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外交儒士”汪文斌个人资料简介(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7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0-05 14:30:31    

#外交双杰#

借用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句诗,来致敬两位“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汪文斌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崔天凯

一、汪文斌:金陵求学,儒雅沉稳

1971年4月,汪文斌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家庭,曾经就读于南京市金陵中学,英语能力很好。与“外交女神”华春莹一样,汪文斌在南京有过一段努力的求学之旅。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年轻时候的汪文斌

金陵中学的老师和同学回忆汪文斌,那个时候的他就已经十分具有口才。在汪文斌的身上,看到了两个优秀的特点,一是自律,二是沉稳。汪文斌在中学阶段就一直担任着班长的职务,对自己要求颇高。即使在毕业多年以后,他还不忘给母校送上校庆的祝福。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汪文斌进入了中国外交部工作,如今已经从事了外交工作长达28年之久。汪文斌的履历十分丰富,如今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沉稳大气。

在他近三十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曾经先后在外交部西欧司、政策研究室、办公厅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汪文斌的外交生涯是从外交部新闻司开始的,1993年至1994年他担任新闻司科员。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他出任驻突尼斯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他有着丰富的工作外交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而且,汪文斌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没有周末休息,还常常加班到凌晨,这或许也是汪文斌不到50岁的年纪,就已经双鬓斑白的原因吧。

2020年7月17日,49岁的汪文斌第一次站在了媒体记者面前,鬓边霜白,稳重儒雅、自信从容。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形象。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他和赵立坚犀利又霸气的外交风格不同,汪文斌显然更温和一些,但是在该坚持的立场上,却是同样寸步不让,一寸山河不可失,一份尊严不可丢,坚决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也是妥妥的外交官男神了。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他的发言刚柔并济、不卑不亢。从年轻小伙到鬓边霜白,出色的外交能力之下,更有他无数熬夜的身影,他就是“儒雅”二字的最高诠释者。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二、崔天凯:驻美大使,儒雅协商

崔天凯,一位鲜有被人提及的外交大臣,他常常默默为祖国奉献,如今也已双鬓斑白,但仍然坚持在祖国外交事业2的一线工作中,鞠躬尽瘁。

1952年10月,崔天凯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一带。从1969年到1974年间,他都在黑龙江农村插队。1974年,崔天凯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1972年5月-1980年7月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毕业之后进入了中国外交领域。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年轻时候的崔文凯,帅气挺拔,英气十足。从2003年到2006年,崔天凯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主要负责的就是中国对日外交工作,那几年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崔天凯都参与其中,且扮演重要角色。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年轻时候的崔文凯

2013年,61岁的崔天凯从美国纽约乘坐火车抵达华盛顿,履新中国驻美国大使。那个时候的崔天凯已经一头银发,也有了半辈子的外交生涯。对于这次在美国就任,显示出看国家对于他的器重与信任。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虽然早已对于外交事宜驾轻就熟,但是成为驻美国大使,对于他而言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他的努力之下,中美双方也没有爆发太过激烈的摩擦。《纽约时报》就曾经对他有过的高度评价: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外交儒士”汪文斌和崔天凯:他们为了国家白了头,看完潸然泪下

在外交方面,崔天凯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他把中国比喻为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因为真正的大侠从来不会两句话不合心意,就拔出剑来砍。这种隐忍的态度,让中国有时间快速发展,等待未来的厚积薄发。

现在的中国既需要向王毅、赵立坚那样的“外交战狼”,同样需要汪文斌、崔天凯这样的“外交儒士”,这样方能刚柔并济,共同撑起中国外交未来的一片蓝天!

#外交# #中美#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