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方面获悉,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退休干部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4月20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黄令仪,女,出生于1936年。黄令仪1958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理工大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1960年学成返校,在母校创办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1962年加入中科院计算所。
从二极管、三极管、大规模集成电路,到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第一枚CPU芯片。黄令仪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微电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作为“龙芯”芯片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之一,黄令仪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
中国计算机学会给黄令仪的获奖理由是,“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CCF奖励委员会决定授予黄令仪研究员2019年“CCF夏培肃奖”,以表彰她在计算机核心器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曾在《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一文中提到, “龙芯一号做了三次不同的物理设计,设计最成功的是由计算所自己完成的C方案,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感谢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的黄令仪研究员,是他把计算所的系统设计人员领进了微电子设计的大门。”
“共青团中央”2022年9月曾刊文介绍,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了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一步一步开始突破,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截止1984年时,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世界水平。
但是不久后,因为中科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了,得到消息的黄令仪蹒跚的走出计算所大楼的北门,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她跑遍了展台却没有发现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黄令仪曾公开说过: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2001年,65岁的黄令仪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但她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此时,中科院胡伟武教授,向全国发出了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亲自找到黄令仪,邀请她一起搞芯片。面对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黄令仪还是毅然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虽然性能上差距很大,但却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
在黄令仪和同行的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已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中,以黄令仪为代表的芯片人,从二极管、三极管、微型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等,一路披荆斩棘,打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这一场逆袭和突围,可谓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坚守于挫折之下,崛起于不屈之中”。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