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名人 >

科学脊梁钱学森的简介(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36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08 15:00:22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科技工作者始终是国家、民族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入党志愿书中的承诺。这里面,既有 “两弹一星”元勋,又有新中国主要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有在新时代为实现伟大复兴而攻坚克难的创新力量。今天(5月28日)开始,本台推出系列报道《科学脊梁》,见证百年来科技工作者的赤子之心。

近日,4亿公里外的火星上再次传来好消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绕、着、巡的三大工程任务圆满达成。这无疑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每当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时,一位老人的名字总是会悄然浮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中国人自古就对天穹之上充满猜想。1911年出生的钱学森公派赴美留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28岁时,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他决定回国效力,当时,他从事的工作90%属于军事机密。1950年,钱学森被拘禁,尽管后来被保释出狱,但一直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1955年,钱学森千方百计发出的求援信辗转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信中写道: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段路,他走了五年。简单安顿好家人后,钱学森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之中,在东北考察时,他见到了开国大将陈赓。

1956年的春节刚刚过完,钱学森起草完成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能得到中央批准,为中国造出第一枚导弹的重任也落到了钱学森的肩上。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导弹与火箭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当时他所率领的队伍,大多是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对这种尖端武器一无所知。他为此专门编撰了一部基础教材导弹概论,正是这部经典著作启蒙了第一代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中国人。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60年11月5日,仿制的东风一号近程导弹飞行7分37秒,横跨550多公里后精确命中靶区。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1962年3月21日,自主研制的东风2号导弹首次试验,21秒时尾段着火,69秒后坠地起火,实验失败,这让所有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一时难以接受,情绪低落。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钱学森在让科研人员振作的同时,也把压力扛在了自己肩上。为了找到发射失败的原因,钱学森在干燥、酷热和缺水的戈壁滩上反复考察,经过两个月的分析检测,故障结论报告长达67页。两年后,东风二号再次发射,导弹飞行1000多公里后,准确击中目标。

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号飞行30分钟,穿越6个时区后,稳稳的到达了万里之外的太平洋。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直到今天获此殊荣的人只有钱学森一个人。

晚年的钱学森,始终密切的关注着世界载人航天技术的最新动态。在这位老人的心中,把中国人送上太空的背后,正是自己30年的付出与坚持。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2003年10月14日,神舟5号飞行590秒后摆脱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接续的的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一次次证明中国人的科技实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学森当年的坚持。他不仅为中国航天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也为新中国力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勾勒发展方向、培养领军人才。

我国新概念高速船模型时速大幅提升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除了大家熟悉的空气动力学外,钱学森还引领了我国水动力学的研究。他曾亲自在清华工程力学班讲授水动力学课程,并在60年前针对《力学学报》一篇水翼理论文章,提出时速超过90公里以上的应用,必须用“超气蚀”翼面。这一远超当时研究范围的概念,如今得到验证和应用。在钱学森亲手创建的中科院力学所,科研团队开发的新概念高速船模型时速大幅提升,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近期也发表在流体力学权威期刊上。

据研究团队负责人王一伟介绍,航行体在水中高速运动的时候,表面的液态水会相变成水蒸气,产生空泡。与此同时,当这种带着空泡的航行体在水面附近运动时,不管是穿出、穿入,还是平行水面航行,空泡都会由于水面的扰动发生脱落、溃灭,影响航行体的结构安全和操控稳定。

科学脊梁·钱学森|忠诚奋斗一生 从国家需求中做研究

为了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中科院力学所秉持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始终面向国家重大装备中的共性基础问题,面向实际应用。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文章

被誉为“仁德之君”的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汉族,四川绵竹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创建者和开国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人物,被誉为“仁德之君”,被后世广泛地传颂和崇敬。刘备在青年时期曾先后担任过乡吏和半军事性质的职务,但一时不得志。后来他听到了诸葛亮的名声,并向其求助。诸葛亮认为刘备有成

2025-03-31 02:36:29

被曹操赞誉为天下英雄的刘备,到底懂不懂军事?会不会统军作战?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自称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刘备虽自称汉室苗裔,但因父亲早亡,家道早已中落,他亦随之跌落社会底层,靠小本生意谋生,史称“织席贩履之辈”。刘备虽然沦落为贩夫走卒,却自幼胸怀大志,且一表非俗,生具帝王之相——双臂过膝、两耳垂肩。汉末灵帝中平元年(180年),

2025-03-31 02:15:07

60岁称帝,为什么刘备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公元221年,颠簸一生,寄人篱下的刘备,终于熬过了所有的对手,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在60岁成了九五之尊,当上了皇帝。从此继续他匡扶汉室,天下一统的梦想。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在称帝之前,介绍自己,都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标榜自己的血统纯正。很多人会问,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

2025-03-31 02:12:57

历史上的刘备究竟是仁德之君,还是个伪君子?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又给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呢?颠沛流离的前半生要想正确评价刘备的一生,必须要以正史等史料作为依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章回体小说,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本文列举的大多数史实都是在正史中出现的。《三国演义》只会作为旁证加以引用。刘备生于公元1

2025-03-31 01:35:53

刘备的个人武力究竟如何?不仅箭术高超,且力量不下于关羽和张飞

没错,在三国迷眼里只会逃跑的“大耳贼”刘备,竟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超高武艺!那么,刘备的武艺到底有多高超?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1、刘备的武力值到底如何?提及三国刘备,人们往往先想到的,都是他的仁义之名,仁义的要让人竖起大拇指。但要是以及刘备的武艺,或许许多人都会摇头不止,别说跟吕布这样的战神比了,

2025-03-31 01:33:5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