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人 >

科学脊梁钱学森的简介(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36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08 15:00:22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科技工作者始终是国家、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志愿书中的承诺。这里面,既有 “两弹一星”元勋,又有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有在新时代为实现伟大复兴而攻坚克难的创新力量。今天(5月28日)开始,本台推出系列报道《科学脊梁》,见证百年来科技工作者的赤子之心。

近日,4亿公里外的火星上再次传来好消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绕、着、巡的三大工程任务圆满达成。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每当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时,一位老人的名字总是会悄然浮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决定回国效力,当时,他从事的工作90%属于军事机密。1950年,钱学森被拘禁,尽管后来被保释出狱,但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1955年,钱学森千方百计发出的求援信辗转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信中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段路,他走了五年。简单安顿好家人后,钱学森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之中,在东北考察时,他见到了开国大将陈赓。

1956年的春节刚刚过完,钱学森起草完成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能得到中央批准,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也落到了钱学森的肩上。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导弹与火箭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时他所率领的队伍,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这种尖端武器一无所知。他为此专门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蒙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中国人。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60年11月5日,仿制的东风一号近程导弹飞行7分37秒,横跨550多公里后精确命中靶区。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62年3月21日,自主研制的东风2号导弹首次试验,21秒时尾段着火,69秒后坠地起火,实验失败,这让所有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低落。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钱学森在让科研人员振作的同时,也把压力扛在了自己肩上。为了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钱学森在干燥、酷热和缺水的戈壁滩上反复考察,经过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故障结论报告长达67页。两年后,东风二号再次发射,导弹飞行10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飞行30分钟,穿越6个时区后,稳稳的到达了万里之外的太平洋。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直到今天获此殊荣的人只有钱学森一个人。

晚年的钱学森,始终密切的关注着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最新动态。在这位老人的心中,把中国人送上太空的背后,正是自己30年的付出与坚持。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2003年10月14日,神舟5号飞行590秒后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接续的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一次次证明中国人的科技实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当年的坚持。他不仅为中国航天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也为新中国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勾勒发展方向、培养领军人才。

我国新概念高速船模型时速大幅提升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除了大家熟悉的空气动力学外,钱学森还引领了我国水动力学的研究。他曾亲自在清华工程力学班讲授水动力学课程,并在60年前针对《力学学报》一篇水翼理论文章,提出时速超过90公里以上的应用,必须用“超气蚀”翼面。这一远超当时研究范围的概念,如今得到验证和应用。在钱学森亲手创建的中科院力学所,科研团队开发的新概念高速船模型时速大幅提升,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近期也发表在流体力学权威期刊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王一伟介绍,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运动的时候,表面的液态水会相变成水蒸气,产生空泡。与此同时,当这种带着空泡的航行体在水面附近运动时,不管是穿出、穿入,还是平行水面航行,空泡都会由于水面的扰动发生脱落、溃灭,影响航行体的结构安全和操控稳定。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为了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科院力学所秉持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始终面向国家重大装备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面向实际应用。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王翰:边塞诗人的豪情与悲壮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他年少聪慧,恃才傲物,善饮酒。二十出头便进士及第,然此后仍饮酒为事。王翰的仕途并不顺利,主要在开元年间做官。他先后到张嘉贞、张说的礼遇和举荐,曾任昌乐县尉、秘书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等职。后因张说罢相,王翰也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然而在仙州后,仍旧喜

2025-08-28 06:30:20

鬼谷子的两位徒弟苏秦和张仪孰强孰弱?苏秦的合纵能否抵挡秦东出

前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合纵连横总称为纵横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秦国有张仪,东方六国有苏秦,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即六国合纵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张仪入秦为相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之所以入秦,还得益于楚国相国昭阳的欺辱和苏秦的压迫,张仪的一生就好像被规划好了一般。张仪本是魏国人,在

2025-08-28 06:07:07

按照魏文侯的教导,西门豹治理邺城赫赫有功,为何却又被罢了官?

魏文侯不拘一格任人才是广为人知的,他每任用一个重要的大臣都是经过侧面多方打听的,认为合适了,才放手去用。西门豹是相国翟璜推荐的,经过魏文侯的认可,被任命为邺城令。邺城是魏国的一个重要地方,它北临赵国,扼守着赵国通往中原的门户。魏文侯虽然一直以来都奉行三晋联合的政策,但对赵国向南扩张势力还是有所忌惮有

2025-08-27 04:23:55

霍去病:年轻的将军与汉朝的传奇

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

著名的“长平之战”,见证了“战神白起”的巅峰和没落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