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历史上的诸葛亮:羽扇纶巾,鞠躬尽瘁千古第一人)

24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1 22:42:15    

提起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后世人最先想到的是最为蜀汉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作为军师谋士“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作为一代名士“羽扇纶巾,神采奕奕”。在罗贯中老师《三国演义》小说中又把它当作主角,集忠诚,智慧,正直等传统美德于一身;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智而近于妖” 在经过历史书文,现代影视的推波助澜,使诸葛亮彻底在我们心中化作千古第一人。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如三国中描写的那样出神入化吗?参照史书尽量还原历史的诸葛亮。

1.出身背景

诸葛亮于东汉末年时期出生在琅琊郡(山东沂南县)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的父亲诸葛珪做过东汉郡丞,叔父诸葛玄做过太守。不幸的是,在诸葛亮小的时候父母先后过世,随叔父诸葛玄到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来随叔父诸葛玄投靠荆州刘表,在诸葛玄去世后他就隐居在隆中一带(今湖北襄阳)一边农作一边读书。

经过了早年跟着叔父四处奔波的经历,通过对士族阶层的接触,使他增长了见识,也对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隆中隐居的十年间,诸葛亮结交了当时大量志同道合的名士,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天下大势,且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乐毅,没事的时候喜欢吟诵《梁甫吟》,感慨乱世的同时,希望自己能寻觅一明主建功立业。

2.跟随刘备

建安六年,诸葛亮遇到了自己的明主——皇叔刘备。当时的刘备刚依附刘表屯兵新野,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终见的诸葛亮,两人的相见成为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局势重新洗牌的开端。在这个被后世文人推崇向往的隆中,诸葛亮给刘备详细分析的天下局势,又给刘备政治生涯规划了完美的蓝图,这次对话被后世称为“隆中对”。需要说明的是,在“隆中对”之前,东吴的鲁肃也给孙权献上了另一个版本的隆中对。史称“榻上策”。《三国演义》中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形象没有提到鲁肃版的隆中对。

3.联吴抗曹

建安十三年,曹操消灭了荆州刘表,继而南下征讨孙权。刘表次子刘综投降,刘备被迫逃往夏口。在这里《三国演义》中有一章节说到诸葛亮火烧新野,可是在历史上并没有这一记载。在正史中,诸葛亮在刚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他仅仅只做了一个主管后勤和税赋的官吏,并没有指挥军队。在刘备逃亡夏口和刘表嫡子刘琦会合后,曹操欲南下征讨孙权。诸葛亮衡量当下局势,主动向刘备提出联合东吴一起抗曹的策略,并请缨去东吴游说孙权。此时的诸葛亮才第一次走上刘备集团军的政治舞台。

诸葛亮到了东吴后,并没有像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舌战群儒”,而是直接面见了孙权,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和曹操断交,以东吴军力加上刘备军力和曹操决战;二是:向北面称臣,停止抵抗。孙权起初比较犹豫,后经过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最终决定与曹操赤壁决战。

4.出使东吴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三国演义》中虚构出了诸葛亮“草船借箭”、“施法借东风”等许多桥段想烘托出诸葛亮神通广大的特点。但是很可惜,在历史上这些都是没有的。赤壁大战的总指挥是周瑜,而周瑜也不是气量狭小。相反地,周瑜是历史上一位雅量宏大的儒将。诸葛亮在赤壁大战中仅仅起到了说服孙权和配合东吴的作用,但这些也足以显示出诸葛亮在政治上开阔眼界,且具有非凡的外交能力。

赤壁大战后刘备趁机收取了江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让其都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像汉初萧何一样管后勤、搞内政。建安十六年,刘备率军入川,让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镇守荆州,关羽主管军事,诸葛亮主管内政,并不是如《三国演义》写的诸葛亮是军政一把手。到了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西川的军师庞统去世,这个时候诸葛亮才奉命离开荆州和张飞、赵云一起辅助刘备夺取西川。拿下西川的心脏成都后,刘备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此后但凡刘备外出,诸葛亮都留守成都,为刘备提供兵员和钱粮。

5.蜀汉丞相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自此三国鼎立之势正式形成。当初诸葛亮隆中对中,夺取西川和荆州的设想彻底实现了,蜀汉政权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时期。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在蜀汉内部主管内政和外交,但他并不是二把手,真正的二把手是关羽,因为关羽掌管荆州的军政,而诸葛亮仅仅管着西川的内政,没有军事。

