于四川岳池,23岁入党,是”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回国后归隐乡里,1984年才被秦基伟找到。2018年12月辞世,享年92岁。
王占山,1929年12月出生于河北丰南,19岁参加革命,20岁入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曾4次受到主席的接见,后来又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
已经92岁的王占山,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对越自卫还击战几乎无役不与,经历了我军从弱到强,从陆军单打一到海陆空立体化的全过程,堪称人民军队践行信仰的活化石。
柴云振(右)
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由弱到强,王占山在东北野战军8纵24师光荣加入组织,参加的第一个大仗就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
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东北野战军45军135师。45军下属4个师:133、134、135、158师,大家后来比较熟悉的还是”虎贲师”135师,师长就是在衡宝战役中”腰斩七军”的丁盛。135师有3个团403、404、405团。王占山所在404团,前身是冀热辽军区特务营。135师404团人才辈出,王占山在这个团队进步很快。
135师另外两个团也不含糊,像是405团也很能打,在平津战役范家堡之战,405副团长韩怀志表现出色,而19岁的小排长李九龙火线晋升副连长、代连长。
当新中国成立时,经历了大小几十战的王占山,是一名身经百战的班长。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经历了五次战役后双方陷入拉锯状态。
1951年2月,毛、周制定了”轮番作战”战略,在1951年下半年和1952年,67、68 、1、16、21、54军先后入朝。1953年1月,军长丁盛率领54军浩浩荡荡开赴三八线。并且小试牛刀,参加了杨勇指挥的停战协议签订前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
毛主席接见135师404团战斗英雄王占山(中)等人
1953年7月18日,巨里室北山408.1高地408.2高地。
韩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发起了多次进攻,防守阵地的54军135师404团1营3连伤亡很大,其中连长张炳振、指导员张宫佐、副连长王青山和1排长先后负重伤被送往后方。
2排长麻俊坤主动站出来,戴笠连长指挥战斗,一连打退敌人16次冲锋,最后拉响手榴弹,和10几个韩军同归于尽。炮排长、司务长也相继牺牲,阵地上只剩下王占山和30名战士。
3排长王占山接着站了出来,他动脑筋巧打仗,布置战士们分散射击,以减少伤亡。
没有食物、没有弹药,就爬到敌人尸体堆里”偷”回机枪、步枪、手雷和食品。没有水,就喝自己的尿,最后尿不出来就舔石头。而山下进攻的韩军,还有2个营之多。
连续4天4夜的浴血奋战,王占山和战友们打退敌军38次进攻,阵地前横七竖八有400多具尸体。王占山右腿负伤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和牺牲的战友放到了一起。
友邻来换防时,不算王占山3连阵地上仅剩下9个人。
135师宣传干事董怀忠是王占山的老乡,听说王占山阵牺牲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当发现王占山还有体温和微弱的呼吸赶紧送野战医院。三次与死神擦肩的王占山,第4次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金城反击战胜利后,7连队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一等功。
同时,3排记集体二等功,王占山记个人一等功,授予”一级国际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朝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
135师师长任思忠(前排右一)、王占山(后排右一),与404团7连3排幸存战士在巨里室北山
1958年,54军回国前夕,王占山受到金将军的亲切接见。
1958年,王占山和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以及丁来夫等11人组成代表团,回到北京汇报抗美援朝8年作战情况,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王占山作为54军162师(原135师)副师长、参谋长,协助师长李九龙、政委董怀忠作为广州军区的机动师,五战五捷,横扫谅山,战绩优异。
1979年9月,王占山任河南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抓民兵和预备役建设。
2021年,首次29名”七一勋章”获得者中,燕赵大地有5人,而戎马一生的王占山老兵,是河北这片古老大地上一个不朽的传奇!
王占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