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万里长城简介(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6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07-23 08:00:19    

闻名世界的中国万里长城,是地球上最著名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8851.8千米,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估计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在各个朝代的建造时间:

  1. 先秦时期:长城最早建筑于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纷纷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国家相继修筑了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的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的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2.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大规模修建长城。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万余里”的长城。从此才有了“万里长城”这一名称。
  3. 汉朝时期:汉武帝登基后,连续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将其驱逐至漠北。并且修复了蒙恬所筑的秦长城,此后又修建了外长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米的长城。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4.隋朝时期:隋朝两代统治者先后7次调用近200万劳力,于北部和西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增建城垒。在北魏和周、齐修筑长城的基础上,使东迄紫河,中经朔方、灵武之境,西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2000年之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多处隋朝修建长城的遗迹。

5.两宋时期:山西岢岚境内的长城为北齐、隋、宋三个王朝修筑。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宋代长城。宁夏发现的宋代长城遗迹,位于固原市原州区战国秦长城南北两侧。时间跨越千年以上的战国长城与宋代长城在同一地区并存。

6.明朝时期: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增筑高厚,墩旁开井,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明中叶百余年间建成了众多长城重镇。后来又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的建筑方法: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

长城的建筑结构:

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2.土坯垒砌墙;3.青砖砌墙;4.石砌墙;5.砖石混合砌筑;6.条石;

7.泥土连接砖。

另外,还有烽火台、城堡、关城等特殊建筑。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总长度测定:

现今人们一般说的长城一般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是明长城的长度。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