建安二十五年,刘备率军攻打东吴,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撤退到白帝城。到了章武三年,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于诸葛亮和李严。之后刘禅登基,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领益州牧。从这个时候开始,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丞相开府治世在历史上有很多先例,这里涉及一个皇权和相权的问题。开府,就有了独立于皇权下的相权,可以自己任命官员。那么,领益州牧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因为蜀汉只占了天下的一个州,就是益州。益州牧就是益州最高的官,是地方官。但是诸葛亮同时也担任了丞相,这是国家中枢最高的官,所以说,此时的诸葛亮集大权于一身,是蜀汉实际的一把手。

诸葛亮虽然集大权于一身,但却没有忘记先主刘备的的遗志,他对外和东吴重新修好,对内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积蓄实力准备北上伐曹魏。此时,蜀汉南方出现叛乱,诸葛亮决定在北伐之前,先去平定南方。《三国演义》中把平定南方演义成了“七擒孟获”的事实桥段,但是在历史上、包括《三国志》和其他史料中都没有出现“孟获”这个名字。此外,《汉晋春秋》这部与《三国志》几乎同时代的史书,有记载诸葛亮对孟获的作战事迹。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很快平定了叛乱,扫除了南方的隐患。

6.北伐曹魏

建兴四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抓住魏国政权交接朝局不稳的时机,开启了先后五伐中原的序幕。

第一次,因用人失误,马谡丢失街亭,最后退回汉中;

第二次,与魏国大将曹真顽强抵抗,断粮而返;

第三次,攻占武都、阴平二郡,击退雍州刺史郭淮;

第四次,复出祁山,断粮撤退途中击杀张郃;

第五次,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因操劳过度去世。

诸葛亮去世后,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谥号忠武侯。《三国演义》中写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历史上只有五次北伐,而且大多都无功而返。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有两个关键转折点,一是:离开隆重辅佐刘备;二是:白帝城托孤。从隆中对到白帝城托孤之前,诸葛亮大多担任的是内政的官职,类似于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的是内政、外交等事宜。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除了辅佐刘禅处理朝政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筹备和实施北伐的事业上。诸葛亮的一生,在政治上带头廉政奉公,努力营造廉政的氛围,联合官员制定了蜀汉的法典《蜀科》,兴修水利、开拓农田,使百姓安居乐业,是治国理政的政治家;在治军上以道德教化士兵,但同时也施以严令,赏罚分明,是治军有方的军事家;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颇有建树。

但同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毕竟不是完人,在用人方面误用马谡、疏远魏延,重用姜维,太过于已德行评判人才;白帝城托孤后忽视蜀汉实力执意数次北伐,战略上谨小慎微,不善奇谋;在后期独揽朝政时忽视了官员梯队建设,致使蜀汉后期缺乏力挽狂澜的人物。

相关文章

石碏不护恶子

卫庄公有三个几子,长子仁义,次子知礼,只有小儿子州吁为人骄纵。州吁是庄公的爱妾所生,所以庄公十分溺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卫国的大夫石碏为人正直,看不惯州吁的所作所为,经常劝说庄公管教其子。庄公不听。石碏有一个儿子叫石厚,从小就和州吁混在一起,为所欲为,经常做坏事。石碏知道后,便严厉地责骂他,

2024-11-23 11:00:10

解读《石碏大义灭亲》背后的真相

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为什么石碏会杀死自己的儿子呢?今天让我们来仔细品读一下《左传》之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卫国人特地为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但是庄姜没有生孩子,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一子孝伯,可惜孝伯又夭

2024-11-23 10:45:31

仕途不得意,爱情不得意,长寿的陆游一生都不得意

历史上的陆游,是个非常长寿的诗人,85岁!可你别以为他生活顺遂才如此长寿,他的一生,非常不得意!心有所爱,却不能长相守,又被迫娶了别人;胸怀壮志,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让我们推开这扇历史的门,看看陆游漫长却悲哀的生平。陆游这长寿的一生,很是悲催。但简单来说,基本用三首诗就可以概括

2024-11-23 10:31:26

大义灭亲的典故:卫大夫石碏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石厚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人人敬佩,主公要是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与共国政,您的君位也就稳了。”州吁想着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他,或许比打仗有用,就命石厚取白璧一双,白粟五百钟,请石碏入朝议事,石碏

2024-11-23 10:16:23

风流千古“钗头凤”——爱国诗人陆游侠骨柔情的一面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仲伯间。岁月如流,功名似梦。一片豪情雄心,化做无限感伤悲愤。一代文豪陆游,一生宦海浮沉,天资慷慨,独以为国复仇雪耻为己任。早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一首“钗头凤”成为一时佳话,千古

2024-11-23 09:46:5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