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奉荣梅
寻迹张仲景
长沙城北湘雅路上的原湖南医科大学老校区内,立有一尊张仲景雕像。我特意去寻访。按照一位知情朋友指点,我在摊贩拥塞、油烟四起的小巷里左冲右突,寻到了那个逼仄的小院里。
两人高的白色雕像,被两棵高大浓密的塔松左环右抱,胸前手握一卷打开的书,那应是张仲景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手里还有一枝植物,那是药草。
“长沙张仲景,医学溯先贤。泱泱乎流风千载,湘雅树中坚……”长沙的湘雅医院创立于1902年,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这是学院1941年的院歌,学院一直尊崇张仲景为医学先贤。其实,湖南各地中医师收徒弟,都必行“拜仲景先师礼”,这是传承很久的仪式。
我要寻访的下一站——湖南省中医院,门前立有“张仲景祠旧址”的石碑。我在中医院楼宇间转悠,想寻找一点张仲景祠的遗迹,但一点也没觅得旧址的断垣残壁。
开“坐堂医生”之先河
“汉时长沙大疫,治法杂出,太守张仲景作《伤寒论》《金匮方》行世,全活无数。”这是《长沙府志》的记载。
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湖北南阳市)人,年轻时饱读经书,后迷上医术,师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后遍拜名师,精通经方。汉灵帝时被举孝廉。
张仲景在东汉末年任长沙太守,任期内病疫流行。当时官箴规定,太守不得擅进民屋,他摒弃官场戒律,以自己名字冠以“坐堂医生”四字,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打开衙门,坐在太守堂上为病人诊脉处方,“坐堂医生”之名由此而来。
张仲景被后世尊为“医圣”,在医学临床与理论上都为“上手”。他创立了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病机辨证的诊疗方法,开创了后世制剂学发展的先河。他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被推为“众方之祖”,成为中医经典。后人多次编纂这本医著,并把杂病部分析出,改名《金匮要略》。
张仲景的医学理论对中国医药的发展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多服膺其书,笺疏、阐述著作者多达数十种,其中对《伤寒杂病论》的注疏,近代吴考磐的百家注收录有420多种。
祠宇香火很旺
正史少有记载
长沙自明末以来都建有张仲景祠。《长沙府志》载:乾隆八年张公祠建在城中贤良祠之西;嘉庆二年因“祠宇倾圮”而重修,并委僧人看守。
民国时张公祠旧址办过育英小学,原祠焚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长沙中医界捐建新祠三间,改名为仲景堂,两年后改建为湖南国医馆,1952年更名为湖南省立中医院,延续至今,为今湖南省中医院。
让人纳闷的是,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的记载,除长沙地方志外,其他正史里少有记载。最早的记载出自唐代甘伯宗《名医录》:“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后汉书·刘表传》说:“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叛变,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学界有种说法,张羡是张仲景别名,史书忽略,也许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吧。另一种说法,张太守最后并非病死任上。他困守围城数年,后主动退官隐居岭南一带,潜心著述,行医民间。张仲景去世后,直到公元285年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他的后人才将其遗骨迁回家乡南阳。
泽被后世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所处的东汉末年还没发明印刷术,因此他在长沙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只能靠传抄,流传不广,且传抄过程错讹不少,加之一千多年的朝代更迭与兵火战乱,著作散失不全。此书得以保存下来,首先是由于西晋太医令王叔和的搜集整理,但他仅整理了其中10卷,共16卷的原书不复见。
宋以后的医家多称张仲景为“张长沙”“长沙公”,称其药方为“长沙方”,还有《长沙方歌括》一书,被历代医家推崇。
直至清末,张仲景之原本《伤寒论》忽然浮现于世,据说长沙一位叫蔡三的医生寓所与一古庙毗邻,他打理古庙时,见庙中有旧砖和一张几案,认出是古物,就用新几案与之调换。回家细致打量,发现旧砖竟是一石头匣子,打开后现出15册书,是张仲景的《伤寒论》15卷。此后,这本医学经典得以更广泛流传并泽被后世。
张仲景利用自己精妙的医术,拯救了众多黎民百姓,在长沙方志与唐宋以来诸多学者著作中,都传扬着其医术成就。
“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隋唐间大医学家、“药王”孙思邈晚年才得见《伤寒论》,编入其《千金翼方》的九、十卷,他大肆点赞张仲景“特有神功”,并说“未有不验”。
在三国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战火纷飞。街亭之战,一场关乎蜀汉命运的战役,马谡的失误让街亭失守,曹魏的名将张郃紧追不舍,形势危急。就在这紧要关头,蜀汉大将魏延率军赶到,他挥刀纵马,直取张郃,一战成名,重新夺回了街亭。这场战役,不仅是魏延和张郃的第一次交锋,更是两位三国名将较量的开始。魏延,蜀汉
2025-09-16 03:26:45想象一下,如果三国时期的刘备成了魏主,孙权成了蜀主,而曹操成了吴主,这历史的车轮是不是得换个方向转转?要知道,在那个“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年代,刘备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可是自带光环的。如果他坐上了魏主的位置,别说士大夫们了,就连普通百姓恐怕也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吧!刘备这个人设,妥妥的是个“仁义大哥
2025-09-16 02:44:33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乐羊,一个是战国时候的乐羊,一个是东汉的乐羊。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前者。战国的乐羊,本是宋国人,应该姓子,宋国公子里有个叫衎(字乐父)的,他的后人就以他的字作为自己氏,后来氏和姓不分,就逐渐发展出乐这个姓来。这个乐羊跟吴起(杀妻求将)有点像,他是吃儿子的肉羹换取军功。乐羊怒喝中山羹后
2025-09-15 03:36:23霍光是一个美男子,面白皙,美髯。给人的印象温文尔雅,谨慎小心。他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有一个大臣观察到,霍光上朝进入宫殿,走上了台阶后到步入议事厅觐见皇帝的地方,他走的步数每天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可见霍光的自律与严谨超乎常人。汉武帝正是因为霍光身上谨慎小心的优点,加上对霍光的兄长
2025-09-15 00:16:56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想要看到帅哥是很容易的,可是在历史上想要看到帅哥,那就得这个帅哥在历史做出其他的贡献。战国时齐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将自己的美留在了历史中,更重要的是间接使齐国强大起来,这个人就是邹忌。1.以琴劝谏齐王不知道是比较帅的人喜欢搞艺术,还是搞艺术显得帅,反正大帅哥邹忌就是搞音乐艺术的。
2025-09-14 03:53:5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